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研究

2014-04-17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15期
关键词:财务软件信息系统课程

魏 静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0 引言

“会计信息系统”是高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其他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有机连接的桥梁。会计信息系统具有涉及相关基础课程较多,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因此,教学目标需贴近实际应用,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基础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且会计基础知识的断层将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1]。

另外,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日益“无纸化”,会计的计算机化程度在国内呈现不均衡的普及态势。不同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程度不同:有的企业完全摆脱的手工会计;有的企业会计核算半计算机化,手工填制原始凭证,审核无误后,由专门人员录入系统;有的企业规模较小,所谓的计算机化会计仅限于打印等等。学生步入社会以后的工作环境不可预知,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全面考虑,多种情况都考虑充分。在教学方法上,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使课堂不脱离现实。

1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现状

随着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需求的日益迫切和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会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外,上机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十分重要。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已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系统”开展多年,但对其内容体系的教学和认识还存在偏颇,不能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完全对接和吻合,急需改进和调整。

1.1 国外现状

美国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知识框架中的课程安排、教学起点、内容安排、知识阐述及设计目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国内的教学起点往往是手工帐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而美国除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需要习惯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内容传授不涉及各种主流财务软件,而是最基本的五大会计信息模型,来实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从而适应不同企业日常业务中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其教学目的是灌输信息化会计的概念,强调信息技术是不断变化的技术,其对会计系统会产生持续的、深远的变革。

为了适应世界级各大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人员日益严格的要求,欧美等世界著名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也纷纷推出了各自的会计信息系统培训计划。例如,在20 世纪70 年代,哈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率先推出会计案例教学方法。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会计信息及其计算机处理方法。根据构建主义知识观,学生的知识建立不是取决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而是来自于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自己的实践和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建立起来的。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者,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的促使者。

1.2 国内现状

为了适应我国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一些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始关注和重视如何培养高层次的会计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学者钟晓鸣曾将国内开设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18 所专业类财经高校(部分)按照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和实验模式分6 大主要流派:引进原版教材,改进整个课程体系的“引进派”;以培养开发人才和维护人才为主的“开发派”;宽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的“复合派”;以主流财务软件的操作和应用为主的“实用派”;没有主见观望为主的“浮萍派”。前4 种流派,从与企业需求的对接角度来看都属于成功的教学模式,但是大多数院校的教学模式基本沦为后2 种。另外,从地域角度来区分,不同地区对会计信息系统人才的需求呈现不同的偏重——内地侧重于开发,沿海侧重于应用。

对以上流派进一步归纳可知,目前高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主要存在2 种倾向:一种是将教学目标定位为理论性,注重信息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技术,主要讲授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和主要功能模块的处理模型、数据模型,缺乏财务软件的具体应用;另一种是将教学目标定位成实务型,注重实际操作技能,主要通过操作某一商品化通用财务软件来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知识,重点放在日常操作上,内容给定、过程给定、结果也是给定的,只要遵守操作就能得出预期的结果,缺乏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前者定位过高,学生没有相应的数据库和编程基础知识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后者定位又过低,不能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全貌,很难进一步深入应用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甚至学生今后很难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工作。

2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的改进措施。

2.1 增加案例和实践教学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主要集中在理论讲授和上机操作。通常授课老师会把会计流程在课堂上机操作演示,然后让学生自己上机演练;或者,老师边上机演示边讲授,同时让学生跟着操作演示。

常规的教学方式适用于这种操作型的课程,但是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具备自身的特殊性。首先,学习这门课程必须熟知会计的理论处理流程。但是,由于课程设计周期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时候,会计理论课的知识已经不能有效衔接。有些老师的解决办法是课内会计理论补充,鉴于课时有限,这种“补充”最终只能“囫囵吞枣”。

因此,建议在会计信息系统的课程教授过程中增加案例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从案例学习中深化会计理论的补充,更好的理解会计操作在整个会计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另外,将单纯的上机改为“实践演习”也是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内部详细分工,完成一个完整企业的会计流程上机操作,最后输出相关财务数据和财务报表。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理解会计环节的具体操作过程。

2.2 手工会计与计算机会计相结合

计算机会计离不开会计操作,只不过是借助信息化工具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因此,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中需要回归手工会计操作,以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被动知识接受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手工模拟和上机模拟相结合,两者同时进行。学生一方面可以进行会计手工核算,另一方面采用上机方式进行会计信息处理。针对两种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对照和比较,增强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2]。

2.3 避免基础课程知识的内容重叠或欠缺

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很多企业从单纯的使用会计信息系统,转向管理信息系统。而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高校的管理类课程设置里面,通常会存在关于这2 门课教授的一些问题:

第一种情况,会计专业仅开设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而不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导致学生对原本有紧密联系的两门课程,并没有融合掌握,不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对企业内部这两者的同时存在感到非常的莫名其妙。

第二种情况,两门课程都开设,但是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存在“重复劳动”。“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之间是“包含”和“被包含”关系,因此内容上自然存在一些重复的部分。比方说,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做实验模块的时候会涉及“财务模块”和“供应链模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也会选择供应链模块进行讲授和模拟,这样如果涉及这两门课的老师不能集体沟通,便会导致授课重复,学生听课积极性丢失。

因此,两门课程在做课程规划时要做好协调,或者授课老师通过集体备课来避免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

2.4 注重多种软件的多种版本讲解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直接跟学生的就业相接轨。在课程教学中,通常会选择一种软件的一个版本进行讲授,并且为了简化教学,学生的上机操作也都是单人单机实现的。一方面,教授的软件版本跟学生以后工作的财务软件版本不能统一;另一方面,单人单机的操作,使学生一味追求流程操作,不明白流程背后的意义,从而失去了这一专业实践课的意义所在。

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避免这种软件过于单一,并且整个实现无交流的现状。作为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要了解目前流行的财务软件有哪些,并且了解软件各自的特点,在核算过程中的主要差别在哪里。根据学校目前的情况,适当的让学生学习国外主流财务软件,以适应未来需要。另外,解决学生单人单机问题,可以用实战对抗的方式。不同的学生扮演企业财务领域不同的角色,完成企业的财务流程[3]。

[1]徐玮.论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模式的优化[J].财会月刊,2011(15):104-105.

[2]梅芳.本科《会计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优化研究[J].学理论,2010(5):283-284.

[3]王春梅.论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优化[J].财会通讯,2010(1):35-36.

猜你喜欢

财务软件信息系统课程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财务软件在我国财会工作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分析财务软件在企业中的运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略论财务软件的发展以及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