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贾岛“推敲”一事真伪及缘由

2014-04-17高明峰王诗瑶

关键词:贾岛韩愈

高明峰,王诗瑶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试析贾岛“推敲”一事真伪及缘由

高明峰,王诗瑶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贾岛“推敲”的故事,从晚唐开始就有两种版本流传,其情节甚至被正史采纳。但从事件发生的时间、贾岛的交游关系以及文献记录等角度可以考察出,该事件实为后人的杜撰。捕风捉影未必无因,该流言形成及流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与贾岛自身狷狂又怪癖的性格及苦吟诗风有关,也受到唐朝科举制度、干谒之风和书写传奇之风流行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此外,地域和贾岛在后代的接受史也促进了该流言转变为事实。古代文学史中有很多史事是由流言演变而来,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还原和解释可以有助于了解文学发生、发展的轨迹,为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真实的背景。

贾岛;推敲;狷狂;科举制;干谒;唐传奇;苦吟

在唐诗史上,贾岛“推敲”写诗一事可谓老幼皆知,这一事例不仅代表了晚唐苦吟诗派的作诗方式,而且成为中小学作文写作的必备案例之一,同时也引申指一种做事的态度。然而已经有学者证明,贾岛并未做过“推敲”一事,本文梳理了“推敲”故事的几种版本,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辨伪。

一、“推敲”真伪考

(一)“推敲”故事的几种版本

贾岛“推敲”故事的通行版本源于后蜀何光远的《鉴诫录》[1],贾岛在驴背得一诗句,在斟酌“推”、“敲”二字的使用时误入韩愈的官车队,韩愈知道实情后指点他“敲”字为佳,两人因此事结为好友。这件事情发生在两位大诗人身上,传为文坛的一段佳话。《鉴诫录》在此事之后还记载了贾岛因吟《病蝉》诗受到同僚的排挤,后为僧,宣宗微行时无意看到他的诗,贾岛讥他:“郎君何会耶?”得知真相后追悔不已,欲投钟楼,宣宗惜其才,迁为遂州长江主簿。

北宋中期詹玠的《唐宋遗史》摘录了《鉴诫录》故事的一部分——贾岛闯入韩愈车队、唐突宣宗、赐长江主簿[2]。《唐宋遗史》已佚,但《诗话总龟》卷十一“苦吟门”[3]、《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十、《类说》卷二十七、《绀珠集》卷五都从《唐宋遗史》中摘出了这段记载。

关于贾岛“推敲”故事的另一个版本来自《唐摭言》中“无官受黜”[4]条。《唐摭言》中故事的情节与《鉴诫录》中一样,但不是对“推”、“敲”二字的琢磨,而是求“落叶满长安”的下联,冲突的官员是刘栖楚而非韩愈,唐突了武宗而非宣宗。同时,这段文字还可见于《太平广记》卷一五六“定数”一条[5]。

南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贾岛”条载:岛赴举至京,骑驴赋诗,得僧推月下门之句。欲改推作敲。引手作推敲之势,未决。不觉冲大尹韩愈。乃具言。愈日,敲字佳矣。遂并辔论诗久之。或云吟落叶满长安之句。唐突大尹刘栖楚,被系一夕,放之。[6]《唐诗纪事》在这里并没有指出哪件事是真实发生的,它以“或云”二字,综合了《鉴诫录》和《唐摭言》两种说法。

“推敲”故事最丰满的版本见于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贾岛先唐突了刘栖楚,又因“推敲”一事与韩愈结为好友,最后得罪宣宗,获得宣宗原谅后受遂州长江主簿一职。[7]唐才子传》中记载十分详细,事件之间联系合理,叙述流畅,综合了《鉴诫录》、《唐摭言》及《新唐书》中的情节。

综上,“推敲”故事的源流有两个,一个是《鉴诫录》的版本:唐突韩愈,得罪宣宗;另一个是《唐摭言》:冲撞刘栖楚,受贬于武宗。而《唐才子传》则是在这两个故事的基础上综合而成。

