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学视阈下道教政治思想研究的范式及其价值与意义探析

2014-04-17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历史学道教价值

陈 胜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

历史学视阈下道教政治思想研究的范式及其价值与意义探析

陈 胜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

在历史学视阈下把道教政治思想作一个历史单元来探讨,我们一方面要注重道教政治思想与历史学自身的认识规律;另一方面亦需要借鉴道教思想史研究的经验作出自身特有的评判标准和尺度,强调将道教政治思想置放在更为广阔的时代文化背景下诠释和解读其所蕴含的社会文化价值。

历史学视阈; 道教政治思想研究; 范式; 价值与意义

关于道教政治思想的探讨与研究毋庸置疑是一个头绪繁琐以至不易着手的问题,特别是在浩如烟海的道教史料中如何去考究其政治思想就关系到其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线索问题。道教政治思想隶属于上层建筑,不仅受社会存在的客观决定,而且在其自身之间亦存在交互作用。因而,道教政治思想不是与社会隔离起来而孤立存在,而是修道之士在其社会中之实践生活的体现与折射。

同时,道教政治思想本身在适应其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的基本原理下亦是能动地发展的,并不是机械的与僵硬的。以这样的逻辑思维方式来理解才能不致于使这一研究脱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有的学者以道教史上个别思想家抑或个人道派作为研究的分类,有的以道教政权的表层形式作为研究的阶段,这种探讨的模式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不足之处通常会把道教史上的思想家与其生活的社会隔离起来,没有兼顾彼此之间的关联性。道教政治思想本质上作为政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政治学层面上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在中国古代历史社会中,封建专制统治一直根深蒂固地钳制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封建政治权力及其政治思想占据着社会的枢纽地位,道教作为当时社会的一种上层建筑和社会存在的反映,其政治思想故而会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一定的社会格局面貌,其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是很值得探讨与研究的。

一、道教政治思想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线索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范畴,道教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有其自在的因果法则,而不是凭空臆想和捏造的。我们对于道教史上某一时代政治思想的研究,若想得到一个科学的结论,务必要正确地把握这一时代的政治状况,阐明这一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以及矛盾之发展的基本形式。在历史学视阈下,把道教政治思想作一个历史单元来探讨目前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我们一方面要注意道教政治思想与历史学自身的认识规律循序而进;另一方面还需要借鉴道教思想史研究的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问题,这是道教政治思想研究方法论的根本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抑或排除其它具体的研究方法,如经典解释方法、人物列传式研究等。历史学上早已有经典解释的先例,具体到对道教典籍的诠释与解读根本上会产生两种有益的效果:其一是能够回归抑或还原历史,考证出典籍的本初旨趣,从而分析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倾向和价值判断;其二是依据经典,具体分析问题,阐发和传承其内在政治思想以保持对其研究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按照道教思想家和代表作进行列传式探讨是道教政治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缘由在于每一个道教思想家和代表作不仅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而且其一定的思想又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政治思潮,有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基础。在道教的传统历史上,由集体智慧而凝结成为统一认识成果的现象不乏其例,若对道教思想家和代表作探讨和研究的不够,也就很难于对其它方面的分析。因此可以说,列传式的研究是探讨道教政治思想的的基本方式之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列传式的阐释是本文基础性的研究。

同时,道教政治思想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范畴,如戒律、等级的划分、符咒等探讨与研究亦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道教内部的不同时期不同的派别均有其自身的特殊的政治概念和范畴,从而形成特定的政治思想形式。由于道教历史跨度很大以及每一个道教派别或人物认识和践履道教教义的迥异,所用的政治概念和范畴在字面上看似毫无差别,然而所表达的客观意义通常会南辕北辙,在各自政治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会有显著的不同,因此,对概念和范畴做综合的研究是剖析道教政治思想所不可或缺的研究方式之一。对道教史上不同人物抑或道派政治思想的比较研究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通常只有比较才能深入鉴别、评价和权衡利弊。比较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着手,例如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不同道派的比较、道派内部不同代表人物的比较、不同时代的比较等,采取比较研究的方式能够拓宽视野,从而具体地理解和把握各种道教政治思潮。

此外,探讨和研究道教政治思想时,价值性认识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无论是采取经典解释方法、人物列传式研究方法还是具体比较研究方法,不能仅限于简单的叙述而没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为此就需要有一个科学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尺度。宏观的价值衡量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然而在具体分析中,这个尺度亦会有实际经验上的不同,比如对《太平经》的道教政治思想评判上,王明先生认为此道教典籍有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思想,有揭露并批判豪门贵族黑暗政治的思想,也有反对残酷剥削、主张劳动互助的思想,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思想和利益。[1](P.41)而金春峰先生在其《汉代思想史》中也分析了《太平经》的政治思想,认为它是以神学形式出现的儒家思想,宣扬帝王尊严无上、神圣不可侵犯;宣扬农民造反是大逆不道,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反驳了一些认为《太平经》反映了农民要求的观点。[1](P.42)我们说在这两种相反的认识和评判中间还有一个相对开阔的空间,于是可以在这个中间地带探寻到仁山智水式的价值标准。我们想特别强调一点是,价值问题不仅是阶级定性问题,还应蕴含着其它的内容。我们探讨和研究道教政治思想若不做价值分析,它就会变成一个单纯面上的描述。鉴于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各种道教政治思想的价值,理应探讨一些价值标准问题,这也是我们具体研究中需要注意的研究方法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仅要借助历史学业已取得成果和方法,而且又要结合道教政治思想的具体情况理出一些自身特有的评判标准和尺度。

