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件旅游对成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014-04-17张学梅董恺凌
张学梅,董恺凌
(1.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四川成都610106;2.西南交通大学交通与物流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0 引言
事件旅游是城市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事件活动在城市旅游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事件旅游与城市紧密联系,一方面事件旅游资源依托于城市场所,另一方面城市旅游资源补充于事件旅游活动,事件旅游和城市旅游之所以得以融合,在于城市媒介和事件活动的支撑。
成都是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都突出休闲主题,以大熊猫生态文化、古蜀文化、休闲文化和美食文化为特色,打造“休闲之都”城市品牌。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意见【成府发〔2011〕29 号】中明确指出:“到2015 年,把成都初步建设成为会展品牌集聚区、国际国内重要会议目的地城市、中国西部休闲节庆之都,成为中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中国会展名城。年举办会展活动400 个以上,展览总面积达到450 万m2,展览面积5 万 m2以上的展会力争达到20 个;举办国际国内重要会议超过100 个,参会人数500 人以上的会议超过50 个;举办节庆活动超过200 个,参节人数在10 万人以上的节庆活动超过30 个;全市会展场馆室内展览面积达到30 万m2以上;力争引进3 ~5 家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形成 10 个以上会展活动品牌”[1]。
成都是“中国会展名城”“中国十大展览城市”“中国十大节庆城市”“中国十大会议旅游目的地城市”。从2000 年以来,成都每年举办一次西博会,世界多国国家元首、政府总理、副总理、部长级官员及国际经贸组织重要人物出席;迄今为止已累计布展44 万m2;举办各类经贸活动350 多场;参展的国内外企业达16 542 家,100 多家国内外经贸组织通过西博会这一平台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国内31 个省 (市、区自治区)和重点城市均参展参会;2013 年成都还成功举办了全球财富论坛。
1 事件旅游对成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1.1 有利的影响
1.1.1 提高城市的知名度
举办事件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塑造城市的鲜明形象,活动期间通过媒体全方位的报导和宣传,使旅游者全面了解举办城市的风土人情、历史发展、自然资源、建设成果等,从而对活动举办城市产生强烈的感性认识,旅游者在活动期间通过参与事件活动,感受到举办城市的生机和活力,从而会强化城市的美好形象,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成功的事件活动会成为举办城市的代名词,例如2013 年全球财富论坛在成都举行,世界各国的政要、游客到达成都,对成都就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1.1.2 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举办事件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城市交通、通讯、城建、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优化城市环境,尤其是城市的交通条件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各城市举办重大事件活动之前都十分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这不仅反映了举办城市的发展水平,而且也展示出举办城市的接待能力。
1.1.3 弘扬传统文化
事件旅游活动可以让游客直观地感受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从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彰显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鲜明个性,促进国内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都是一座拥有近5 000 年文明史和3 000 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通过举办非遗节等事件活动,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精神,从中提取有益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文化观念和生活理念,把人类几千年积淀的文明成果,借助媒体的力量生动地展示给中外游客,使传统文化焕发活力,也让游客感受到和谐、繁荣、发展的时代气息。它充分营造现代生活的艺术文化氛围,推动了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1.1.4 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
任何事件都具有一定的主题,配合这个主题的生产厂家和整个产业均会在事件活动中获得经济效益。旅游业是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一个综合性产业,因事件活动而伴随着旅游活动的发生,举办城市的相关产业也被带动起来。
1.1.5 弥补旅游业淡季需求的不足
成都市政府通过对成都的旅游资源、民俗风情、特殊事件等因素进行优化融合,举办的事件活动,一方面可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选择;另一方面,可优化旅游资源配置,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新的机会,从而弥补旅游淡季需求不足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成都每一年举办的节庆、会展等活动多达156 个。因此,可有效地调节旅游淡旺季结构,促进成都旅游业的稳步发展。
1.2 不利的影响
1.2.1 举办地居民生活受损
事件活动的举办城市在举办事件活动期间,会有大量的游客涌入当地,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交通拥挤甚至堵塞、通货膨胀等,从而损害了当地居民的利益。例如:成都每年在召开全国糖酒博览会期间,酒店、食品、旅游等都比平时物价上升3倍左右,当地居民的生活成本升高,交通堵塞严重等,据调查部分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下降。
1.2.2 挤出效应
