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西方管理思想中的人性假设

2014-04-17冯曼琳

关键词:被管理者人性管理者

韩 强,冯曼琳

(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论西方管理思想中的人性假设

韩 强,冯曼琳

(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管理思想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人性假设,纵观西方管理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近代西方管理思想的不断发展始终伴随人性假设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由最初的工具人假设逐渐演变到了现在的文化人假设,先后出现的这几种人性假设构成了西方近代管理思想史,成为了近代西方管理活动内容与形式的理论依据。

西方;管理思想;人性假设

一、引言

在管理活动中,管理思想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而在管理思想的种种因素中,人始终作为思想的能动因素,因此人性假设便成为管理思想的核心。人性假设是管理活动的基础,更是开展每项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每一个管理者在进行一项管理活动之前都必须要进行合理的人性假设。纵观近代西方管理史,在其管理思想上先后出现了6种主要的人性假设及理论,分别是“工具人”假设、“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以及“文化人”假设。在这六种人性假设的演变过程中,每一阶段的人性假设都各有特色并与当时西方国家管理思想相符合,因此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

一直以来,人性假设都是管理思想的核心,无论是什么样的管理活动,什么样的管理项目,什么样的管理思想,人性假设都是这些管理思想的核心主旨,因为只有把合理的人性假设作为核心引导,管理思想才会健全。管理者也会通过不同人员的人性来做出不同的人性假设。只有这样,在管理活动的实践中,从不同的人性假设出发才能得到不同的管理理念,不同的管理方法才能取得不一样的实践成效。

二、近代西方管理思想的人性假设

近年来,伴随西方管理历史的不断推进与更新,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其中主要是人性假设的演变。人性假设始终贯穿着西方国家的管理思想,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合理的人性假设理论。

(一)“工具人”假设

古代中世纪,西方出现了最早的一种人性假设理论,西方当时正处于奴隶社会,因此在当时的管理实践中便产生了“工具人”假设理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奴隶主将社会上的奴隶看成是他们的私人财产以及会说话的“工具”,没有自我意识及思想,仅仅是按照雇主们的指示来工作。资本主义初级阶段,以机器生产为特征,资本家将奴隶看成活机器,劳动者就像工具一样任由雇主们指使。在“工具人”假设这种理论下,被管理者根本没有人身自由,自身价值更得不到体现。

(二)“经济人”假设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管理史上首先出现的管理理论时代便是以“经济人”假设为主导地位的科学管理时代。由泰勒提出的“经济人”作为一种人性假设成为了当时时代下的主要人性假设理论,其代表人物还有法约尔和韦伯。“经济人”假设主要是从一种以享乐主义为核心出发的哲学观点【1】,它认为人都是自私的,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愿望,达到自身的利益需求,获取一定乃至更多的经济报酬等。这种假设对人性的定义是:人的本性天生就是自私的、消极的、自利的,经济因素的产生是驱使人们劳动行为的主要动力。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所建立的科学管理理论开始在这个时代运用,成为了当时经济水平不足、劳动水平低下的有效使用工具。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内容是:1.职工们的行为举止基本上都是受经济利益来影响和制约的【2】。2.正是由于人们的行为劳动都是在经济利益的刺激和驱使下完成的,这种被动的因素才要受到来自管理组织的种种约束和控制。3.感情是非理性的,因此就必须要从某些方面来加以控制和防范,以防止这种非理性情感影响人们的理性情感,导致人们做出影响其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为。4.管理组织必须要从各个方面来控制人们一些无法预计的品质表现,因此要通过能够中和并且控制人们情感这种方式去设计进行。由此可见,这种管理思想的人性假设的主要问题就是把人们的行为活动刻画的过于单一化、简单化。

在“经济人”这种人性假设下,管理者大可以放心员工的工作情况,不必为被管理者的社会心理担心,或者说管理者已经制约了被管理者的社会属性,仅仅用单纯的社会经济利益来制约和控制人们的社会劳动。但是,这种压榨式的管理方式根本不可能使员工从内心发出爱岗敬业精神以及无私的献身精神,更不能激发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3】。然而,尽管这种“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它的提出确实对当时的管理活动实践带来了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基于这种人性假设的管理思想,使人们学会用科学方法分析人们的劳动方式,有利于人们提高劳动效率,进行技术革新、改善经营管理。

(三)“社会人”假设

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做了最著名的“霍桑实验”,从而提出“社会人”假设理论学说,使得西方管理史又迈向了一个新阶段。通过“霍桑实验”总结出了这样的观点【4】,即工人的工作物质环境好坏与职工的生产效率是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相反的与社会因素却有着直接的影响。“社会人”假设学说理论认为人们的劳动和工作并不是机械的、被动的,相反每一位劳动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影响工人工作的不仅仅只是经济利益,工人们还有一定的社会心理需求。【2】

“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是:1.人类行为的基本因素是社会需要,社会需要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思想。在这里,人际关系才是形成人类自身身份感的主要因素。2.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在工作中便一直延续机械化的形势,丧失了许多内在的存在意义,然而要想改变这种机械化,就必须要从社会关系中寻找。3.工人们在同级的同事中所形成的社会因素要明显高于在管理者的群体。4.被管理的职工们对管理所作出的反应程度要取决于管理者被人接受的程度。

