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高专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探究*

2014-04-17李平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古诗文院校

李平

(凯里学院贵州凯里556011)

近些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在重新审视一些传统学科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受教育的对象,也针对学校的办学类型、培养目标等。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传统学科,也面临重新定位的问题。就培养对象来说,其教育对象是大学生,这与小学生、中学生明显不同。如果进一步区分,这类教育对象又可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或是本科生与高职高专学生等。这样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我们应该理解并充分尊重这种差异性。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同类院校中必然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教育教学就遵循某些共同的教育规律。因为师范高专院校属于高职高专类,所开设的课程要有明确的职业性,而教学中国古代文学还要研究职业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准确选择教法,调整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中国古代文学通常的目的、任务主要是: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状况,掌握文学史知识,包括作品、作者、创作时代、所属文体及其主要特征等;提高阅读、分析、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培养的对象是专科层次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水平明显低于本科层次;学生入学的成绩也普遍较低,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如2011年入学成绩165分。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但又不能太深。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目标主要是适应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指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大学分为学术性为主的教育和技术性为主的教育。把技术性为主的教育描述为:“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有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1]就师范高专院校而言,主要培养的是从事幼儿园或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渗透一定的岗位知识与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具体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鉴于以上因素的分析研究,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我们总结出三点成功的经验。

一、注重知识的传授

注重知识的传授,是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决定的。另外,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专科生,这就要求我们对知识的难易水平要做适当的调整,具体来说教学这类知识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讲解有深度

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要具有深度,甚至适当让学生了解一些代表当代前沿领域的知识。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学语文就内容而言,既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都选有古代作家的作品,并且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的作品学生在中学甚至小学都学过。对于学过的课文在大学课堂怎么教?如果像上中学课堂一样记记背背或讲授既定的知识,则肯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怎么教?这就是要挖掘课文的深度,要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分析课文的内涵。

例如《卫风·氓》“乘彼土危垣,以望复关”中的“复关”,原来中学语文及我们用的大学教材都解释为“地名,氓所居住的地方”[2](P15);当然还有其他几种解释,如:有的解释为“从关口回还”[3](P9),有的解释为“迎娶新娘的车子”[4](P3)等。在大学课堂,如果只按课本注释讲可能不够,那么就应该引导学生对多种解释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如果是解释为“氓所居住的地方”,则必然与下文“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不相符。既然是“氓所居住的地方”,为何又忽见忽不见呢?至于为何将“复关”解释为“从关口回还”,是认为氓是商人,到关口上做生意;然而下文“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氓很穷,哪有资本做生意呢?至于把“复关”解释为“迎娶新娘的车子”倒有合理之处,但若把它解释为“男子的讳名”似乎更妥帖一些。诗中为什么不直接呼氓的名字,而以地点代这个人呢?这里就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男子、女子各自在社会中的地位,可以参考朱熹的注释:“不敢显言之。”[5](P65)女子虽被弃,也不敢指名道姓地指责男子,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女子社会地位的低下。这样一来,就由表面内容深入到实质,课文内容就有了深度。这样,学生对课文的解读,就不仅仅停留在文本的言语层面,而是深入到文本的意蕴层面。对没学过的课文,也需要挖掘课文的深度,引导学生去探讨。

如高适《燕歌行》的“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中的“横行”,如果只理解为“驰骋奋战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与下文将帅轻敌、被围不符,因此要结合上下文和其他资料深入理解。可引用有关史料:如《史记·季布传》中记载:“高后大怒,召丞相平及樊哙、季布等,议斩其使者,发兵而击之。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问季布,布曰:‘哙可斩也!前陈反于代,汉兵三十二万,哙为上将军,时匈奴围高帝于平城,哙不能解围。’”[6](P698)季布斥责樊哙当面欺君该斩,实际上指责他轻敌。又如苏轼《故李承之待制挽词》云:“愿斩横行将,请烹乾没儿。"[6](P1045)“横行将”就是轻视敌人的将帅,“横行"也有轻视之义。引用相关材料,再结合诗的内容出兵被围进行分析,这里的“横行"在文中就有恃勇轻敌意味,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这样教,文章的内容就加深了。

