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4-04-17吴慧鋆
吴慧鋆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吴慧鋆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
文章深入研究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与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健全完善高校师德建设制度、建设良好师德建设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师德建设;青年教师;高校管理
0 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1999年大学扩招之后,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师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成败。目前国内外对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和困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师德规范系统本身难以细化、师德考评形式大于内容等方面,而很少有人从高校制度和文化层面来剖析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问题。[1,2]笔者认为,高校相关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以及高校文化建设的缺失也是制约青年教师师德培养的重要因素。
1 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与问题
虽然各高校都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高校改革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与老教师相比,青年教师更易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在教学经验、学术水平上也不够成熟。
1.1 职业理想不坚定
当前,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客观上对青年教师的良好师德形成了冲击,传统的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被认为“傻”;甘于清贫,潜心科研的精神被认为是“迂”。有的教师心理不平衡,见异思迁,弃教跳槽;有的教师搞第二产业,在企业挂职或从商,对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学生成长等本职工作付出精力较少。
1.2 职业道德失范
有些高校青年教师缺乏爱岗敬业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学生专业知识成长和心智成长缺乏责任感。表现为课堂教学备课不充分,照本宣科,上课没有板书,对不认真听课的学生不予教育,不批改作业或者批改作业很少;学术道德失范,在评职称、申报课题、评奖评优时材料造假,导致学术腐败,学术功利化;在学生成绩评定、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中收受家长、学生送请,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给予不同对待。在某些范围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教谋私现象时有发生。[3]
1.3 综合素质不高
政治上,一些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对党的方针、政策没有正确领会,对国际形势、国内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现象没有正确判断,对学生的“三观”不能正确引导,甚至在课堂上发表过激言论,哗众取宠。业务上,一些青年教师专业知识不厚实,科研能力弱,不能申报课题或较高级别的课题;课堂教授知识浅薄,教学技能技巧薄弱,组织教学能力不强,由此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恶性循环,师德更加滑坡。个人品德方面,有些青年教师对上级领导、专家热情主动,对普通教师则态度冷漠;缺乏团队合作意识,懒于参加集体活动;法制观念淡薄,不能很好地遵守社会公德,言语粗俗,言行散漫,不能为人师表。
2 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问题的归因分析
2.1 学校相关制度不健全
首先,师德评价标准难以量化。传统上把教师定位于“红烛”、“春蚕”、“园丁”,师德标准笼统而模糊,给实际的师德评价带来困难。其次,激励措施不够。与教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相比,对师德模范、教学标兵等师德方面的奖励一是评奖项目单一,二是奖励的力度小,三是这些荣誉奖项对青年教师的职称晋升、研修机会等关联不大,对青年教师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再次,监督机制匮乏。师德建设在教育与管理、引导与监督两级之间失调,重前者轻后者,影响了师德建设的效果。大部分高校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由行政领导兼任,与学科建设、学生管理、办学条件等方面相比,对教师师德的监督重视程度不够。
2.2 师德文化建设氛围缺失
第一,师德教育形式单一。一些高校的师德教育培训存在内容不深入不生动、教育形式单一陈旧等问题,对青年教师吸引力不大,且往往集中在岗前培训一段时间,通过岗前培训的相关考试后,教师认为自己的师德教育就完成了,但其实际效果并不好。第二,师德实践力度不够。当前的师德建设,往往形式化地落实于教师的道德知识学习中,通过诸如师德培训、师德规范研讨等来进行,而忽视了在教育教学、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实际运用。第三,师德文化制度认同度低。笔者调查发现,以南通地区高等院校来说,并不缺乏师德建设的制度、规章、文件,关键是这些制度是否被师生真正认同和接受。部分师生甚至对本校的相关师德制度不知晓。第四,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扶持不够。很多高校青年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高校青蓝工程“传帮带”在实际操作中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指导和培养还不到位;在团队成果、评奖评优中,存在忽略青年教师利益的现象,挫伤青年教师发展积极性;在生活上,目前青年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异地工作,且待遇较低,在父母赡养、子女入学、购买住房等方面存在实际困难,客观上造成了教师这个职业向心力和吸引力不够。第五,师生交流少,影响教师自身提高素质的动力。20世纪80、90年代,学校大多建有青年教师宿舍,师生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多。而现在的一些学校扩建后,新校区多建在离市区较远的郊区,学校也没有安排相应的宿舍,教师上课则来,下课即走,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见到教师,其他交流的机会很少。师生感情淡漠,教师对学生成长的责任感不强,影响了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动力。
3 提高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的措施
3.1 健全完善高校师德建设制度,使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1)师德评价标准具体化。一是避免对师德内涵的狭隘性理解。师德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全面表现,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品德。人们的思维定势认为师德教育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上,师德包括个人品德、业务能力、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在实践中应具体化为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对教育法律法规的理解、对教育教学技巧的掌握、专业知识的丰富扎实、个人创新能力强、富于进取精神等要点。二是避免师德崇高化倾向。师德规范需要崇高理想的指引,但更重要的是从具体可操作的小事开始,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如:从身边开始,精心设计板书、认真批改作业、与后劲的学生谈心等。
