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其途径探析
2014-04-17朱文武
朱文武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创新社会治理”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其途径探析
朱文武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创新社会治理”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项最新成果。在“创新社会治理”视阈下,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政治人”,促进政治认同;运用“软实力”弥补“刚性”管理缺陷;引导社会舆情,增进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视阈下寻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有效途径。
创新社会治理;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途径
一 何谓创新社会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1]据此,我们认为,所谓创新社会治理,主要是指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以往我国在社会管理中的相关经验进行科学地归纳总结,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在社会管理中积极引入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具体表现为:在管理理念上,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在管理方法上,强调科学性、实效性,注重多种方法的有机融合;在管理模式上,改变传统的单一模式的管理方式,寻求政府、市场、社区、公民等多元主体的联合治理;在管理目标上,努力实现社会发展活力的提升、国家富强与安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安定和谐等。综上所述,创新社会治理,是在传统的社会管理上的一种继承与突破,是管理的一种较高级阶段,是迈向“善治”的一个重要阶梯。
创新社会治理已成为我国现代化政治进程中的一个高端议程,是我党当前所面临着的一个重要执政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关系到社会发展活力的提升,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因此,在创新社会治理视阈下,积极探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一切有助于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积极因素,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及其功能,进一步探索和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途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二 创新社会治理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一门重要的应用性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以其相应的学科特色,在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与发展时代乃至当今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着卓有成效的作用。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是一致的,即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但面对具体的对象、特定的背景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具体、实质性的功能却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在创新社会治理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塑造“政治人”,促进政治认同
“政治人”的假设,最早是由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政治人”的基本假设是人类对于自身本性的第一个认识,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由于人类有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语言和理性,可以分辨善恶和交流思想,所以人们可以组成比其他群居动物所组成的团体程度更高的政治性共同体——城邦。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政治人”这一假设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与完善。现代政治学认为,所谓“政治人主要指的是政治关系的承担者,亦即社会公民进入政治生活后所体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指公民以及在政治公民中所产生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政治家。”虽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但“政治人”后天的政治人格特征、政治意识、政治态度、政治实践技能等主要是靠后天习得的。在“政治人”的塑造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直接的主导性作用,一是通过课堂、广大新闻媒体等宣扬主流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传播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政治意识;二是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特色,培养个体积极的政治态度,不断激发个体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三是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授相关政治理论知识、政治实践知识,并结合相关组织实践如党团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等相关政治实践,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技能得到良好的锻炼,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科学、理性地参与政治活动,加强政治行为的有效性。
“政治人”的塑造对于个体、国家、社会等诸多层面而言,其意义是十分丰富的,其中健全社会公民政治人格,促进政治认同是其重要意义之一。接受过特定的教育与锻炼,政治人格较为健全的社会公民才有可能实现政治认同,也即“公民对某种政治权力的承认、赞同和同意,并且自觉地以该政治权力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 ”[2]
(二)运用“软实力”,弥补“刚性”管理缺陷
传统的社会管理在管理理念上主要是一种重制度、重效率、重物质等“泰勒”式的“刚性”管理,在管理手段与方法上往往表现出过于机械、呆滞、强硬的操作模式,人文精神严重缺乏。应当承认,传统管理所推崇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在以往很长一段时期内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国家日益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进入急剧的转型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原有的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和利益分配被打破,各类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加剧,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很多社会成员精神生活日益贫乏、价值分裂,社会离心倾向也日益严重。[3]在各种不良社会心态及社会矛盾的影响下,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破坏公共利益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如近年来所出现的“城管与小贩冲突致伤亡案件”、“北京摔童案”、“厦门公交纵火案”、“冀中星首都机场引爆事件”等。
诚然,防控与管理一方面的确需要发挥传统管理的“刚性”作用,注重制度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加强执行力度等;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蛋糕”做大,真正使广大人民共享改革成果。但是在一些具体事件上,过于强调“刚性”管理,其导致的问题与困境反而更多,因此我们要不断反思“刚性”管理的有限性,注重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软实力”来弥补“刚性”管理的缺陷。比如在城市管理上,对于城管执法这一问题,我们往往采用的是强硬的制度,坚决的执行力,有些地方素质低下的少数城管如果采用暴力执法,不但会造成执法人员与小贩冲突而导致伤亡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更是影响了国家行政执法人员的形象,影响了干群关系。而如果城管在执法过程中,能够巧妙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策略与方法,积极大胆地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与对话机制,提升对执法对象的人文关怀力度,加强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的理解与互信,再加上一定的政策与法律制度的保障,使思想政治教育软实力凝练出的“韧性”与制度管理中的“刚性”有机统一,既符合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又能够有效缓解甚至避免矛盾冲突,产生积极成效。
