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市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与发展研究

2014-04-17张永东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15期
关键词:南通市服务业科技

张永东

(南通市科技信息研究所,江苏 南通 226000)

0 引言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中央到各地政府都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鉴此,加快发展南通科技服务业,尤其是加快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 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现状

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业的建设,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市政府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通政发〔2012〕26 号)《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市区科技服务业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通政办发〔2012〕95 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2011.11)、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2011.11)、市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南通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通政发〔2013〕)、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行动计划(2012-2014 年)》的通知(通政发〔2011〕84 号)、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建立南通市科技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通知》(通政发〔2012〕55 号)等等,为南通市科技服务业及集聚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科技服务业呈跨越式态势发展,为集聚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南通科技服务业总量不断增长,一直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全市科技服务业总收入由2005 年的6.91 亿增加到2012 年的92.1 亿元,比2011 年增长29.1%。从事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由2005 年的30 多家增加到2012 年的317 家,比2011年增长了31.43%,基本形成了功能日趋完善、结构不断优化的科技服务体系,为集聚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1.2 科技服务业的中坚力量基本形成,为集聚区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托

近年来,全市坚持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重点,市级为基础,强势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为推进南通市科技服务集聚区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依托基础。据统计数据,至2012年全市已拥有3 个江苏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 家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础(船舶、化工、新材料等),10 家江苏省级科技产业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级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62 家,其中国家级8 家,省级23 家,省级以上孵化器数量列江苏省第四;孵化面积300 多万m2,居全省前列;在孵企业2038家,比2011 年增长了21.96%;在孵企业从业人员达38057 人,其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14966 名,归国留学人员173 名,博士和硕士学历人员602 名,本科以上高层次人才占全体从业人员比例为41.36%;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38 家,列全省第二,其中,国家级2 家,省重大研发机构4 家,列全省第三;建有省企业院士工作站38 家,其中省级4 家(全省18 家),居全省第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2 家,其中省级247 家,实现了先进制造业领域亿元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牵头成立了集成电路封装产业、茧丝绸产业2 家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海洋工程装备等8 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省级联盟数全省第一。

1.3 科技服务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

近几年来,南通市在重点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基础上,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孵化、园区承载”的发展模式,依托高新区、科技创业园、软件园、科技加速器和孵化器等载体,以主导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产业相配套,重点突出建设产业特色鲜明,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南通市先后已有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苏通智慧园区、南通国际软件产业园等3 家被市政府划定为重点培育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有南通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南通软件园)、崇川科技创业园、海安软件科技园、如皋科技创业园、如皋软件园、海门都市科技创业园、启东科技创业园、启东市金凤凰科技创业园、通州东大科技创业园等9 家被市政府划定为优化提升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上述12 家集聚区至2012 年,总共占地面积达31500 多亩,入驻企业1470 家,2012 年销售营业额为143.8 亿元,从业人员为2240 多人,其中大专以上科技人员约为1340 人,占从业人员的60%左右。

1.4 初步形成了以高端业态为重点的产业链

全市各集聚区从自身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和区域实际出发,强化科技引领,瞄准高端领域,重点发展研发设计、软件与服务外包、电子商务、文化智慧(创意)、总部经济等新兴产业,并在新能源、高分子材料、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行业引领产业的发展方向,逐步形成专业化的产业链,成为全市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初步统计,在所有产业中,高端新兴产业约占60%~70%。另还有部分集聚区着力发展呼叫中心、数据管理中心、云计算、动漫创意设计新兴产业。

1.5 建立了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服务功能,营造创业环境

近年来,各集聚区内都在逐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服务功能,如:海安软件科技园围绕软件产业,先后建立了七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嵌入式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云计算”服务平台、万人呼叫中心(数据库)、咨询中介服务平台、人才资源服务平台、项目申报服务平台、投资融资服务平台等;如皋科技创业园分别建有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科技金融、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平台。

2 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对科技服务业及其集聚区存在多头行政管理,有待于协调

目前科技服务业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行政地位相对薄弱,且管理力量不够集中,形成多头管理,很难使科技服务业及其集聚区的建设得到优先发展。

2.2 招商项目难度大,科技含量低,入驻企业质态不高

据调查显示,虽然各科技服务集聚区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招商部分科技成果项目,入驻了一批科技型企业,但普遍反映,招商科技项目难度大,科技含量偏低,入驻企业质态不高。尤其是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更难。尽管各园区都在大小不等的作巢引凤,通过制定优惠的引进政策,采取与各大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或联合开发,或组织信息发布会等措施,但成效不大,仍存在巢大凤小,有巢无凤,作巢容易引凤难的困感。

2.3 科技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不强

科技服务集聚区内其科技服务机构的规模普遍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质量不高,缺乏品牌特色和竞争力。不少科技服务机构行政色彩较浓,过于依赖政府,服务效率不高。大部分服务领域内都没有能形成一批具备“专、精、特、新”特征的科技服务机构,相当一部分的科技服务内容均由行政管理部门取代,未能形成提供包括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项目申报、高新申报、产学研联合等服务内容一体化的“服务包”,更未真正形成科技服务的产业链。