大学生是一个有一定知识的群体,大学的课堂是大家对知识认识深化的殿堂,因此中国古代文学不能停留在粗浅知识的传授上,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真正挖掘深层的意义。

(二)讲解有广度

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扩充知识的广度。讲课时不要局限于课本,可以联系学生学过的知识、联系学生自身、联系社会,这样课堂的内容就延伸到过去和更广阔的知识领域。

如屈原《湘夫人》开头十八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4](P175)虽然写的是湘君迎接湘夫人的情景;但在写法上却没有按照正常的语序来表达,甚至有点语无伦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写法呢?主要是为了描绘湘君听说湘夫人要来时的激动与喜悦之情。讲解时可以联系郭沫若《凤凰涅》:“我们光明,我们新鲜,我们华美,我们芬芳,一切的一,芬芳。一的一切,芬芳。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火。”[7](P209)这些句子似乎不通,前后并不连贯,正反映凤凰再生之后的喜悦、自由与狂欢。这些其实都是运用言语的“阻拒性”,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获得较强的审美效果[7]。这里谈论的是文学理论中的言语问题。这样,由《湘夫人》联系到《凤凰涅》,由古代作品分析扩展到现代作品,由中国文学作品联系到文学理论,课堂的内容就扩充了。

再如,在解释《燕歌行》“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的意思时,可以联系学生自身、社会。将领不关心士卒死活,“美人帐下犹歌舞”,而士卒却能奋勇杀敌,看来与事实不符,然而细想很有道理,因为士卒知道他们是为国效死疆场,不是为某个将领,所以不计个人恩怨。我们该怎么做?在生活中工作中,我们可以埋怨个人,记恨领导,但千万不能诅咒我们的祖国。这样一来,由课文内容的讲解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由课内联系到课外,由解读作品内容到提升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课文的内涵更为丰富,课堂知识的领域拓宽了。

在大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多方面的,而知识之间有时是相互关联的;中国古代文学也不是孤立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把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延伸到广阔的空间。通过拓展知识的广度,课堂的容量增大,信息量大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便能得到很好的教育。

(三)注重探究

文学话语有互义性,同一个作品,不同的人读后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同一个作品,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来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如南宋蒋捷的《虞美人》写道:“少时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7](P49)这是写同一个人听雨,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感受不同。文章也是如此。因此,在教文学作品时,要尊重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如《毛遂自荐》的主旨:有人认为此诗是赞扬毛遂自荐关键时能挺身而出,为国分忧解难;有人认为此诗是讽刺平原君不识人才,门下千人,大多是平庸之辈,关键时却派不上用场,而真正有才能的毛遂却在门下埋没三年。对学生来说,可能对同一作品读后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会有相反的理解。对于这种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讨论,甚至撰写小论文把教学内容引向深入。再如《西游记》的主题:有的说是孙悟空降妖除魔,正义战胜邪恶,《西游记》的主题就是宣扬正义;有的说孙悟空历经磨难才能取得成功,《西游记》就是教我们如何面对困难、挫折;有的说孙悟空正是接受观音菩萨的指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采取正确的方法,才取得正果,《西游记》主要教人如何在一定的秩序中生存、发展;等等。这些都反映文学话语的互义性。既然文学话语有互义性,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探究,才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要强调探究性,教师要带着问题教学,学生要带着问题学习,通过探究推动知识的进步。

二、注重能力提升

注重能力提升,这是由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目的、任务以及师范高专学校的特点决定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既要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这些能力包括记忆、朗诵、写作等能力。

就记忆而言,提倡大学生背诵经典古诗文。中国古代文学,上至先秦诗歌、散文,下至近代诗词,有许多优秀的名篇,它们或语言优美、韵律和谐,或内容充实、思想纯正,或兼而有之。此类作品几乎代表各个时代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是我国文学的精华,人们不仅要学习掌握它们,而且要背诵这些经典名句。如此,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且还能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工作甚至做学问做好铺垫。