(二)“推敲”一事真伪考

关于“推敲”一事的真实性,自宋朝就有人产生了怀疑,当代学者的论述更为全面,日本学者静永建在总结基础上所作的考证最为严密,然而由于外族语言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的语义偏差和各国学术论文格式的不同,使其论文在翻译成中文后在逻辑上稍有模糊。所以,这里仅将前人的结论做个总结,而不再花费篇幅推论。

首先,《鉴诫录》和《唐摭言》里故事的时间与正史的记录是不符的。这种推论最早鉴于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北宋黄朝英在《缃素杂记》提到:《新唐书·贾岛传》的内容与《刘公嘉话》①《刘公嘉话录》所载故事与《鉴诫录》中基本一致,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126页。《刘公嘉话录》成书早于《鉴诫录》,是韦绚记载其老师刘禹锡言行的一本书,成书于大和十年。《新唐书·艺文志》和《郡斋读书志》都著录此书。但现在此书已佚,只有部分散见与各类书之中。根据静永健先生的考证,关于刘公对贾岛一事的言论仅见于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中引用《缃素杂记》的这段话中,现存《靖康缃素杂记》中不见。自刘禹锡说、韦绚记录、《缃素杂记》记载、《苕溪渔隐丛话》记载,这段话已经是第四手材料,可信性低。所以,尽管《刘公嘉话录》的记载对此事的记载是最早的,但不予采纳。中所载不同。[8]这里,我们应该先清楚史实的记载:《新唐书·贾岛传》记载贾岛“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年六十五。”[9]《全唐文·唐故司仓参军贾公墓铭》也证实了《新唐书》中的时间:“会昌癸亥岁七月二十八日,终于郡官舍,春秋六十有四。”[10]南宋王懋的《野客丛书》就是从这个角度考证:“岛死于武宗之世,不应至宣宗之时方仕。”[11]所以,《鉴诫录》所载贾岛得罪宣宗一事为伪。同理,会昌为武宗三年,三年前即文宗朝,《新唐书》载“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那么《唐摭言》说贾岛无意中侮辱武宗也为伪作,因为武宗朝时,他已任职长江主簿。

其次,从贾岛的社会关系和赠答诗中可以考证出,他与韩愈和刘栖楚是旧相识,而非在“推敲”一事中才相遇,从而否定了“推敲”事件的真实性。在《韩昌黎诗系年集释·送无本师归范阳》[12]的集释中,记录了诸家关于这件事的考证。清代郑珍《跋韩诗〈送无本师归范阳〉首》[13]一文对此事的怀疑最彻底,他不仅否定了贾岛“推敲”和冲撞刘栖楚两件事,并认为《新唐书》所载贾岛唐突京兆尹一事与《刘公嘉言录》和《唐摭言》中迹颇相似,是《新唐书》采前人书籍中轶事入传。日本学者静永健的观点则是:“虽不能说此时贾岛冲突大尹刘栖楚行列是他被放逐出长安的原因,但也不能将它看作是毫无根据之事。”[14]这些论证可以证明贾岛与韩愈、刘栖楚、宣宗、武宗之间的故事的确是后人杜撰的。但我们只能证明贾岛骑驴“苦吟”一事与韩愈、刘栖楚无关,不能证明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

