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定位及经验启示
2014-04-17谢霄男王让新
谢霄男 王让新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定位及经验启示
谢霄男 王让新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党的根本工作方法。其理论定位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我党的生命线。我们从中得到的经验和启示是:党员干部要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带动人民的奋斗热情,以扎实稳健的惠民措施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以党群建设激发群众的潜在力量。
群众路线;重要性;理论定位;经验启示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灵魂。阐明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理论定位,进而得出经验启示,对于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更好地推进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党的根本工作方法。
(一)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
群众路线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密切结合就形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个活的灵魂,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最本质、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个活的灵魂,从三个不同方面解决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如何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同时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群众路线,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它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最富有特色的创造。也可以说,群众路线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党历史经验的科学结晶。群众路线产生于革命实践,又服务于革命实践。它的形成与发展,保证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同革命实践的密切联系,保证了我国革命和建设由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征统一思想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革命的根本路线。这条根本路线,不仅是党的革命力量的源泉,而且是党的正确思想的源泉。这条根本路线,对于我们党的各项工作,具有普遍的、深远的巨大指导作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是革命还是建设、是政治领域还是经济领域,以及其他一切领域,都必须认真贯彻并坚持这条根本路线。否则,就要脱离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就要出偏差,犯错误。
(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
过去,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都十分重视密切联系群众,贯彻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对党和群众建立密切联系的重大意义,反复做过深刻的论证和系统地阐述,并在《论联合政府》中,把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问题,规定为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他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①为了保证党的全部活动能取得密切联系群众的效果,我们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群众路线规定为党的根本路线。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群众路线又有新的发展,群众路线是我们一切工作胜利的保证。在过去斗争中,凡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时候,我们党就胜利,就前进,就兴旺发达;凡是背离群众路线的时候,工作就出差错,就有失误,就受挫折;谁要是反对和破坏党的群众路线,谁就一定要失败,要垮台,为人民所唾弃,这是历史的必然。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之后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在革命发展过程中,我们党是冲破了重重艰难险阻,战胜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而不断发展壮大、胜利前进的。在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还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显著成就。历史验证了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的意志是不可违抗的,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因此,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
(三)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工作方法,关于这点,刘少奇同志于 1945年5月14日在党的七大上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政治报告中,已经有过详细的说明。1956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什么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呢?简单地说来,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要求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另一方面,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这一路线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②。按照毛泽东同志所起草的党中央《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的话来说,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察这些意见是否正确。”③作为工作方法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公式就是“群众—领导—群众”,作为工作方法的群众路线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完全是一回事。人们在谈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时,最容易记起的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或“实践—认识—实践”的公式,至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或“群众—领导—群众”的公式,常常不被看作认识论的公式。其实,这两个公式完全是一回事。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就是形成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就是把理性认识加以实现的过程,实践就是人民群众的实践。
二 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定位
群众路线的理论定位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我党的生命线。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同时,它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阶级路线。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根本路线,都是群众路线。也就是说,党的各条革命路线,如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及阶级路线,都是和党的群众路线有内在联系的。群众路线,贯穿在党的路线的各个方面,贯穿着各条路线的全部内容。关于群众路线和各条路线的一致性,叶剑英同志曾作过深刻的阐明:“我们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体现着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它们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的实践。因此,我们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就是从各个方面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路线。”④首先,群众路线就是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特征、根本要求和根本内容,都是体现群众路线的。在我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特别是在延安整风中,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为全党确立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这是党正确制定与我们正确执行政治路线的基础。其次,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党的政治路线的内容及其形成与实现,都是依据与运用了群众路线的原则和方法的。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就是党的政治路线的原则依据。而且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与执行,又都离不开群众路线的方法。”⑤显然,我们党的政治路线、革命任务、方针政策等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谋利益,并依靠人民群众实现的,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是胜利实现政治路线的保证。有什么样的政治路线,就需要什么样的组织路线。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必然要求有一条和它完全适应的组织路线。因此,党的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一样,都是体现了群众路线的。
(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毛泽东在 《实践论》中强调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低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⑥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从群众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循环往复,一次比一次的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⑦毛泽东在此深刻地阐明了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从群众中来”,就是把广大群众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群众提出的要求和愿望,也就是将群众的见解集思广益,化为领导的、集中的、有系统的意见,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指示、工作方针和方法策略、计划和办法。“到群众中去”就是把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的工作指示、方针、政策、计划和方法,再拿到群众中去,让群众照着去办,化为实际行动,并使之在群众的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从群众中来”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次飞跃;“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建设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二次飞跃。因此,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国家建设实际情况紧密契合的理论基石。
(三)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谢觉哉常用“国之命,在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古训来说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的道理。⑧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就是这一论断的有力证明,历史已经向我们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民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兴亡的根本因素。这就提醒我们:党要始终保持自己的执政地位,就必须持续赢得民心,让人民群众始终如一地选择、拥护和支持我们的党。要做到这一点,党就必须要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坚持走群众路线正是党实现这一目标最为重要的法宝。