重大事件在产生旅游“拉力”的同时,还伴生着“推力”,即“挤出效应”。事件活动的举办会引起一定人群的反感,因为人们希望免受事件活动以及事件带来的大量入境旅游者的干扰,被迫在事件活动期间离开其居住地外出旅游。可能促使原来可能发生的国内旅游者转移到国内其他地区,原因是:人们认为重大事件活动的举办将干扰正常的旅游活动和目的地价格水平。被挤出的人群包括:担心生活受到干扰的当地居民;由于举办事件活动而放弃到主办地旅游的旅游者等。一般而言,事件活动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挤出效应越强。
1.2.3 低谷效应
低谷效应是指举办重大活动结束后,伴随着大量游客撤出旅游地,对事件活动主办地的旅游业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达到事件活动举办时的旅游规模,出现经济衰退现象,失业人数增加等现象。例如澳大利亚在2000年举办奥运会结束后,包括奥运会主办城所在地的新南威尔士州酒店的入住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失业人数增加,市场的购买力下降。
2 成都发展事件旅游的对策和建议
2.1 打造事件活动品牌
成都发展事件旅游活动必须增强品牌意识,集中力量固化品牌形象。例如成都非遗节是成都的一张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这种大型事件活动的举办,树立了鲜明的城市品牌,通过媒体的传播,扩大了其影响力。
2.2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成都有独特的巴蜀地域文化,并努力把地域文化转化为文化产业资源。成都可利用的旅游资源丰富,其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力,可针对不同的旅游人群推出不同的特色旅游产品,如:成都乡村休闲游、成都历史文化名城游、成都美食游等等。
2.3 加强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
成都的事件活动频繁,应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本着生态、经济、高效、节能等原则加强事件活动的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成都的接待能力。
2.4 加强国际交流
加强国际招展和对外宣传力度,借鉴国外举办重大活动的经验,结合成都市的实际情况,指导成都举办各种大型事件活动;同时积极加入一些国际性的会展专业组织或协会,不仅可以通过这些国际组织或协会宣传成都,也可以树立成都的国际名牌。
2.5 培养专业人才
实现事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一支熟悉成都市场和了解本地情况的专业人才队伍。利用现有人才的同时,应做好引进先进人才、选拔和培养本土人才的工作,为事件旅游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首先,聘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开展会展组织设计、经营管理、服务理念方面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相关人员事件旅游的策划、服务、管理、现场操作水平。其次,加强高校科研单位和会展公司的联系,通过在职、脱产等等方式,加强对在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推动成都事件旅游的发展。
3 结语
事件活动对举办地的影响是综合的,其积极的影响是提高了成都的城市知名度,树立了成都的城市形象,同时,事件活动的举办促进了成都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城市环境,并带动了成都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事件活动的举办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只有利用其积极影响带来的发展契机,并克服消极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推动成都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1]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意见【成府发〔2011〕29 号】[Z].
[2]罗秋菊.事件旅游研究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2(9).
[3]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上).旅游学刊[J],2003(9)26 -34.
[4]郑岩,曾武灵.会展与事件旅游. 第一版[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08 -109.
[5]戴光全. 重大事件对城市发展及城市旅游的影响研究——以 99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 第一版[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2 -15.
[6]邹统钎. 奥运会的旅游效应分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4).
[7]章海荣. 都市旅游研究前沿热点与专题案例. 第一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02 -203.
[8]梁文慧,马勇.亚太地区旅游会展教育论丛.第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4 -26.
[9]潘文焰.上海大型活动旅游现状和发展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10]李玉新.节庆旅游理论及青岛市节庆旅游发展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3.
[11]罗秋菊.世界大型事件活动对旅游业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J].商业研究,2003(11).
[12]张鲲,史兵. 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通货膨胀及控制研究[J].体育科学,2002(22).
[13]王慧敏. 都市旅游集成竞争优势. 第一版[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58 -59.
[14]保继刚. 城市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77 -78.
[15]叶文.城市休闲旅游. 第一版[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33 -35.
[16]周玲强. 旅游事件经济效益形成的机理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1):24 -25.
[17]吴必虎. 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第一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06 -108.
[18]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第一版[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8:63 -64.
[19]马勇.大型活动策划与管理.第一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