从故事源头的角度可以有助于探讨这个问题。贾岛“冲节”故事可见的最早文献是《唐摭言》。该书成于后梁“贞明二年九月之后,三年七月之前”②《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一》唐摭言(十五卷):书成于周世宗显德元年以后。故题唐国号不复作内词。然定保生于咸通庚寅,至是年八十五矣。是书盖其暮年所作也。(《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出版社,1965年,1186页。)《四库提要辩证》:而《提要》乃云:“序中称溥为丞相,则是书成于周世宗显德元年以后。”盖误以由五代入宋指王溥当之也。考《宋史》溥传,溥卒于太平兴国七年,年六十一。则当生于梁龙德二年,定保卒于晋天福五年,其时溥才十九岁,又其后八九年,溥始及第。而谓定保称为从翁丞相溥,亦可笑矣。盖是《提要》作者,不惟不知《通鉴》明载定保之卒,乃并不知唐有宰相王溥也。刘氏《跋·中篇》云:由是推之,成书必在贞明二年九月之后,三年七月之前。……据刘氏所考,则成书之时,定保年四十七八岁。虽亦出于推测,无明文可据,然大致固已近之,视《提要》所考为确也。(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中华书局,1980年,第1045-1046页。),是王定保记录唐代科举文化的笔记文献,其中所引有关唐代科举制度的诏令、奏章、榜文、实录等,可补正史之不足,同时也记载了唐代科举士子的言论、诗文等,其中所载诗歌和文献大部分有据可查。《唐摭言》作为一部以记录科场举子为主的文献,其目的在于实录,而非杜撰。尽管已经证明贾岛冲撞刘栖楚为伪,但无风不起浪,贾岛在长安时可能确实发生了唐突官员的事件。《唐故司仓参军贾公墓铭》中有“遽罗飞谤,解褐责授遂州长江县主簿”一句;《新唐书·贾岛传》中也说他“坐飞谤贬长江主簿”;《唐摭言》将贾岛事件归入“无官受黜”一条(这些文献的成文都是以实录为最终目的)。贾岛到底为何被黜已经成为历史疑案,因此后世产生了多种版本的故事。历史之漫长,使得很多事情的细节被淹没,之如贾岛与上层权利者之间的冲突已经无从考证。后人可能无法还原这件事情的本来面目,但不能否认它的存在。这也就是《唐摭言》收录了贾岛故事,《新唐书·贾岛传》中将故事人物虚化,而只保留其梗概的原因。

二、“推敲”故事产生的原因

贾岛“冲节”一事最早见于《唐摭言》,“推敲”故事最早见于《鉴诫录》,这也是后世流传最多的版本。《唐摭言》是具有“实录”性质的笔记文献,但《鉴诫录》已经是专记逸史杂事、诙谐琐闻的笔记小说了。《鉴诫录》为后蜀何光远所作,《郡斋读书志》著录《鉴诫录》十卷,解题云:“右后蜀何光远撰,字辉夫,东海人,广政中纂辑唐以来君臣事迹可为世鉴者。”[15]可见《鉴诫录》成书于938年后,晚于《唐摭言》约三十年,虽然此时《唐摭言》已经流入蜀地①《〈唐摭言〉研究》:最早提及王定保《唐摭言》的是五代时期的孙光宪,他在《北梦琐言》卷8中记载说:“王定保《摭言》云:‘人传况父子皆有所遇,不知何适。’由此而言,信有之矣。”……今人房锐《对〈北梦琐言〉结集时间的再认识》一文的考证,孙氏的《北梦琐言》结集于北宋建隆三年(962),由此推断,早在建隆三年以前,王定保的《唐摭言》就已流入孙光宪之手。其后,《唐摭言》流传广泛,南宋嘉定四年(1211),有十五卷本《唐摭言》刊行于世。(《唐摭言》研究,纪昌和,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22-23页。),何光远可能看过此书,然后修改了这个故事,也可能是根据当时的谣言而记述下“推敲”一事。发展至《唐才子传》,这个故事已经十分丰满,贾岛成为一个痴心向诗、不惧权贵的才子形象。从现实中贾岛与官吏之间的矛盾,流传为《唐摭言》中“无官受黜”条的一个事例,再演绎为《鉴诫录》中一心向诗的优秀诗人,唐人如何捕风捉影的形成这个故事的原因具有深入发掘的价值。

(一)主体原因

贾岛出身浮屠,但进取心不减。据《长江集新校·贾岛年谱》记载,贾岛于元和七年秋自范阳赴长安,至开成二年责授遂州长江主簿期间的二十五年内,一直致力于科举应试,但并未成功过。[16]在历朝历代的诗人中,这种经历屡见不鲜。同时,贾岛身上还带有一种潇洒任侠、桀骜不羁的气质,尽管追求仕途,但是也具有是非分明的性格。元和七年,贾岛首赴长安途中经易水,赋诗《易水怀古》:“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16]8这是一种对建功立业人生的赞赏。同年有《送沈秀才下第东归》诗,直斥曲言恶者和小人苟合的现象,更将骂名直指礼部,“毁出疾夫口,胜入礼部闱”。[16]10写作此诗时贾岛刚入长安,正在积极准备入仕,胆敢赋诗得罪掌权者,可见其性格中嫉恶如仇的一面。