党的生命线,是保证党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党执政固基的根本。“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否坚持群众路线,是检验我党阶级属性的试金石。坚持群众路线,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有保证,人民的利益就能够得到保障;脱离群众路线,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面临严重威胁,人民的利益就将受到严重的损害。纵观我们党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检验人民政党为人民这一阶级属性的标准就在于是否坚持群众路线。土地革命时期,“左”倾教条主义在国统区实行冒险主义方针,无条件地组织全行业的罢工,搞城市暴动,严重脱离群众的实际状况,导致党在国统区的组织和工作遭受巨大损失。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个别领导在没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张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了党的群众路线,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 党的群众路线的经验启示
党的群众路线的经验启示是:党员干部要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带动人民的奋斗热情,以扎实稳健的惠民措施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以及以党群建设激发群众的潜在力量。
(一)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带动人民的奋斗热情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我党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有优良的工作作风。党员干部优良的工作作风是政党政治活动的产物,是党的活动中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我党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在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以及艰苦奋斗的创业作风。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是我党基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对于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抗战时期,党和党领导下的群众运动不得不面对严酷的现实环境,我们只有将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贯穿于群众运动的各个环节,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毛泽东从中日两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分析战争双方力量对比、战争性质和党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的基础上,以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得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的结论。可以说,我党一切群众政策都是从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分析适应群众运动环境的基础上做出的。坚持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是群众路线取得成功的保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是党员发动群众、鼓舞群众、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武器。我党在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克服经济上的困难,中共中央决定走“生产自救”的道路,随后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学”人员和人民群众响应号召,掀起了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不仅改善了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经济环境,还使得党员干部奉行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深入人心,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今天,党员干部仍旧要坚持和弘扬优良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带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奋斗热情。
(二)以扎实稳健的惠民措施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
坚持以扎实稳健的惠民措施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政治方面,集中表现是我们要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我党在创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期间,不分阶级、不分党派、不分宗教信仰,推行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民主选举制度。据史料记载,仅从 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到 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在这块“圣地”上就进行了三次民主选举。其二是经济方面,经济状况的好坏与群众对党的满意度息息相关。抗战时期,我党制定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我党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如《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等等,满足了人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活状况。当前,我们要继续扎实稳健的推进惠民措施,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争取在2020年前,居民的收入水平比十年前翻一番,让人民充分共享改革所带来的发展成果。其三是文化教育方面,文化教育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党唤醒人民阶级觉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式。我党十分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据资料统计,在1937年以前,陕甘宁边区没有一所中学,到了1941年时已经发展到了10所。⑨我党曾成立中华文艺协会和人民剧社、锄头剧社等剧团,⑩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对改善人民的精神风貌均起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今天仍然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积极、有效的惠民措施,满足群众物质和文化等方面的利益诉求。
(三)以党群建设激发群众的潜在力量
我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围绕“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就决定:“一切愿意为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此后,毛泽东和周恩来也强调:“凡属同意党的纲领政策而工作中表现积极的分子,不念其社会关系如何,均应广泛地吸收入党。”这些规定都打破了传统的“唯成份论”,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我党还把思想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来推进党的建设,如在六届六中全会以后,我党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阶级教育、政策和策略教育以及党性教育,直至发展为一场普遍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革命力量。这些措施都有力地解决了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问题,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增强了党性,把党建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加强党的建设,人才培养是关键。抗战时,我们党创办了抗大、陕北公学、马列学院、自然科学院等学校,促进了一大批各级各类干部的迅速成长。正是在这些领导英才的带领下,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才由可能变为现实。在取得革命胜利后的今天,人才队伍的建设更需要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加强群众组织建设,是激发群众潜在力量的需要。群众组织是在党领导下,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贯彻党的群众政策、组织群众和动员群众的基本力量。我党在革命战争时期,不仅促进了边区总工会、边区抗战救国联合会、民众抗敌互济会等群众组织的成立,而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加各种群众组织。这些群众组织在动员群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优待抗属、帮助军队运输物资、缴纳救国公粮等等。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更要密切党员与群众的鱼水情,注意加强党的建设和群众组织建设。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建设力量,只有加强党自身的建设,群众才会真心跟党走、跟党干,只有加强群众的组织建设,我国的公民社会才能发展壮大,社会系统才会日趋完善。党的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一系列党群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是激发群众潜在力量,开展良好的群众工作局面的组织保障。
结语
从重要性上看,党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党的主要工作方法。从理论定位上看,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我党的生命线。从经验启示上看,党员干部要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带动人民的奋斗热情,以扎实稳健的惠民措施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以党群建设激发群众的潜在力量。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继续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2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页。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9页。
⑤⑦《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分别引自第1096页,第899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⑧《谢觉哉文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6页。
⑨高斌博,《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研究》,延安大学,2012年。
⑩李华,《“群众路线”与中国现代国家构建》,复旦大学,2012年。
The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and its Enlightenment
XIE Xiao-nan WANG Rang-xin
(School of Marxism Education,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engdu 611731,Sichuan)
The importance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lies in the truth that it is one of the living souls of Mao Zedong's Thought,one of our family heirlooms,and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hat our party works.The Party's mass line,as the Marxist theory of knowledge,is the party's fundamental work line in terms of its theoretical orientation,and it is the lifeblood of our party.The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s from which we get are that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should take on the fine style of work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working people,that solid and sound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benefit meet the masses and meet their demands of interests,and that the excell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masses and the Party should be built to release the potential power of the masses.
mass line;importance;theoretical orientation;inspiration experience
D643
A
2095-3771(2014)03-0049-05
谢霄男(1987—),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与社会发展。王让新(195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