APP下载

试论弘扬八一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014-04-17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弘扬革命师生

李 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8)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领导发动了著名的八一起义,探索和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在八一起义中孕育而生的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最早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党的其他革命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源头和基础。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八一精神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研究探讨八一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对教育和引导高校师生传承优良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弘扬八一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八一精神,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师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作用。

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八一精神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

在八一起义中孕育而生、凝聚和铸就的八一精神,是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础和源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八一精神实质上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革命胜利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远大目标的体现和认可。实践证明,八一精神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八一精神依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强高校师生对八一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自觉认同和价值认可。

2.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八一精神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是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八一精神是优秀的民族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同时,八一精神是人民军队之魂,是和平建设时期国防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精神宝库中的瑰宝。”[1]“继承和弘扬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对新时期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2]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宣传和弘扬八一精神,有利于增强高校师生的政治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开拓进取,勇于担当,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八一精神是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其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长期并存,加上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和渗透,并且把高校作为其渗透的主要目标,大学生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同时,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较大,其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示范引导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宣传和弘扬八一精神,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师生头脑,有利于帮助师生坚定信念,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八一精神是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把大学生培养好、发展好是高校的主要职责和使命。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力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关键。只有把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高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大学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创建良好的环境和健康和谐的校园。八一精神是党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对高校师生具有正确的教育引领作用和精神动力支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把八一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正确引导广大师生以革命先辈为标杆,弘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勤奋工作,努力学习,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弘扬八一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八一精神内涵丰富,包含着“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百折不挠,敢为人先”等内容,不但在革命战争时期发挥引领、凝聚和激励作用,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充分挖掘八一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对深刻理解八一精神内涵,提升广大师生思想政治素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坚定信念,引导广大师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指引人前进的航标和动力,也是培养大学生成长的关键。八一精神对高校师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教育和指导作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屠杀,中国共产党以不屈不饶的革命精神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发动了武装起义,体现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正是在这种坚定革命信念的指引下,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胜利,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可见理想信念极端重要。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高校师生要以八一起义中老一辈革命者为榜样,以八一精神鞭策和鼓舞自己,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听党指挥,引导广大师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顾历史,党领导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笔者认为,八一起义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当时参加起义的部队是国民革命军,主要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第三军军官教育团等。要组织领导国民党的军队武装反抗国民党政府,绝非易事。为此,中国共产党为之做好了充分准备,积极筹备,选择了有利于发动起义的江西南昌,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负责指挥起义,最终取得了胜利,从此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高校师生要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深刻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性认同和自觉践行,拥护中央决策,听党指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百折不饶,引导广大师生培养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

百折不饶是激励人勇往前进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执政党,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具有百折不饶的革命精神和顽强拼搏的革命意志。八一起义是在国共两党合作破裂、中国革命进入低潮的严峻形势下爆发的,当时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革命形势极其危急。“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被杀害的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万多人…党员数量从大革命高潮时的近6万人急遽减到1万多人。”[3]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因此而屈服,而是勇敢反抗,发动了八一起义,开始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4]高校师生要深刻认识党,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继承发扬党的革命优良传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要把共产党人百折不饶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刻苦钻研的求索精神,不怕苦,不怕困难,敢于面对并克服困难,为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敢为人先,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到现在,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与时俱进、敢于变革、勇于创新。八一起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以革命的武装反抗反革命的武装,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震惊中外,彪炳史册。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判断中国革命的形势,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开辟了一条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当代大学生是青年的主力军,属于知识较丰富、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群体,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宽、求知欲强,富有蓬勃朝气和创造热情;广大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高校师生要继承和发扬八一起义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敢于突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敢于标新立异,使自己将来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弘扬八一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发挥八一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重要的作用,对继承优良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应立足高校实际,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途径宣传和弘扬八一精神,发挥八一精神的重要作用。

1.把宣传和弘扬八一精神纳入学校事业发展顶层设计之中

顶层设计是指引高校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高校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就是从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促使学校改革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高等教育和高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江西省委省政府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这为江西高校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把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当中,进行顶层设计,着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科学发展。南昌是八一精神的发源地,八一精神是江西高校独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资源,宣传和弘扬八一精神,对加强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把宣传和弘扬八一精神纳入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工作之中