《鉴诫录》中对贾岛唐突韩愈前所作的铺垫是:岛出赴洛阳日,常轻于先辈,以八百举子所业,悉不如己。自是往往独语,旁若无人,或闹市高吟,或长衢啸傲。[1]57可以看出,《鉴诫录》中的记载已有附会成份,但是这种夸张是基于贾岛性格基础上形成的。《唐才子传》载贾岛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士耳。”[7]950张狂至此,才能做出冲撞兆尹、辱没皇帝之事,“推敲”的故事纵然夸张,但仍被公认为现实,因为这很符合贾岛诗中呈现的桀骜又怪癖的气场。

(二)社会因素

“推敲”故事的形成和流传,不仅仅是需要贾岛个人魅力的支撑,更需要广泛的接受群体。晚唐社会和这个故事的契合之处,也是“推敲”故事形成的社会背景。

首先,唐代进士“以诗取士”的制度对士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贾岛尤擅五律,闻一多先生对此解释:“五律与五言八韵的试帖最近,做五律即等于做功课。”[17]这种取士制度促使士子们时刻寻找写诗的素材,苦练写诗的技巧,“中唐‘苦吟’诗风的出现,就与此密切关联”。[18]贾岛在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注了一首《题诗后》:“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16]133这种“两句三年得”的精神使他成为晚唐“苦吟”诗的代表诗人,甚至成为后人的偶像。如《云仙杂记·祭诗以酒脯》:“贾岛常以岁除,取一年所得诗,祭以酒脯,曰:‘劳吾精神,以是补之。’”[19]由于贾岛以“苦吟”得诗句的做法非常著名,所以《唐摭言》中贾岛冲撞刘栖楚皆因痴心于诗:元和中,元白尚轻浅,岛独变格入僻,以矫浮艳;虽行坐寝食,吟味不戳。[4]223《唐才子传》中形容他这种状态为:“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游心万仞。”[7]950作为晚唐苦吟诗风的代表人物,贾岛的这种境界不足为奇,所以时人从他身上延伸出了一个“苦吟”到极致的故事,并且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几乎所有的诗人都苦吟,无论是刻意追随贾岛的,还是不追随甚至批评过贾岛诗的诗人,都有苦吟的表现和自白”。[20]如此说来,贾岛的故事被同时代所有诗人接受,因为这表达了“苦吟诗人”所推崇的写作境界,必然得到广泛传播和附会。

其次,科举除了促进五言诗和“苦吟”现象的发展外,还导致了行卷和纳卷的存在,因唐代科举并不实行“糊名制”,所以如何在考前出名、让考官对自己的卷子另眼相待是每一个士子都要费心的一件事。通过纳卷获得考官赏识的例子很多,如杜牧、白居易等人。此外,唐始终保持了荐举制,这些入仕途径都导致了干谒之风盛行。干谒之风在盛唐时期极盛,很多文人都写过干谒诗文,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李白,他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说:“臣所管李白,实审无辜,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一命不沾,四海称屈。”[21]李白的自荐信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理直气壮的自豪感,他把他对仕途的渴望上升为利国利民的高度,在李白身上,盛唐诗人的意气风发和铮铮风骨几乎无处不在,他们积极进取的态度像一面高昂旗帜,引导了后世文人在干谒路上的执着追求。晚唐虽是西山日薄,但干谒的途径还在,贾岛也不例外。《长江集新校·贾岛年谱》记载:元和五年至洛阳,欲谒孟郊,因游赵未果,有《投孟郊》诗;冬,至长安,雪中怀诗谒张籍,《携新文诣张籍韩愈途中成》;当年前后初谒李益于洛阳;元和六年春,自长安赴洛阳,始谒韩愈;元和秋随韩愈入长安,居青龙寺;同年初识孟郊。[16]139-141体味这两首诗,已无李白那种张扬的自信,满眼尽是凄楚之景:“仰望青冥天,云雪压我脑,失却终南山,惆怅满怀报。”(《携新文诣张籍韩愈途中成》)“余求履其迹,君曰可但攻。……萍家复从赵,云思长萦萦。”(《投孟郊》)贾岛干谒行为是与参加科举考试同时进行的,与科举二十年从未及第相比,贾岛的干谒虽然没有为他带来一官半职,但建立了他与韩愈、孟郊等人的朋友关系,传为诗坛一段佳话。