二、道教政治思想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道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五大宗教中唯一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倡导“我命在我不在天”(《西升经·我命篇》)的精神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如《太平经》所言:“故凡人一死,不复得生也,故当大备之”[2](P.298)。在道教政治思想和政治智慧上,修道之士曾经有过炫目而独特的创造和值得骄傲的成就。历史是今天的昨天,为了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当下期望未来,我们不得不慎重而庄严地研究和探讨道教史上的政治思想和智慧,从而形成凝重的历史感和鲜活的时代感。

就道教产生之于的封建社会而言,一切政治权力均来自帝王。道教自魏晋南北朝以降在主体上业已是官方宗教形态,其发展和提升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附于封建君王的政治权力的,即教权服从于皇权。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对当时整个社会全方位、整体性的绝对支配和管控已然是一种历史客观的结果而不是之所以如此的起始原因。道教政治思想作为中国封建政治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完全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中国封建社会帝王政治专制权力之所以能如此的理论前提进行宗教学角度的解析,这一层面正是道教政治思想研究的一个目的和价值所在。探讨和研究道教政治思想对于理解和把握中国政治思想历史过程的意义和作用,于此可见一斑。同时,历史学视阈下的道教政治思想的产生、发展、变化和过程、规律和细节理应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不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就不可能科学而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近现代道教政治思想,从而也就不能科学地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鉴于此,就整体而言,从历史学的角度探讨和研究道教政治思想在历史方面的价值与意义可概括为两点:其一,反思中国历史上修道之士所体现出来政治思想及其对外与对内的政治权力,有助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和掌握道教史。此外,道教政治思想有其产生、嬗变的历史过程和轨迹,理所当然是历史研究相对独立的一个小单元,值得史学家的重视,它能从一个侧面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其二,道教政治思想能够反映出修道之士个人风格与魅力,如对著名道士丘处机政治思想的研究不仅能够整体性勾勒出元朝时期道教人士对时局判断的宏观价值,更能体现出丘处机个人的政治智慧。修道之士政治思想的个案探讨能够使整个道教政治思想研究具有更为相对独立的学术价值,其能够提供给我们一些具有特殊意义而且更具承继性的政治思想。

从历史学的角度探讨与研究道教政治思想具有文化价值。道教政治是道教的一种社会组织体系,道教政治思想则是道教这种组织系统的理论总结和概括,促使道教政治具体的组织体系从自发走向自觉、是其成熟的理论前提之一。在道教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与不同的文化交流抑或冲突中,道教政治的具体运作及其思想特点与发展的逻辑脉络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如道教在刚创立时,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的政治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阶级的利益与愿望,在那个特定时空范围里成了被剥削级反抗汉朝暴政的工具与手段;而在南北朝时,经过道士葛洪、陆修静等对道教思想的改造,其政治思想日益向封建帝王官方政治靠拢。道士寇谦之宣称新天师道“专以礼度为首,把服从纲常礼教作为基本信仰,要求教徒“不得叛逆君王,谋害国家”,“于君不可不忠”,要安贫守道,遵守封建等级制度。他又推崇太武帝说:“陛下神武应期,天经下治;当以兵定九州,后文先武,以成太平真君”[3](P.62)。这些言论深得太武帝的赏识,在太武帝的扶植下,天师道大兴。按照文化原理而言,道教政治思想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抑或文化的一个组成层次,道教政治思想完全可以视为广义文化意义上的政治文化研究,主要内含有政治思想、政治理论等形而上、抽象性研究与探讨以及具有更大程度实践意义的政治心理、政治信仰与政治情感等具体层面的探讨,故而,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研究道教政治思想,其探讨的文化价值与意义就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与把握了。

我们着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力图整体而全面、深刻并悉心地探讨道教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逻辑联系,换言之,从文化价值的层面来研究道教政治思想,肯定会涉及和运用到相关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宗教学和历史学方面的知识与理论,强调将道教政治思想置放在更为广阔的时代文化背景下,诠释和解读其中所蕴含的社会文化价值。道教作为极具本土特色的宗教形式之一有着悠久而又璀璨的历史,道教政治思想的理论体系完全是在如此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逐渐形成和成熟起来。道教政治思想既是历史的,亦是文化的、民族的。道教政治思想内在具有的这种文化性与民族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道”“长生不老”“三尊西御”与“三官”等等,不言而喻具有文化的广泛涵盖性和民族文化的禀赋。

从人类整体知识演变和当今社会与时俱进发展的的视角来分析,道教政治思想探讨与研究的文化价值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就必要性而言,当今道教如何更好地处理教内教外政治关系要求研究道教的专家学者和修道之士的政治实践具有广泛与纵深的理性引导和指点,毫无疑问这就从实际政治行为抑或政治活动的层面向道教政治思想研究与探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尺度,这充分说明了研究者们既要聚焦道教政治思想本身的理论内涵和形式逻辑过程,又要反思这些道教政治思想在更为广泛的文化境况下的价值意义,这种要求从本质上就意味着道教政治思想研究与探讨向文化方面递进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就可能性而言,从历史学的角度探讨道教政治思想本身就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要运用到历史学、政治学与宗教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其知识理论构成和推理逻辑方式必将会随着如上学科的发展而具有日新其内容的特点。鉴于此,当今历史学、政治学和宗教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性发展水平必能为道教政治思想的探讨与研究朝着更高的文化水准发展提供可能性。

[1]刘泽华,葛荃.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明.太平经合较[M].北京:中华书局,1960.

[3]谢路军.中国道教源流[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光 翟)

2013-10-10

陈 胜,男,河南信阳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历史学博士。

B958

A

1671-1696(2014)01-0036-03

猜你喜欢

历史学道教价值
西夏道教补议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一粒米的价值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给”的价值
历史学
“裸婚”背后的历史学思考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