2.4 科技金融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

多年来,南通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金融工作,积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和市场化投融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政、银、投、保”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创新体系。但从调研情况来看,与上海、苏南等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起步慢、覆盖面小、创投规模不大、金融产品单一等问题。另外,各集聚区的科技中小企业科技信用评估、评审体系不健全,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平台和产业链尚未建立和形成,也是使科技金融服务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2.5 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大型检测认证服务机构贫缺

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大型检测认证机构是科技服务业中不可缺少的产业,尤其是在目前全球化经济和国际贸易快速发展趋势下,确保科技产品的质量,适应全球化经济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据这次调研发现,南通市各科技服务集聚区,除南通软件园、崇川区科技创业园等园区有为数不多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检测服务机构外,绝大部分集聚区仍属空白,在某种程度亦影响了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服务质态。

3 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统一认识,提高意识,科学规划,提升档次

建议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每年对各集聚区的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从上至下统一对“服务业”与“制造业”界定口径,统一思想认识,转变观念,提高集聚意识,对各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认真进行科学的二次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2 加强组织管理,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加强对集聚区建设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则是强势推动科技服务集聚区快速发展的首要保障措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1)设立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技术委员会。为了重点突出和加强科技服务集聚区建设,对已成立的市科技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除下设办公室外,应增设科技服务集聚区发展技术委员会,由有关专业技术的专家为主体组成,负责对全市集聚区发展总体战略以及有关政策、措施进行会商、研究、论证,并提供咨询和领导决策的建设意见,对各集聚区整体发展规划、行动计划以及重点项目建设参与专题论证和评审,并负责向市及各(县)市领导小组及时提供最前沿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动态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和建设性意见。(2)建立全市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牵头召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发改委联合组织承办,市及各县(市)区科技局、发改委、经贸委、财政局、地税局、国税局、组织部、人事局等主要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集聚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交流各集聚区发展规划、建设情况以及经验,听取技术委员会发布全国集聚区发展的动态和周边发达地区集聚区发展有关信息等,形成目标明确、分工协作、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3)协调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必须着力协调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加强政府部门的系统集成,建立起各有侧重、分工协作和联合推动机制。(4)建立完善考核体系。健全和完善科技服务集聚区年度复评和评价体系,建立集聚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定期统计制度,科学设置考核项目,突出考核重点,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并将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纳入市和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3.3 加强、加快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保障机制,在高端人才攀升上求突破,通过“引智+提升+挖潜”的模式,不断壮大科技服务人才队伍。

3.4 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相关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虽然近几年来市政府已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及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含科技服务集聚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对推进南通市科技服务业及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优化和健全相关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具体建议有:(1)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的若干政策意见》,从项目用地、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等方面加强对集聚区内项目、企业及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2)制定出台《关于南通市科技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目前已有南通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将科技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办法涵盖其中,其做法欠妥。虽然科技服务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且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科技服务业有自身特殊性。(3)在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引进科技人才政策方面,要针对各地域具体实际出台优惠力度更大的创新型人才政策,形成全市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人才政策特优、人才机制特活、创新性人才特集中的“人才特区”,把高新区、各类园区、各级集聚区打造成有重要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集聚区、集散港。(4)在科技金融方面,要针对科技服务集聚区科技金融服务业相对滞后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和健全、以及更加优惠的费率补贴和风险补偿等财政金融扶持政策,进一步推进政、银、投、保“四位一体”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更多的金融机构、政策性担保公司、风投公司融入科技金融服务产业链。(5)制定特别扶持政策。针对市及各县(市)区各类各级科技服务集聚区实际情况,除享受科技、人才、服务外包等面上普遍的政策外,还须制定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的特别政策。

3.5 加大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建立科技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加大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在保障科技经费投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在设立的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中,重点设立科技园区、集聚区专项发展资金,加大对省、市级科技服务集聚区,尤其是省级集聚区、示范区的投入力度。特别要加大对拟新建科技服务集聚区、示范区的投入力度。要设立科技金融专项资金,引导银行资金和风险投资资金投向科技服务集聚区,引导担保公司为入驻集聚区、科技园区的科技服务机构贷款担保,确保每年科技经费中用于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经费的比例逐年增加,以促进各级科技服务集聚区快速发展。

[1]梅强,赵晓伟.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2).

[2]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宁波:打造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区[J].今日科技,2011(11).

[3]农工民主党苏州市委.苏州各类科技园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EB/OL].[2008-04-30].http://www.eng.suzhou.gov.cn/asp/lh08/page-zx.asp?bh=151.

猜你喜欢

南通市服务业科技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科技助我来看云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南通市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南通市通州区粮油增产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