“推敲”的故事表面上与干谒并无关系,但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内在相似性。“以荐贤为至公之道的观念改变了干谒者的心理状态。统治者求贤礼贤的姿态使他们找到了自己与被干谒者在人格上平等的支点,从而在干谒中消除了仰人鼻息的屈辱感,理直气壮地将干谒视为出于公心、平交王侯的合理行为”[22]。干谒使寒门仕子与统治官员有了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是寒门子弟奋斗终身的目标,尽管贾岛时期已不再是包容万象的盛世王朝,但仍有许多普通人希望以此博得踏入上层社会的捷径。贾岛在“推敲”系列故事中的形象颇具骨气,获得了平交王侯的地位,与现实里他所做的干谒诗中体现的卑微形象大相径庭。从创作论的角度讲,是在已有形象基础上的美化手法,表达了知识分子改变自身处境的向往,也就是说干谒之风形成的士人心态,也是“推敲”故事形成的因素之一。

另外,唐传奇的发达,唐人小说意识的发达,也促使这个故事的形成。《唐摭言》是实录的写作方式,保存了大量与唐代科举制度有关的诏令、奏章、榜文、赋(诗)题、实录、登科记等重要原始文献,同时它也收集了很多杂文轶事,颇像《世说新语》,它的故事来源“据定保自述,盖闻之陆扆、吴融、李渥、颜蕘、王溥、王涣、卢延让、杨赞图、崔籍若等所谈云”[23],可见其中故事多为流言绯闻。例如书中“为乡人轻视而得者”、“为限期激动而得者”等几条的事例,都属于传闻逸事类。《鉴诫录》的性质更近似传奇集,其中的故事较《唐摭言》确实更加宛转,更多演进之意,这点在贾岛一事的记载上可以看出来。书中杂记逸史琐闻,而以诙谐滑稽居多,其中又夹杂怪异荒诞之事,如“鬼传书”、“求冥婚”、“鬼坐衙”、“神开口”等。《唐摭言》和《鉴诫录》作者的资料来源、创作态度都有唐传奇性质,反映出唐人附会故事、记录流言怪谈的习惯,这也是贾岛“推敲”一事从无到有的原因之一。

(三)历史因素

贾岛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是“推敲”故事形成的基础;晚唐的种种社会环境是这个故事形成的直接原因,然而何以“推敲”一事能够经典化,还需要从其他角度分析。

静永健先生认为,《鉴诫录》记载这个故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域之故。《鉴诫录》为后蜀人所作,这里也是贾岛最后任职之地。“对有很深乡土渊源的悲剧诗人,在唐末五代的蜀地,有关贾岛的各种臆说便自然因此而产生、流传”。[14]

此外,贾岛故事的流传与他在后世中的地位有很大关系。他在晚唐社会影响很大:李栋造贾岛像,日夜膜拜;南唐孙冕画贾岛像,晨夕事之。闻一多先生甚至称晚唐五代是“贾岛时代”[17]36。尽管贾岛的诗作并非唐诗最佳,但不仅晚唐五代普遍以贾岛为宗师,宋代的晚唐体诗人群、四灵以及江湖诗派也普遍向他学习,明代的竟陵派、晚清的同光体无不如是。闻一多先生指出,几乎每个朝代的末叶都有回向贾岛的趋势,贾岛坎坷经历、亦佛亦释的人生态度、“苦吟”作诗的方式、诗作的易模仿性、末世朝代相近社会背景所导致的士人心态……这些都是他成为偶像的原因。而记载“推敲”故事的书——《唐摭言》、《鉴诫录》、《唐诗纪事》、《唐才子传》——也都不是在王朝鼎盛时期的作品。“推敲”故事的传而再传不仅仅因为它蕴含了贾岛桀骜的性格、苦吟到极致的态度,还因为它寄托了末世文人的对未来美好幻想、对步入上层官场的渴望以及对平等社会地位的追求。卢藏用的“终南捷径”、祢衡敢于击鼓骂曹、李白斥高力士脱靴和杨贵妃研磨,这些故事在历代文人笔下一再出现,实际上反应的无非是文人内心的一丝向往而已。

