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文化软实力,再论编辑“功夫”

2014-04-17张玉梅商继华

关键词:智化功夫稿件

张玉梅,商继华

(吉林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提升文化软实力,再论编辑“功夫”

张玉梅,商继华

(吉林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编辑素养问题是出版界和传媒界一直都在探讨的问题,时代在不断地发展,编辑的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编辑是传承文化的关键角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编辑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功夫”。文章从编辑的选择、智化、创新、把关及角色转型等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编辑“功夫”。

编辑;创新;角色转换;编辑“功夫”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国家能够通过自身的文化吸引力影响他国,甚至使他国认同并效仿,从而产生国际影响力。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经典,与时俱进,编辑在这过程中肩负着一定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功夫”。

一、创造核心文化价值体系,编辑的选择是关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先进的文化承载着文化价值,体现着一种核心价值观,一个时代的文化发展和思想趋向,需要通过各种文化宣传去发扬,形成大体共同的社会追求和精神走向,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实际的作用,而这个文化产物的传播者就是编辑。编辑选择稿件的过程是精神文化系统的活动过程,编辑选择是主动性、积极性的信息选择。[1]编辑工作者选择先进的、积极向上的知识信息,引导读者和受众追求先进的、积极向上的文化,营造核心文化价值体系,宣传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科学与技术。

(一)考虑稿件的价值

现在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多,但其数量的递增和质量的产出常常形成反比,编辑需要舍弃劣质信息,选择有价值的信息。编辑在面对成千上万的稿件时,首先,要看稿件是否重要,是否关系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是否能体现出稿件的重要性。比如,人物重要,像习近平携夫人出访俄罗斯;事件重要,如神舟十号发射,十八大会议,汶川地震,等等,我们首先要选择重要人物或重要事件的稿子。其次,要看稿件与普通百姓生活是否紧密相连,是否关系他们切身利益,同时在地理位置、心理上与受众是否接近。一般来说,本地的事件比外地的事件更吸引受众,这是地理上的接近;而有的事件受众关心且熟悉,这就构成了心理上的接近。再次,稿件的时效性也尤为重要,尤其是新闻稿件,这点判断起来不难,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事件是很早之前发生的,却在近期有了新的发现,这种情况应视为属于具有时效性的稿件。

(二)考虑稿件的社会影响

编辑选择的稿件最终是要服务受众的,因此必须要全面分析社会背景,认真揣摩受众心理,选择稿件既要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受众的口味,还要认真分析出版物发行后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作为编辑要全面考虑稿件内容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道德等各方面的影响,其中政治影响是重中之重,比如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的稿件是坚决不能选择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稿件所产生的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有时不完全与所报道的事实本身划等号,在选择稿件时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有的稿件本身内容是正面的,但可能会给受众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报道中,少数采编者对刚刚被救出亟需医治的重病伤员纠缠不休,更有甚者,“逼迫”失去亲人的幸存者谈感受。灾难性事件的报道缺少人文关怀,这实际上是采编者职业操守的缺失。在客观报道新闻事实保障受众知情权的同时,编辑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国家形象公关。

(三)考虑稿件与出版物的适应性

首先,要考虑内容上的适应。每个出版物都有自己的受众定位和功能定位,那么编辑在选稿时就要以这两个定位为指导方针,与此相悖的稿件是万不可选的,比如,时政类的出版物就不能选娱乐性较强的稿件,新闻类的出版物就要追求及时性,陈年旧事就不宜选择。其次,要考虑外观上的适应。版式设计现在越来越受大众的关注,形式在某种意义上比内容更容易夺人眼目,所以稿件的篇幅、字体、边框设计等是否符合出版物的性质和形象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市场行销走向。

二、和谐文化的建设,编辑把关是基石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①《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第23507期)刊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作的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可以看出创建和谐社会仍然是我国的重要任务,而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软实力就是和谐文化,它提供良好思想舆论氛围,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推动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文化的作用不可忽视,这就需要编辑增强把关意识,加强把关能力,建设富含多元精华的和谐文化。当今社会,文化消费市场日趋多元,受众作为最庞大的、最具有影响力的群体,在影视传播和审美接受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受众对作品的接受不是被动的,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2]编者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编辑的把关是对信息的把关,把关不是简单的守门,对于反文化的,反原则的信息坚决不用,对于枯燥的、含糊的、过于主观的信息谨慎录用。一些编辑严格遵守原则,对于一些稿子(思想创新,形式丰富)从严把关甚至过于死板,稿子不被采用,或者删减后稿子几乎失去文采,缺少了美;而有的编辑过于追求新奇的信息内容,使传播媒介“为娱乐而与娱乐”,失去了真。编辑的社会观念和文化价值会影响稿件的选择[3]。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加强民族文化内涵的建设,编辑不能简单地守门,传播民族的文化信息和传播中国深层次文化内容是编辑首先要考虑的。

