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之改进

2014-04-17

技术与市场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实训物流考核

吴 强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401524)

0 引言

现代物流业作为企业继生产、销售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其作用正日益受到政府、企业界与学术界的重视。许多公司,包括许多上市公司,纷纷宣布涉足物流业。由于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许多高校积极顺应形势发展之需要,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体系的安排中,除了理论课程外,实践课程也是同等重要的,但是,目前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实践课程进展并不尽如人意,收效甚微。

1 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重“证书”,轻“技能”

部分学校和学生存在认识误区,以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选择标准就是以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在做评判,真正从考核应聘者能力素质出发的非常少,这一现象在高校中催生了学生们只是一门心思考各类“证书”,认为学校安排的实习工作是浪费时间,不认真对待。

1.2 大部分学校“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

众多专家都提出过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应该改革的问题,可见从“学校到学校”这一只适应理论教学的教师素质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学校和社会的需要,脱离实践讲理论,明显违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一线教师,其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必须过硬,才能指导和引导好学生。

1.3 适合的实践课程模式较难实现

目前的实践课程模式基本为在本校建设软、硬件实训基地及联系校外企业进行实习。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由于牵扯到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供应链等很多相关行业,投入成本大,和实际企业中的操作流程和设施设备使用都有一定的区别,这样的实训基地很难达到实训的目的,学生毕业后到用人单位还是无法直接上手操作。与校外企业合作实习。很多企业普遍认为当今大学生动手能力差、自命清高、眼高手低,不服从管理,一批实习者的加入会破坏企业自身的运转节奏,综合成本大,不愿意轻易再试。

1.4 专业考核标准单一,侧重于理论知识考核

现在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学生毕业时还是采用修够学分、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等考核标准,既然与本科类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不同,那么在人才考核方式上也应该不同,可是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标准,使学生放松了对实践课应有的重视。

2 改进措施

2.1 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人才培养递进规律将培养进程划分为基本素质教育、物流业务技能训练、岗位综合模拟和顶岗实习四个相互关联的阶段。第一阶段按照人才规格要求安排文化知识、专业基本理论、外语、计算机应用等基本能力培养的教学;第二阶段按照物流业务分类进行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业务流程、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养成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第三阶段按照物流企业业务部门设置分别进行岗位综合模拟,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第四阶段按照就业需要在对应岗位上进行实际工作,培养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将校内学习与未来就业相衔接,在学生和员工角色互换中进一步提升胜任就业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顺利就业。

2.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拓宽实践教学的基础。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也就不可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应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坚持教师持证上岗,要求实践教学物流指导教师必须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二是聘请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发挥兼职教师的互补作用。三是选派专业教师定期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四是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2.3 建立校企互利互惠合作机制

根据“校企共建,互利互惠”原则,促进教学和实践融合、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互通,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完善软硬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这需要社会各阶层、校内外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把这项工作更好地持续推进下去。政府可以与业内运营、口碑较好的企业协商,企业向高校提供实习场地和学生培训的工作,同时可得到政府的相关优惠待遇。这样实习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就成了互惠互利的事情,对学校和企业以及国家的长足发展都是好事情。有能力的高校可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聘请行业专家为学生授课、作报告。

2.4 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除了以上提到的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改进措施,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确保教学体系按预定方式运行,高校还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科学、公正、实效的监控和评价体系,形成定期由学生自评、企业指导老师评价、学校指导老师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应结合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的要求,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参与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上,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体系。对学生的考核形式应用操作、演示、答辩、综合性研究、项目策划设计等各种形式来考核,必要时还可以实行实际任务考核或与产学研合作单位联合考核。考核不是目的,是从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实践教学的改进,所以对实践教学过程实行全程督导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充分发挥评价监控机制的激励、导向和诊断作用。

[1]唐永洪.物流管理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能力结构及培养途径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

[2]钱廷仙.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J].中国市场,2008(2)

[2]李定清.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4]严雪怡.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3).

[5]兰必近,等. 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14(2).

猜你喜欢

实训物流考核
内部考核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