贾岛“推敲”一事虽是后人杜撰而来,但是在我们还原“推敲”故事产生原因和背景过程中,可窥见的是一个时代文人的心态和文学发展轨迹。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贾岛故事产生实为末世文人希望之载体,国家不幸诗人幸,这些末世诗人虽然得以流芳后世,但他们心中的痛苦是后人不曾深思的。“推敲”故事的流传在某种程度上就反映了这种文人的痛苦和希冀,尽管它为伪作,但还是有研究价值和意义的。

[1]何光远.鉴诫录[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57-59.

[2]王河,真理.宋代佚著辑考[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358.

[3]阮元.诗话总龟[M].周本淳,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30-131.

[4]王定保.唐摭言校注[M].姜汉椿,校注.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23-224.

[5]李昉,等.太平广记: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53-58.

[6]计有光.唐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610-617.

[7]辛文房.唐才子传笺证[M].周绍良,笺证.北京:中华书局,2010:950-951.

[8]胡仔纂.苕溪渔隐丛话:前集[M].廖德明,校点.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6:126.

[9]欧阳修,宋祁,等.贾岛传[M]//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一七六.北京:中华书局,1975:5268.

[10]苏绛.唐故司仓参军贾公墓铭[M]//董诰,等.全唐文:卷七六三.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4678.

[11]王懋.野客丛书[M].王文锦,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252.

[12]韩愈.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下[M].钱仲联,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820-823.

[13]郑珍.郑珍集·文集[M].王锳,等,点校.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117-118.

[14]静永健.贾岛“推敲”考[J].刘维治,译.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51-56.

[15]晁公武.郡斋读书志[M].孙猛,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568.

[16]贾岛.长江集新校[M].李嘉言,新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43-168.

[17]闻一多.唐诗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3.

[18]诸葛忆兵.论唐宋诗差异与科举之关联[J].文学评论,2012(5):48-57.

[19]冯贽.云仙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31.

[20]李定广.论唐末五代的“普遍苦吟现象”[J].文学遗产,2004(4):51-61.

[21]李白.李白全集[M].王琦,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1037.

[22]葛晓音.论初盛唐文人的干谒方式[M]//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11-234.

[23]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1186.

[责任编辑 孙艳红]

Truth and Reasons of“Push-Knock”Story of Jia Dao

GAO Ming-feng,WANG Shi-yao
(College of Literature,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00,China)

In late Tang Dynasty,there are two editions of Jia Dao“Push-Knock”stories.The plots had even been adopted by the official history.But it was fabricated by the descendants,and it can be proved by the time of the story,the friendship of Jia Dao and the books of the story.Rumors also have reason and there are many arguments for them.Jia Dao is a little crazy and quirk;he works hard on poem.The rumor is also related to other ethos:Such as the imperial civil examination system in Tang;the people in that dynasty prevent beg for an audience with an influential person and they like to write stories;regional factor and reception history of Jia Dao.There are many rumors translate into the facts in history of literature,the explanations of this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track of literature,provide a real background for literary output.

Jia Dao;Push-Knock ;quirk;the imperial civil examination system;beg for an audience with an influential person;short stories of the Tang;works hard on poem

I206.2

A

1007-5674(2014)05-0012-05

10.3969/j.issn.1007-5674.2014.05.003

2014-07-22

高明峰(1977—),男,江苏无锡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扬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六朝及唐宋文学、经学研究;王诗瑶(1990—),女,吉林延边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六朝及唐文学。

猜你喜欢

贾岛韩愈
跨越千年仍美丽,韩愈从来不“退之”
贾岛寻医记
贾岛碰瓷
歌声嘹亮
歌声嘹亮
贾岛推敲
韩愈以草写春“三步曲”
驴背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