(一)“把关”不能过于简单化

对于那些严重违背政治导向、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稿件,编辑必须严格把关。但很多编辑“把关”时,对拿不准的稿件一“毙”了之,这样做必定会伤害投稿人的积极性,间接给出版单位造成损失。19世纪法国作家凡尔纳《奇妙的漫游》手写稿,15个出版社编辑对新奇创作茫然不解,先后轻易否决书稿,后来遇到了慧眼识巨的编辑出版家埃策尔,才使得该书出版。该书的问世催发了作者的写作激情,凡尔纳先后创作了66篇系列儿童科幻小说,丰富了儿童的精神世界,同时为人类文化事业留下一笔珍贵的财富。所以说,编辑在把关过程中要讲究艺术,在储备足够的新闻背景,具备足够的政治政策把握能力的基础上,对许多特殊领域或敏感话题的稿件进行科学分析,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采取巧妙的方式,避开敏感话题,同时又将热点话题推向浪尖。

(二)“把关”时减少冗余信息

在文化信息传播中,冗余信息越来越泛滥,冗余信息的内容不仅扰乱、阻碍、误导人们接收信息的能力,也影响了人们接收信息的质量。在过量的爆炸信息中,编辑要将不重要、非关键、次要信息进行删减,减少传播活动中的“噪音”,所以传播过程中要处理好有效信息和冗余信息之间的平衡,尽量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让受众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对自己有指导意义的信息。网络和报纸传播同质化信息,新闻缺少内涵,报道得不全面,缺乏深度和链接跟踪报道,规避新闻背后的文化“污垢”,网络和报纸新闻消息互相转载,使得冗余消息大量存在,所以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传播信息的“质”,即信息重构价值尺度、新闻事件的强度和明晰度,突出新闻事件的连续度,新闻事件的文化关注度,等等,编辑把好这个关,泛滥的信息就会减少,信息才能保质保量。[4]

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爆炸的同时必然带来虚假信息的传播,大量虚假的信息冲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形态。[5]编辑要时刻把社会责任放在心上,带着怀疑的精神去把关,仔细审查稿件中的每一个信息源,检查采访程序是否完备,发现有问题的稿件,尤其直接转载于网络的信息,更要严格把关,避免虚假信息的产生。

三、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编辑的智化能力

拥有一双“火眼金睛”,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对编辑来说是必须的,是编辑的基本功。但编辑仅仅能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让信息增值,把“小芝麻”变成“大西瓜”。也就是说,编辑不仅要从沙石中筛选出金子,还必须把金子加工处理成精美、适时的饰品,这需要编辑提高自己的智化能力。

(一)智化能力内涵

简单地说,编辑的智化能力就是对稿件进行智力加工,更确切地说是对稿件信息进行筛选、增删、浓缩、组构,使其呈现出新的结构与形态,将简单的信息变成一种知识来传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编辑的智化能力,一方面是对稿件信息内容的智化,对思想、信息和知识等进行优化,吸引受众,提高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则是编辑运用一些手段,使稿件符合标准,符合规范,是一种形式上的智化。

(二)提高智化能力的路径

提高编辑的智化能力。编辑工作本质上属于文化缔构活动,根据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编辑将一些文化信息进行筛选组合重构,以某种符号模式将其智化为外在知识,以便传播和久存。

随着商品经济模式的运作,编辑对信息的构建成为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活动,编辑要有清醒的文化自觉,真正吃透时代精神和较准确地判断文化发展的趋向,才能策划出具有创新意义的选题。[6]所以,编辑平时应该多涉猎新闻、传播、社会、美学及文化等方面书籍,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及业务素质,智化能力也就逐渐培养出来了。

编辑要在实践中掌握信息的积累、形成、发展和传播规律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在传播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实践中,获取新的信息,之后再将它们智化为编辑能力,依次反复递进,螺旋式上升,编辑的智化能力最终得到形成。[6]这方面,日韩所做的出版物(韩国儿童成长知识丛书和日本漫画)值得借鉴和学习。

四、增强文化传播竞争力,编辑的创新是主导

编辑活动具有文化创造性,编辑通过实践活动,发现和开拓精神生产新领域和新途径。[4]86无论是传统的出版媒介,还是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不断走向融合的新媒体,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传播竞争力,就需要编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在编辑过程中,编者要科学选题,正确把握方向,拥有卓越的洞察力和创造力。

(一)夯实知识结构,奠定创新的基础

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有创新的思维,独特新颖的创意;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紧跟政治导向,创造出对人民和国家负责的出版物;有执著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力,编辑才能从大量的稿件中筛选出更有价值、更优秀的稿件,所以说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坚持不懈,不断积累的过程。

(二)培养创新观念,促进文化创新

文化只有创新,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竞争力。编辑要把好时代、市场、受众的脉搏,编辑要不断培养新思维、新理念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不断研究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研究时代文化,促进文化创新。编辑对自身民族文化历史发展脉络及时代文化理念追求进行理性审视和自主选择,通过文化组构,使民族传统文化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发展。