就朗诵而言,就是朗诵经典古诗文。朗诵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方法。朗诵是综合能力的训练,它涉及到阅读、理解、口语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训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也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做准备。因为他们毕业后,大多走向小学或幼儿教师的岗位,而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都需要朗诵古诗词,更需要朗诵指导,因此师范高专院校的学生必须朗诵古诗词,并具备指导朗诵古诗词的能力。现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经常播放一些名人朗诵古诗文的节目,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朗诵古诗文的重要性,所以要鼓励学生朗诵古诗文,甚至开展一系列的朗诵古诗文的比赛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就写作而言,包括的形式较多,像写古诗、古文,编讲故事,编演情景剧等。古诗、古文的创作依然是一些文人的乐土。许多学生通过创作古诗,体味古诗的韵味美,提高自己的文学品位。至于古文的创作,近来也被许多人提倡,特别是一些内容比较庄重的文章,用古文写出来更显大雅、厚重,像祭文、墓志铭之类,特别是大型的祭祖活动,如现在一年一度的祭祀皇帝、炎帝等活动,祭文都是用古文写成的。因此,作为大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时,要加强古诗文写作训练,提高自己古诗文的写作能力。至于编讲故事,主要提高学生创编故事及讲故事的能力。在古文中有许多故事,如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小说故事等,如后羿射日、孟母三迁、农夫和蛇、桃园结义等,这些故事有的人物形象鲜明,有的情节曲折生动,可以对这些故事进行创编。通过创编,一方面加深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做准备。师范高专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幼儿园及中小学或其他教育机构工作,这些机构通常会举办一些文娱活动,学生具备讲编故事的能力,可为其将来顺利开展这类活动打好基础。至于编演情景剧,就是将古代诗文中的故事,像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小说故事等编成剧本,并进行表演,通过对课本内容的二次加工,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编写和表演能力。

师范高专院校的教育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素质并有能力胜任职业岗位的现实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8]。中国古代文学作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这里的能力包括记忆、朗诵、写作等能力,把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机结合,为他们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思想素质提升

注重思想素质提升,这是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性质、内容决定的,也是由于师范高专院校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古代文学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除了传授知识外,还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中国古代文学与其他人文学科有所不同,主要通过阅读和欣赏古代经典的文学作品获得感情的升华和情感的陶冶。像古代诸子散文,特别是《论语》、《孟子》等,本身就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修身教材,里面浓缩了中国儒家思想精华。阅读这类散文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能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例如《论语》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P2486)就是教育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刚强的毅力、责任意识。《孟子·告子上》云:“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9](P2751)这是在教育我们要讲求仁义。大量文学性强的作品也有一定的思想性,像《诗经》、《楚辞》等在古代也是知识分子的必读书目,它既能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提高个人的思想素质。例如《诗经·桃夭》云:“之子于归,宜其室家。”[9](P279)这是在教育那些出嫁的女子,出嫁后要处理好与丈夫家人的关系,要做到家庭和睦。孔子早就注意到《诗经》的教化作用,所以云:“温柔敦厚,诗教也。”[9](P1069)这样文学性很强的作品也包含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资源。

教师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欣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特别是师范高专院校的学生,将来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幼儿园的小朋友,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尤为重要。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才能培养幼儿园小朋友、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有些幼儿园、小学出现虐待及体罚学生的现象,这更说明了对师范高专院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古代文学属于人文学科,这方面的任务更是责无旁贷。

总之,就中国古代文学来说,其内容与小学、中学课本不同,内容有深度;其教学对象也不同,是具备一定文学知识的大学生,这类学生有其特殊性,他们未来的职业是从事幼儿园、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这与非师范类的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同,可以说我们的培养目标是非常明确的。鉴于以上原因,我们的教学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就知识的传授而言,讲解要有深度和广度,注重知识探究;就能力的培养而言,注意记忆能力、朗诵、写作等能力;就素质教育而言,主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只有这样,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才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1]严雪怡摘译.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J].职教通讯,1997,(8).

[2]蒋人杰.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黄蔼北.“复关”词义质疑[J].中学语文,2002,(10).

[4]王齐洲.古代文学作品选[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朱熹.诗集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7]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8]蔡宏标.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

[9]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79.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古诗文院校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