(2)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目的是将外在的激励机制导向教师的内在动力。通过评选“师德先进个人”,树立典型进行表彰,并通过表彰大会、校报宣传、专题宣传等形式给予有效的精神奖励,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将教师“师德”荣誉纳入教师职务聘任与晋升的评选条件,使之与教科研业绩一样能够作为评审标准之一,形成德才兼备的考评激励机制。
(3)构建立体的监督机制。建立由学生、学校、社会等共同构建的立体监督体系。学校要公开接受师德监督,开通社会舆论信息传递的渠道。要充分运用校园网络平台,鼓励学生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建立领导、教师、退休教师、学生、社会共同参加的师德监督员队伍。
3.2 建设良好人文环境,优化师德建设氛围
(1)师德教育终身化、多样化。第一,师德教育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终身。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间断地学习教育方针、教育任务以及教师的职责更重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第二,师德教育内容和形式多样化。高校可通过师德专题讲座、政治学习、观看宣传片、开展专题党日活动、经验会交流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来培养青年教师的师德。学习的内容包括:国家教育法规、方针、政策;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技巧等。第三,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高校要根据当前社会上的重点、热点问题,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进行剖析,来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反思自身,提高警惕,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性。
(2)青年教师师德实践常态化。首先,高校要将青年教师的师德实践活动进行量化,对青年教师每个学期参与社会实践及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有具体的要求,并将考核重点落在学生、学校及社会的满意度上。其次,鼓励青年教师也主动走出校门,在为企业、为地方进行科技研发、文化传承传播中展现大学教师的良好素质和风范,在实践活动中磨练自己、提高自己。再次,要主动走进学生,走近家长,倾听他们的需求、建议和意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3)以人为本,加强对青年教师地位和作用的肯定。道德是一定利益的反映,加强师德建设不能忽视教师的实际利益。师德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真正关心、指导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帮助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满足他们的合理利益诉求,使青年教师在良好的心态环境下进入师德建设工程。在业务上要严格要求、大胆使用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成长。在生活上真切关系青年教师,协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要以各系部为单位,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民主生活会。首先,摆正民主生活会的目的。遵循“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的方针,民主生活会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旦背离这个原则,民主生活会也就失去了意义。其次,直接、正面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实事求是,坦诚相见,认真对待他人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原因,把缺点、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后,把每次生活会发现的问题和落实的措施,作为下一次生活会的议题,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
(4)增强师生互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巧,建立宽容平等、良好互动的教学氛围;增加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与互动,同时发挥网络交流的有利条件,把握了解学生实时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发现问题及时跟踪;优化师生情感,将对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的责任感放在第一位,在关爱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在抓好常规的基础上发扬民主,严而不厉,民主而不放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4 结束语
良好的师德是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运行的基础和保证。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充分认识到师德建设对高校发展的意义是提高师德建设水平的首要条件,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的积极性是提高师德建设的关键,完善高校相关管理制度是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落脚点和保障。只有从教育、评价、监督、惩罚、文化等方面落实师德建设的具体内容,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将宏观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才能真正推动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发展。
[1]傅维利.师德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1999-06-13)[2006-06-17]http:// 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793/2006/3/he7396032197360029150-0.htm.
[3]朱小蔓.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On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Young College Teachers’Morality as well as the Countermeasures
WU Hui-yun
(School of Textile and Garment,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19,China)
Based on a study of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young college teachers’moral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underlying causes as well as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ngles such as perfecting the morality cultivation system in universities and creating a desirable environment for teachers’morality cultivation.
Morality cultivation;Young teachers;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G645.6
A
1671-9891(2014)03-0017-03
10.3969/j.issn.1671—9891.2014.03.005
2014-04-22
吴慧鋆(1981—),女,江苏如东人,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