齐抓共管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在高校宣传和弘扬八一精神,不应该只是学校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的事,而应是全校各部门共同的工作,在学校内部要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才能真正宣传好、弘扬好八一精神。一方面,学校重视支持。学校党委和行政要把宣传和弘扬八一精神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定期听取专题汇取;定期研究相关工作等方式,推动八一精神的宣传和弘扬。另一方面,校内各部门、各单位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要充分发挥校内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全校师生的力量,整合各种资源,集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中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同时,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通报工作情况,掌握工作动态,研究对策措施,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促进八一精神在校园和师生中的宣传和弘扬。

3.把宣传和弘扬八一精神纳入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进程之中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和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上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八一精神的宣传、弘扬和研究,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有利于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和研究,有利于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要发扬八一精神,增强实践意识,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大力加强对八一精神、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提升师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继承八一精神,增强师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八一精神理论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力争出创新成果,以此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4.把宣传和弘扬八一精神纳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过程之中

要根据高校实际和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用八一精神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重视并提升人的价值是其根本的价值维度,抛却人的尺度,思想政治教育就丧失了本质属性。”[5]八一精神是党的革命精神,又诞生于南昌,宣传和弘扬八一精神,既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又具有江西地方特色。要以八一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坚持道路自信。通过全面系统讲解八一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作用及其意义,引导大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国情,不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以八一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坚持理论自信。教育大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旨在让学生坚定理论自信,推进理论创新,用八一精神等革命精神指导成长实践,促进全面发展。再者,以八一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坚持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等。要引导大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刻都不能有所偏离,否则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走上邪路或不归路。二是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精神文化的引领激励作用。将八一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干劲,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要发挥八一精神的思想引领作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把宣传和弘扬八一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八一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把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热情转化为勤奋学习、勇于实践的实际行动,勤学苦练,争取早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要积极开展以宣传和弘扬八一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八一精神为代表红色文化,能量无以伦比,主要体现在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科学的价值观、正确的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聚集和辐射,对内产生凝聚力、感召力创造力,对外产生吸引力、亲和力、说服力。”[6]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中国梦主题教育,利用“八一建军节”、“七一建党日”等重大纪念日组织开展与八一起义、八一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等有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征文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党的伟大,提升思想觉悟。要举行以八一精神为主题的报告会和学术讲座,弘扬革命传统,传递正能量。充分发挥南昌是八一起义爆发地、八一精神发源地、人民军队创建地的地域优势,邀请省内知名党史研究专家学者和革命后代来校举行八一精神、革命精神的学术讲座、宣讲活动,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导大学生学习和传承老一辈革命精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三是要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全过程,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培养锻炼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将八一精神融入激发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八一精神育人功能,就是要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发扬老一辈革命者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勇于担当、敢于担责。“弘扬八一精神,是我省提升区域文化竞争力的迫切需要。”[7]首先,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开展以八一精神为主题的专业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开拓视野、提高素质。其次,开展八一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革命纪念堂、贺龙起义指挥部等革命旧址,全面系统了解八一起义、党的革命历史,通过实物、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再现起义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激发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最后,组织开展农村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沿着当年党领导八一起义部队坚持革命、走上井冈山的行军路线,重走革命路,缅怀革命先烈,感受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变化,调研广大农民的思想现状,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课堂中接受生动教育,为实现中国梦矢志奋斗。

总之,八一精神虽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和发展的,但并没有过时,而是历久弥新,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新形势下,要把弘扬八一精神同中国梦教育、国情教育、形势政治教育相结合,引领广大师生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徐兆麟.八一精神内涵简述[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3(4):54-60.

[2]李雷、叶桉.试论弘扬八一精神与创新高校国防教育[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3(2):58-62.

[3]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74.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6.

[5]张松青.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2):127-131.

[6]叶桉.关于八一精神研究和八一文化品牌塑造的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3(3):55-61.

[7]叶桉.大力弘扬八一精神[N].江西日报,2011-08-22(B03).

猜你喜欢

弘扬革命师生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