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枢纽型组织
——青年主体观视域下高校共青团复合型团青关系的构建*

2014-04-17

关键词:枢纽共青团大学生

方 楠

(福建中医药大学 团委,福建 福州 35012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提出及其作为党的根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发明创造,是群众史观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创造性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强调,“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党联系青年最紧密的群众组织,一直发挥着联系青年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高校作为青年人的聚集地,密切联系青年并与之建立紧密的关系,就成为高校共青团实现其政治使命的基础和前提。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校园内青年生存状态多元化和行动逻辑多样化导致了高校共青团与青年之间关系不能,再按照单一化模式来建立,同样作为其实现的组织化基础,高校共青团组织形态也应该作相应调整。本文从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青年主体观为切入点,围绕新形势下团青关系和共青团组织形态发展这两个高校共青团建设中最根本的问题进行研究,对高校共青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进一步发展进行现实思考,以期为新时期构建高校复合型团青关系提供借鉴。

一、群众路线:青年主体观的核心思想及方法论

(一) 青年主体观的核心思想是群众路线

青年观是对青年的根本观点,是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青年观这一理论命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没有被直接提出,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十分重视青年这支社会力量,提出“必须更广泛和更大胆地、更大胆和更广泛地、再更广泛和再更大胆地把青年组织起来”[1]123。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指导和支持共青团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明确了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提出“努力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2]的奋斗目标。而对于如何实现共青团的基本职能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观点则是其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同人民群众建立了鱼水般的密切关系,形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群众路线观点。党的群众路线观点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其实质就是人民主体论的价值观。毛泽东强调:“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3]笔者认为,青年主体观,即“一切为了青年、一切依靠青年,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这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观点在共青团青年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

(二) 青年主体观:高校共青团开展工作的方法论

1 青年主体观要求高校共青团坚持以人为本、服务青年 中国共产党早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青年运动的议案中就提出:“在出版物上应注意一般青年实际生活状况及要求。”[4]胡锦涛同志高度重视共青团服务青年这项基本职能,要求全团“把青年服务作为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扩大团员青年学习、工作、生活提供实实在在帮助”[2]。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全团“积极为广大青少年实现梦想提供服务,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5]。高校作为大量青年的聚集地,高校共青团组织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按照党的要求把加强作风建设,紧密联系青年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常抓不懈,高校共青团的队伍才能永葆生机活力,团的事业才能不断蓬勃发展。

2 青年主体观要求高校共青团坚持狠抓基层、贴近青年 新形势下,党对共青团更好地发挥作用寄予了殷切期望,当代青年的发展也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共青团只有贴近青年大学生才能感受青年冷暖,才能获取青年的信任。胡锦涛同志强调,“看团组织的工作成效如何,最重要的一条是看联系了多少青年群众,工作有多大的覆盖面”[6],他要求“各级团干部深入到广大青年中去,同青年们交朋友”[7],提出“把加强团的基层建设当作全团的重点工程来抓,增强基层活力和战斗力”[2]。习近平同志指出:“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关键是要把工作延伸到广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努力使团组织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8]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青年大学生的血肉联系,高校共青团才能更好地感召青年、凝聚青年,才能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履行好基本职责,不断开创新局面,从而更好地完成党交予的各项任务。

二、青年生存空间多元化:高校团青关系发展的现实依据

高校青年生存状态和行动逻辑的多元化,决定了高校共青团需要通过构建复合型团青关系才能实现校园内不同类型青年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高校青年自组织化现象的出现,意味着新时期高校团青团系构建中,共青团不仅需要考虑与不同类型青年大学生之间遵循具有差异性的逻辑建立联系,而且还必须思考如何有效整合高校各行政部门、教学单位、附属单位等其他组织力量,实现高校共青团在青年大学生中的主导性作用,“枢纽型组织”便应运而生。

(一) 高校青年生存状态多元与青年行动逻辑差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以交往方式为核心的生存状态决定了人们的行动逻辑。因此,处于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高校青年行动逻辑存在着较大差异。所谓高校青年行动逻辑差异,主要体现为高校青年在不同状态下与学习、生活、同学间、政治组织之间互动原则的差异。具体说来,高校青年大学生可大致分为单位化青年、原子化青年和自组织化青年。

