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
——学校德育工作实例
2014-04-17朱巧玲
朱巧玲
(桂林市荔浦县马岭镇中心小学,广西桂林,546601)①
一、教育案例
黄是笔者2012届的一个学生,他总喜欢跟老师唱反调,不遵守纪律,平时和老师、同学都很少交流、沟通,上课总是开小差,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搞一些恶作剧,爱惹是生非。他很爱看《阿衰》和《偷星九月天》这类漫画书,甚至模仿漫画中的行为来对待自己的同桌,让同桌很郁闷。下课时,经常无缘无故欺侮同学,特别是成绩好、漂亮的女同学,看谁不顺眼就打谁,还从树丛中捉一些小虫子放到女同学的书上、课桌上甚至身上,把女同学吓得哇哇叫。做了坏事,无论老师责问还是劝说,他都一律“屏蔽”,歪着脸,斜着眼看着你,无所谓地大声回上一句:“我又怎么了?”久而久之,老师也懒得管他,甚至把他当作“另类”。慢慢地,他就破罐子破摔,性格变得孤僻而自卑,消极对待学习。刚接这个班一个星期,笔者就两次“领教”了黄同学的这些行为。这个同学有两个特征:1.不会笑,从没见他笑过;2.最爱说一句话“我又怎么了”。
二、案例分析
1.黄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经常抱怨自己没文化,不懂教育也没时间管孩子,只能采用棍棒式教育,希望以此来督促他改正自己的毛病。加上教师平时对他的关注不多,让他逐渐产生失落感。他父母亲都是残疾人,母亲是瘸子,走路要拄着拐杖,平时很少出门,不能做农活,只能在家开个小卖部。父亲左眼是瞎的,生得很矮小,平时用自行车背个鸡笼到农村里买些土鸡再到市场上去卖。这个家全靠夫妻俩做小生意维持着。黄在家排行老大,家里还有个比他小一岁的弟弟。弟弟长得白净帅气,乖巧懂事,而且只比他低一个年级。弟弟放学回家每天都帮助家里做家务,做饭烧水。学习努力,是班干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黄无论长相还是学习都赶不上他的弟弟,父亲每天在外做生意,母亲腿脚不方便,做饭、做家务都是靠弟弟。黄放学经常找理由拖延回家时间,跑到河堤去玩,跟同学去河里捉鱼,总要玩到天黑才回家,家里事什么也不管,所以时常受到父母的打骂。从小他都觉得父母很偏心,只爱他的弟弟,不喜欢自己。所以,他每天过得都不开心,没有笑容。他常常觉得自己像个孤儿,没人疼爱,没人喜欢,没有依靠。于是他渐渐变得性格古怪、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还时常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
2.从小学习成绩不好、纪律性差,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管教,久而久之对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无论教师责问他还是说好话他一律都采取“屏蔽”的措施,对教师不信任。
3.上学的时候,因为他比较内向,所以教师对黄关心、关注不多,时间久了,他就逐渐产生了失落感。不按时完成课外作业,经常被教师批评,教师家访后又被家长打骂,有时还另眼相待。慢慢地,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觉得自己就像个废人,活在世上没有温暖,没有意义,一无是处,越来越自卑,逐渐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考试成绩每科在20分左右。他总觉得班上同学都看不起他,不愿与他交谈,而且在一些事情上会嘲笑他。特别是女同学,没有人愿意跟他说话。他平时穿的衣服也很破烂,而且非常不整齐,不是领子歪就是扣子斜。
三、案例解决
(一)注意重视他,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人生是一本书,孩子更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自卑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相比,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的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会高度警惕地注意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只要伤了他的自尊心,他就会变得忿恨,想报复别人。黄的种种表现,其根源就在于自卑。平时他表现出不良行为时,笔者找到他,都是先帮他整理好衣服,摸着他的头,跟他分析错误原因,而不是单纯地批评。而且他家里穷,没钱交学校的早餐费,不能到学校吃早餐,别人在教室吃早餐时他无所事事,到处乱逛,招惹别人取乐。于是,笔者先帮他垫了早餐费,让他早上能跟同学们一样到学校吃热腾腾的早餐,让他感受到和同学们一样的待遇。他的行动及思想也慢慢地发生了些许改变。平时,笔者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也有闪光点:热爱劳动,力气特别大。平时班里的劳动他最卖力。学期过半的时候,笔者根据他的特点,让他当班里的劳动委员,他就更加卖力了,平时劳动都很积极,总是想自己一个人做完。笔者也就及时表扬他,让他感觉到自己并不是多余无用的人。此外,笔者多次召开“我爱我的班”“夸夸同学的闪光点”之类的主题班会,借机教育学生“爱同学,爱集体,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顾及他人的感受”“要宽以待人”,班会结束时,总要夸夸他的改变。
(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针对家人对其破罐子破摔的情况,笔者经常对其进行家访。去他家坐上一小会儿,把他在校的优秀表现转达给他的父母,并给出一些建议,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与孩子沟通,给予孩子信任。笔者建议他的家长改变棍棒教育的方法,平时多关心他,请他妈妈在家多提醒孩子平时衣着注意整洁整齐,作业提醒他做。他爸妈接受了建议,不再动不动就打他,平时也注意给他买新衣服。记得他第一次穿新衣服进教室,笔者走到他身边,小声对他说:“你今天真帅!”他高兴地笑了。那是第一次看到他笑,笔者说:“你笑起来更帅了,希望以后经常看到你的笑容。”
(三)建造和谐、平等、友爱的班集体氛围
笔者让同学们意识到黄是班里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不能歧视他、嘲笑他,要多帮助他。当黄与男同学争执打闹的时候,笔者都会劝说学生谅解他、宽容他。这样不仅消除了他的自卑心理,还令他开开心心地融入了集体。“要想同学爱你,你首先爱同学,爱集体,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体谅他人的感受,做事之前想想是否伤害了同学。”这是经常跟他说的话。他特别爱下军棋,水平也比较高,班级举行军棋比赛时,他居然获得了亚军。他终于看到了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人。他上课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成绩也有了进步,期末考试可以考60分左右了,获得了学校的进步奖,也获得了“劳动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从此,他的言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欺负女孩子了,也不大声跟老师说“我又怎么了”,衣服也穿得整整齐齐的了,跟别的孩子没有了距离,经常看到他的笑容。以前的老师看到他都说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案例反思
看着黄的变化,笔者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这种存在师生间的真爱,不同于母爱和友爱。教师必须热爱他的教育对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就是爱自己的事业。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怀、爱护与信任必然会激发学生的爱戴、依恋和感激,使师生间感情融洽,两心相依,师爱变成了一种心里调节剂。学生打开了自己的心扉,愿意把自己的一切心里话向他所爱戴的、信赖的老师倾诉,使教师更清楚了解学生们的感情世界,从而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教育手法和节奏。
教育像是涓涓细流,河中流淌的应是爱心、耐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笔者把这句经典名言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作为教师,我们要像大海一样待人,容纳百川;像细雨一样做事,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