(三)引导社会舆情,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历史和实践证明,重大社会事件的发生往往绝非偶然,而是由长期积聚的各种社会矛盾等通过一定的个别事件的触发而导致整个社会舆情的升级扩大,最终演变为难以掌控的局面,重大社会事件就随之而生了。而某些重大社会事件的发生及事态的升级势必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甚至影响国家政权的安危。因此,在当前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下,要求我们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社会舆情的监管、防控,通过积极有效的舆情引导,化解社会舆情危机,增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社会舆情是意识层面的东西,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社会舆情的有效引导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社会舆情中,主要通过以下手段来发挥其独特作用:一是加强对国家基本方针政策的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与支持国家政策活动;二是对相关社会信息进行收集与反馈、甄别,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强化大局意识、集体意识;三是构建政府与群众互动平台,切实加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动与信息交流;四是对个体进行危机心理救治,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三 创新社会治理视阈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重要的政治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命题深刻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上成熟而又面向未来的执政理念,旨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软实力”。[4]在创新社会治理视阈下,为了更好地支持与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落到实处,必须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力度,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一是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二是以宣扬“中国梦”为契机,广泛开展理想与信念教育,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在主流新闻媒体与各级学校、企事业单位中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导,大力宣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各级文明办充分发挥职能宣传教育作用,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引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实践中绽放光芒。
(二)继承与创新,批判与吸收
思想政治教育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创新已经是时代的主题,我国明确提出要创建创新型国家,因此与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的一切事物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投入到改革创新的时代洪流中去。在创新社会治理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需要在继承与创新、批判与吸收上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努力。人类的思维与实践活动均有着一定的继承性,过分强调时代性而割断历史传承是不可取的,而且对于优良的传统进行科学、辩证的归纳总结,无疑对于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与导向作用,历史与实践证明割断历史、抛弃前人优秀成果的创新往往会坠入死胡同,所谓的创新也会演绎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一纸空谈。人类思维与实践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一定的“共通性”,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人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日益紧密,应当承认的是国外某些先进的理念、技术等是值得我们去进行批判吸收、为我所用的。因此,在创新社会治理视阈下,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与方法,注重挖掘与继承我国古代传统的政治教育优良传统以及革命战争年代所归纳总结出来的优良的军队、人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注重借鉴与吸收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特别是西方近现代公民教育等的经验与方法。
(三)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积极开发利用富含正确价值引导功能的生活资源,通过思想道德实践,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探究生活的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5]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理论与方法的说教、道理的灌输,而不联系具体的生活实际,势必会陷入一种形而上学的窠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就难以发挥了。因此,在创新社会治理视阈下,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人,而人的本质又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家庭生活、学习生活、工作生活中去挖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抽象的内容生活化、具体化。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式的生活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突出与丰富人本性概念,开展主体性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的是灌输的模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地位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主体性教育更加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性,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在一种宽松、愉悦及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1]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文[Z].http://www.v1.cn/2013-11-15/871029.shtml,2013-11-15.
[2]李素华.政治认同的辨析[J].当代亚太,2005,(12).
[3]李堂,刘建波.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
[4]姜正国,朱耀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经验[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5).
[5]赵惜群.生活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N].光明日报,2009-07-22.
An Exploration of the Means and the Func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Innovative Social Governance"
ZHU Wen-wu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Sichuan)
The new idea"Innovative Social Governance"is put forward at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and is one more achievement by sinicizing Marxism.Under the perspective of"Innovative Social Governance",several following conception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1)that the rol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haping the"political people"should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in order to promote political identity; (2)that"soft power" is needed to make up for the defects of"rigid"management;(3)that the social public opinions should be guided to enhance its function of promoting th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etc.; (4)and that related effective ways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actively explored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Innovative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ve Social Governanc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function;approach
C91
A
2095-3771(2014)03-0054-04
朱文武(1989—),男,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