1 单位化青年 单位化青年处于传统政治、经济形态和力量占支配地位学习共同体中,他们的利益实现与学习共同体之间相关度较高,同时与这些共同体内党团等政治组织之间也存在着较高的关联度。高校单元化青年主要指具有政治敏感性,积极寻求进步,已加入共产党或者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学习主动性较强并承担工作,在校级或学院学生会担任一定职务的这类大学生。他们主要以班级化和支部化方式存在。

2 原子化青年 原子化青年主要指呈现游离化中间状态的青年,他们与职业共同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主要是基于契约基础,同时与党团组织之间的利益相关度较低。高校原子化青年主要指政治敏感性较弱,强调个人学习、个体生活,不承担公共服务工作的部分青年大学生。他们多数愿意参加学校老乡会等传统组织,他们中的大多数缺乏应有的校园化资源支持,并且缺乏相应的归属感。

3 自组织化青年 自组织化青年处于上述两类青年的中间地带,是两类青年的集合体。他们参加基于兴趣为基础而形成的青年自组织,希望获得相对自主的空间,获得相对温和的归属感。对于高校而言,这类青年大学生个性较强,具有一定号召力,在学生中影响力较大。他们大多不排斥承担公共服务性工作,但又不愿意被各级学生组织所束缚,对社会组织十分认同,对政治化组织态度复杂,既有排斥的一面,又渴望认同。

(二) 青年自组织化与高校共青团边缘化的潜在危机

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高校共青团具有青年基础广泛、工作方式多样的特点,是共青团工作的重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形成,青年生存状态开始从单位化青年和原子化青年向自组织化青年转变,这就意味着在社会中出现了区别于传统党组织和经济组织之外的自我组织力量。高校作为先进青年的聚集地,这种状况尤为明显。大学生思想进步,学习能力强,他们追求时代潮流的性格特点使他们很容易接受各类文化价值观,尤其是在当前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被周围的环境所同化。同时,大学生心理尚处于未成熟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建立,容易受不良思潮影响。从整体来看,大学生群体意识较为强烈,再加上他们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使得自组织力量能够在其间迅速成长。这就意味着,在新形势下高校将形成与共青团产生竞争的其他社会性乃至政治性的组织化力量。高校共青团如果不能回应这种挑战,实现有效发展,团组织就有可能从部分领域的形式边缘化向实质边缘化转变。这是新时期高校团青关系构建中需要面对的区别于过去的全新挑战和课题。

三、青年主体观视角下的枢纽型组织:新时期高校复合型团青关系的实现路径

(一) 何为“枢纽”

1 释义 “枢纽”一词从词组本义上解释,是指门户开合之枢与提系器物之纽,引申为事物的关键之处,事物之间联系的中心环节。将“枢纽”一词用于组织系统中,意指某一组织在同类组织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笔者认为,枢纽型组织的概念可以界定为在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中起桥梁纽带、聚合引领、集约服务作用的组织。

2 功能 从枢纽型组织的概念出发,枢纽型组织应具备孵化、整合、服务和引领思想基本功能。一是枢纽型组织的孵化功能。枢纽型组织在引领同类社会组织的同时,更要具备造血功能。它应该能够培育孵化一些具有社会功能的社会组织,并让这些社会组织发挥一定的枢纽作用。二是联系服务功能。枢纽型组织具备聚合、联系同类社会组织,并为其提供服务的功能。三是资源支撑功能。枢纽型组织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具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优势,能够为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四是人才聚集功能。枢纽型组织能够发挥对社会组织的人才聚合作用,把社会组织中的优秀人才聚集在一起,让众多的社会组织拥有归属感,实现真正的价值认可回归[9]。

(二) 何以“枢纽”

1 高校共青团作为枢纽型组织与青年大学生组织的关系 青年主体观视域下高校共青团构建枢纽型组织,是指高校共青团要对以青年为主体的大学生组织和以青年大学生为服务对象的校内外组织的发展、服务、管理发挥枢纽作用,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服务于青年大学生的需要,从而带动青年大学生组织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共青团构建枢纽型组织的实质就是创建一种新型“団青关系”,这种新型的“団青关系”,是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青年大学生中的新探索和实践。

2 构建枢纽型组织的路径选择 高校共青团构建枢纽型组织的重要任务是要发挥好枢纽型组织的引领、整合、孵化和服务四项功能,因此应遵循这样的思路:以引领凝聚人心,以整合壮大队伍,以孵化带动创新,以服务实现和谐[10]。结合高校实际,打造“枢纽型”组织,具体而言高校共青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破题”。