培养创新观念,编辑不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要与时俱进、着眼未来、选优汰劣,要不断研究新文化,积极参与各种高层次的学术对话和学术会议,把握新文化的脉动,分析新文化的特质和走向,研究市场,探究竞争者的发展状况,吃透读者的需求、喜好和心理的变化,根据市场调查和读者反馈确定自己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推动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三)改变思维模式,提升创新品质

一些编辑往往看到别人的传播策划方案很成功,就去简单的模仿,做出来的东西自然缺少新的内容,没有前瞻性,缺少创造性。而一些年轻编辑能求新求异,敢于挑战自己,发现新事物、新问题,寻找新角度,推陈出新,但是往往又缺乏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度与内涵。

超前思维与多元思维是当代优秀编辑必有的思维模式。这需要我们编辑时时关注社会,掌握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掌握社会的思想观念动态,掌握受众的心里变化,敏锐的触觉和执著的敬业精神,在充分调查中探索、辨析、求证,根据受众创造小众化有品质、有内涵、有时代特色的策划。[7]

五、多媒体融合时代,角色转型是生存之道

数字化时代,传统媒体开始向数字化转型,向媒体融合发展。许多出版媒体开始探索与新兴媒体互动与融合,产生了报网互动、手机报、数字报、电子刊物、电子杂志等新型传播方式与载体。为适应这种转型,一些出版机构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出版基地。在这个多媒体不断融合、传播手段不断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编辑工作者计算机编校技术要全面提高。

(一)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技能

数字时代,电脑成为编辑稿件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编辑人员不但要熟练地使用电脑,还要掌握处理电脑常见故障的技术,包括排除一般硬件和软件故障问题,设置各种网络操作模式,修复中病毒后被破坏的程序,重装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确保编辑工作的及时进行。

(二)提高网络编辑能力

现代的传播和出版机构普遍都有网络编辑部,作为编辑必须学会且熟练掌握一系列数字化的采编、摄录、存储、传输等工具,具备数字化网络意识,要能够迅速及时地搜集最新的信息进行选题、组稿、编辑加工,能够对读者的反馈做出快速地处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编辑拥有过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对于网络上的来稿,编辑能够及时处理,同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对稿件进行理性、客观地评估,利用网络实现“编、校、排”一体化,快捷、方便、及时,减少失误,编辑必须跟上时代,走在时代的前面,学好数字化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

(三)媒介融合,编辑任重道远

媒介融合给编辑带来更多的挑战,也使文化传播打破了媒体界限,编辑要走出自身媒体城堡,要跳出相对封闭本地区或本民族文化圈,在世界文化大视野下整合多元文化资源,营造大开放、大交流的文化氛围,编辑要发展大文化和大编辑的传播理念。[8]因此,编辑功夫要不断提高,不断充实,只有高能力、高定位、高瞻远瞩的编辑,才能真正提高我们民族文化软实力,做强做大本民族文化产业,通过挖掘、开发、重构特色文化资源,构建特色文化品牌,传播具有生命力的本民族文化精神成果,增强文化的竞争力。

综上,编辑要以一种开阔的视野,自觉地追求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努力突破传统的、地域的、历史的、时空的种种局限,实现文化传播和超越。[9]编辑要做到文化自觉,同时也要文化提升,主动寻求异质文化及多元文化的世界融合,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变通、改造和创新,使之能够承担民族复兴和社会发展的时代使命。

[1]王振铎,赵运通.编辑学原理[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153.

[2]马晓红,张树武.论四大名著影视改编与传播的当代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61-164.

[3]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祝建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140.

[4]吴飞.编辑学理论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39.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9-31.

[6]任定华,胡爱玲,郭西山.编辑学导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290.

[7]邵益文,祝国华.编辑学研究文集[C].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83-185.

[8]王舒.编辑的角色认同与文化自觉[J].浙江学刊,2008(3):199-202.

[9]戴庆瑄.多元文化背景下编辑的文化自觉[J].科技与出版,2010(11):56-58.

[责任编辑 王金茹]

Improvement of Cultural Quality and Theory of Editing“Kung fu”

ZHANG Yu-mei,SHANG Ji-hua
(Media Colleg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Jilin136000,China)

The editing quality problem is publishing and the media which have been discussed,era in con⁃stant development,editing quality is in constant increasing.Editing is the key role of the inheritance culture,in the wave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culture development,editors also needs to improve his"kung fu".From the editor's choice,intellectualization,innovation and control and the role transition analysis of several aspects,such as editing"kung fu".

edit;creativity;role shift;editing“kung fu”

G213

A

1007-5674(2014)02-0057-04

10.3969/j.issn.1007-5674.2014.02.013

2014-01-19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12J160)

张玉梅(1970—),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传播文化学;商继华(1989—),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2级出版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出版文化学。

猜你喜欢

智化功夫稿件
叉车数智化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电子证照重构山西道路数智化体系
沙冒智化的诗
沙冒智化的诗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