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筑造家园桥梁
2014-04-17孙梦孟
孙梦孟
(南通市海安县南莫镇中心幼儿园,江苏南通,226600)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从保育到教育,保教并重的模式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们成长了、快乐了,作为老师也感到一种满足和欣慰。其实,还有一群人也在默默地守护着、关注着他们,那就是家长。他们会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家园活动中来,只是他们更多的是单一关注自己孩子个别方面的发展,而非孩子阶段性发展和个体差异。
笔者所在的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留守儿童居多,年轻的家长们大多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孩子们大多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个性发展分歧现象明显,往往有两种极端现象:要么缺乏了那种对事物的探索、积极向往的情感,什么事都不愿做也不敢做,缺乏自信和动手能力;要么就是那种“无厘头”,啥事都有他,不会管住自己,不懂得听指令,缺乏自我约束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孩子们的整体发展还是不错的。现在家庭出来的“小公主”“小王子”很多,对于孩子的爱,年长的家长们会以他们自认为正确的方式去溺爱、包办;或者就是“放羊式”地任由孩子想干吗干吗;或者批评指责,“人家宝宝怎么怎么”,一味的比较把孩子弄得不知所措。相比,做得较好的年轻家长们对家教知识的了解和育儿经的功课就做得就足。他们能纵向地关注孩子自身发展,还能关注到班级的整体发展,耐心地、坚持不懈地对孩子一贯要求,平等对话。久而久之,孩子的各种优秀品质就逐渐形成了。
就上述这些家庭教育现状,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与思考,理出了一条合适的家园沟通路线图。
一、家长交流日活动
现在,笔者所在班级开设了家长交流日活动,每月的最后一周周五为交流时间,鼓励大家以一种口传式、投稿式的方法,各抒己见,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找寻家教经验之不足。开放日里,家长的参与率、发言率很高,每期的讨论的话题也很多。作为班主任,每次活动后,笔者会针对讨论话题,出家长园地专栏,把大家的想法、建议罗列出来,相互借鉴赏识。自然而然,一种家庭教育的紧迫感、意识感有了。除此,活动中大家以班级为个体的那种班级团结感、荣誉感,“家”的感觉也找到了,家长们都备感亲切自然,也给孩子们培养集体意识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二、《幼儿成长档案》的制作
《幼儿成长档案》的制作有老师、孩子以及家长的共同参与。对于城镇幼儿园,这项工作做起来可能会得心应手许多,毕竟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居多,家庭教育观念也不同,沟通起来也方便。而在农村,家园的配合就需要花费更多一些心思。有很多爷爷奶奶辈的家长,教师手把手地教,他们也不能明白。有时候教师让他们从家里找一些爸爸妈妈和孩子游玩及孩子周岁变化的照片都很难,要么没有,要么不全。由于班级孩子年龄小,仅靠老师来完成准备工作是不现实的,也改变了成长档案制作最初的本意。笔者反思家长工作策略,与配班老师一起商量并利用一切时间去了解调查,在固定的半日家长开放日时间,向家长细心介绍、讲解,并把幼儿的作品分发给他们,让他们看一看、剪一剪、贴一贴,了解幼儿的成长变化,真真切切地实现了关注幼儿个体发展和家园共育的意义。完成不了的任务,教师就让家长利用长假日和孩子共同完成。这也给在外回家探亲的年轻家长们搭建了增进亲子感情的平台。平时,教师再加以补充,现在本班的《幼儿成长档案》制作方便快捷了,价值也提高了。有了家长的参与,大家都认为这比在外面花几百元拍个照片实在多了,可以留给孩子将来长大看一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些活动特写照片。家长感觉平时关注孩子这些细微之处太少了,纷纷对教师工作加以肯定。有的家长还把它拷贝回家冲洗出来制作成长档案。对于不方便的家长,教师免费提供彩纸打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笔者和家长已经将这项工作做了两年,越做越精细,越做越丰富,越做越有创新。
三、其他方面
除了家长交流日和成长档案制作,我们还有诸如家长园地、家长学校平台、短信平台、亲子游艺、家长半日开放、个别交流、家访、电访及一些社会团体活动形式等,补充和丰富家园合作交流工作。虽然家园合作工作的道路还很漫长,但笔者相信通过努力,教师终会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共同成长、达成共识。因为大家有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家园工作是一项细化工程,也是教师做好日常工作的保障。家园合作的默契愉快能有效推动班级整体工作的开展,更能够让教师在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时得心应手、从容自如。一次体育游戏器材评比,每班要准备五种以上幼儿活动材料,既要别出心裁,又符合孩子年龄特点,便于孩子操作感兴趣。笔者最终确定以绳类和农村特色的筛子为题材。由于品种多、数量多,任务繁重,笔者随即召开了家长会寻求帮助。当笔者把这次活动的宗旨和想法说出来时,获得了家长们的支持。“没事没事,我们回家弄!”“老师也是费心弄给孩子们玩的。”“什么时候要?”第二天早晨,就有一些心灵手巧的家长带来了材料,大家一边讨论一边学习,很快我们班的材料就全部准备齐了。
如果用桥梁来形容家园工作的话,那教师就是筑桥人,在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筑起一座彩虹桥,让孩子们放飞梦想,更加璀璨夺目。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每一个家庭都是百分之百,在老师的眼里也是与众不同的,“慢养孩子静待花开”。
[1] 曾艳.家园共育的桥梁——家园联系栏[J].早期教育,2001(10).
[2] 贺方美.关注家园共育 重视家园联系册[J].贵州教育,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