“社会人”的人性假设,标志着西方管理历史由“经济人”假设过渡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告诉人们,管理者在从事一项管理活动时,要首先关心人本身,满足职工的社会需要,不能只是一味地强调物质经济利益的激励,更要注重社会关系的满足情况,不仅是要关心工作的效率,更要关心人员的心理情感。在“社会人”这种人性假设的理论下,西方管理史上开始了一个新的管理模式,公司的管理者不再是公司决策的唯一人员,公司的职员都可以成为管理决策的参与者,一定程度上参与商讨公司的一些事项的方法研究。“社会人”人性假设在一定程度上将被管理者在组织上的平等主义体现出来,使人性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和尊重,将科学管理从以物为中心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阶段。

(四)“自我实现人”假设

20世纪50年代,西方管理思想再一次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之上,马斯洛根据人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了“自我实现人”假设。该人性假设理论认为,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并且都有积极努力满足自我需要的能力。因此,马斯洛将需要层次排成一个金字塔的形状,从高到低分成五个等级,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毫无疑问,我们可以观察到自我实现需要是排在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指的是人们不断地追求和实现自身的能力或者潜力,并且在实现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在自己能力相当的范围里实现自我的最高价值。【2】

“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主要内容是:1.人所产生的动机归根结底是人们多种动机所组成的一个层次组合,根据马斯洛的金字塔式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层次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人们在自我能力最大的范围里,最大程度的满足自身的一种需要,当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们往往便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并希望得到满足,这时他们便会转移自己的精力到更高的需要上。2.人的行为主要是由自己本身来激励和控制的,倘若由他人或外界来刺激和控制,那么便会成为一种威胁,久而久之便会将人变成不成熟的个体。

“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继承了“社会人”假设的心理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有了更好地发展,它所引导出来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及思想政策都为西方的管理思想做出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为被管理者创造了许多合适的工作条件,使得被管理者充分发挥了个人的能力和潜质,从而使管理工作的效益不断地提高和扩大。另一方面,“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中包含了许多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之间的充分信任性,这样一来管理者会对被管理者给予相当充分的信任度,被管理者的自我实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提高,使得管理工作更加具有创造性。然而,“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理论本身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因为从事实的角度出发,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本性并不是勇于承担责任和具有创造性,相反,人的生长环境条件本身就受到后天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一部分人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理需要,无法发挥其本质特性达到自我实现的层次需要。

(五)“复杂人”假设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行为学家沙因综合了以上出现的人性假设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杂人”假说。该人性假设理论认为【5】,人本身就是复杂的,因此人的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需要可以分成许多种类,并且会随着人类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由于这种变化使得人们满足需要的动机组成了一个复杂的模式,因此管理人们就必须在不同需要层次上理解不同人的需要,并不是在一定时间对所有人使用唯一的管理方式。

“复杂人”假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之前人性假设的不足之处,充分考虑到了人性在不同层次的需要,是较为客观、全面的一种人性假设理论。它不仅涵盖了之前关于“经济人”假设的财富论,“社会人”假设的权利论,“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发展论。这种不再单一的管理思想理论的人性假设使得人性的复杂充分展现出来,并且使得管理理论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种新的管理阶段是科学的综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由于之前的人性假设理论存在许多不足,相应阶段的管理理论更多的偏重于理性主义,在各种理论中,不论是早期的还是现今的种种管理学派中,“复杂人”人性假设理论始终以系统科学的方法及其理论来逐一研究各种管理问题,一方面相信复杂的结构、科学的手段以及有效地控制等工具,另一方面又把人类、技术以及经济看成一个系统,并以理性化、科学化作为其主导目标。“复杂人”人性假设下的管理模式主要侧重理性,但是并未抛弃人性,即人的社会需求,将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效地紧密结合起来,以自我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控制为主。总之,“复杂人”人性假设使得这一阶段的管理模式将人的种种因素合理的考虑进来,实现了管理史上的主客观统一。但是,这种人性假设理论并没有将人的个性真正体现在管理活动中,人的价值观并没有得到充分展现。

(六)“文化人”假设

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的威廉.大内在他所提出的《Z理论——美国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提出了“文化人假设”理论学说。从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角度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找出美国和日本各企业的不同之处以及各自的利弊等问题。“文化人”假设强调要深度重视人的人性问题,管理者要对被管理者信任并且与被管理者之间要保持一致的思想观念,这样才会使企业走向成功。

综上,我们了解到西方国家近年来,管理思想的不同人性假设理论,它们在不同时代引领着西方国家的管理思想,是西方管理史上伟大的阶段。人性假设的提出,使得管理思想更加丰富丰满,促进了管理学说的发展。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人性的假设,只有充分地将人的思想与管理结合起来,做到真正以人为本,企业或者管理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姚威.从人性假设的演变看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J].台声(新视角),2005(1):25-26.

[2]赵晖.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析论[J].经济师,2005(10):154-155.

[3]李春敏.论西方近代管理思想中人性假设历史演变的伦理底蕴[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1):67-70.

[4]李燕,武中远.西方人性假设理论及其启示[J].商业时代,2008(29):7-9.

[5]杨晴.中西方的人性假设对管理的影响[J].探索争鸣,2012(2)76-77.

[责任编辑 姜国峰,校对 冯立荣]

C93-09

A

1007-5674(2014)02-0098-03

10.3969/j.issn.1007-5674.2014.02.023

2014-01-15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人性观研究——兼论当代管理的哲学”(编号:2011B334)

韩强(1979—),男,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管理哲学。

猜你喜欢

被管理者人性管理者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从被管理者角度看企业管理
探究加强高中班级管理的意义及其形式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功能与人性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