(1) 坚定理想信念,以引领凝聚人心,推动高校青年“自治式”发展。经验表明,以思想情感教育人,以优秀事迹感化人,以榜样力量触动人是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其目的是通过深入青年群体中,细致入微地观察青年、体验生活,使广大青年大学生懂得理想信念的价值,激励其进取向上,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以此构建理想信念枢纽,推动高校青年组织“自治”发展。一是树立榜样,以身边的榜样激励人。共青团通过挖掘、推荐身边优秀青年大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大学生创业之星”等星系列评选活动,建立自组织化青年与青年榜样之间的枢纽,形成相关的表象,为自组织化青年认识转化为实践提供催化剂。同时,将榜样学习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紧密结合,与校风学风紧密结合,以单位化青年中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示范,以点带面,以党员带团员、团员带群众,建立单位化青年——原子化青年——自组织化青年的枢纽。二是优化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引领模式。高校共青团要创新思想引领模式,站在青年的角度倾听青年的需求,以青年大学生所喜好的模式开展相关教育。例如,共青团可以利用“五四”青年节、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校园内营造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氛围。在青年群体中,青年组织领袖就是“领头羊”,只有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才能把握和引导青年群体的发展方向。因此共青团组织要发挥“牧羊犬”的作用,推动建立并完善“校—院—团支部”三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项目,推进“大学生青年人才计划”,进一步深化教学主渠道以外有助于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类活动和工作项目,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组织领袖的凝聚。

(2) 搭建沟通平台,以整合壮大队伍,推动高校青年“集约式”发展。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高校共青团要抢抓机遇,奋力争先,探索建立相应的组织架构,整合壮大共青团组织,增强高校共青团与青年大学生的关联度和融合度,推动高校青年组织“集约式”发展。首先,高校共青团要联合本单位特别是与青年大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各职能部门,如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后勤处等,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转变职能、开放资源,建立校内物质资源支持系统。其次,高校共青团应主动联系和服务各类青年大学生组织,搭建各种有效平台,吸引其“亮相”、“登场”,合理聚拢青年大学生,逐渐将其从“观众席”引入“替补席”,最终走上“球场”。再次,高校共青团要积极借鉴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国的青年组织工作经验,拓宽工作视野,打造一支专兼结合、业务精良、服务优质的高校青年组织人才队伍,开辟高校共青团工作新领域。最后,高校共青团应利用网络化的育人平台,通过建立学院网页、开通共青团干部微博等形式,拓展高校共青团组织与各类青年大学生互动交流的横向范围。共青团还可以通过在青年大学生中建立“团员—团支部—学院团委—校团委”微博体系,制作高校共青团官方微信平台,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服务。

(3) 探索培育模式,以孵化带动创新,推动高校青年“门店式”发展。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在校期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汲取知识,为就业创业或继续深造积累经验,储备知识。面对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激增的状况,大学生迫切需要有组织能够为他们提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空间、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内容。高校共青团应抓住青年大学生的需求点,探索有效的模式孵化培育该类型青年组织,制定“总部”标准,职业规划育人、创新活动育人、创业实践育人,通过组织青年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创业实践、创业孵化活动,以推动高校青年组织“门店式”发展。一是要依托专业优势,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共青团应紧密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根据地方需求,大力开展专业实践服务活动,引导大学生认识基层,运用所学知识为广大群众开展专业指导服务,发挥培育大学生职业规划、提升大学生专业运用能力的枢纽作用。二是要依托活动优势,开展科技创新竞赛。高校共青团应注重提升活动质量,变“活动团”为“指导团”,利用各类型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科技竞赛项目,调动青年大学生积极性,扩大参与面,形成浓厚的校园科创氛围。三是依托中心优势,抓好创业教育培训。高校共青团组织应通过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仿真创业环境和专业技能实践的职场环境,帮助青年大学生提高创业就业技巧,引导大学生多路径就业。

(4) 倡导志愿精神,以服务实现和谐,推动高校青年“融合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中指出:“希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高校共青团要抢抓机遇,为青年大学生提供立体式服务,引导青年以高尚精神服务人、以志愿活动教育人,以磨练意志锻炼人,从而增强高校共青团与青年大学生的关联度和融合度。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要推进志愿者服务活动。高校共青团要发挥青年自组织优势,组织青年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扩大高校注册志愿者队伍。高校共青团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联系共建社区、农民工子弟学校等单位,融合社会资源,定期组织青年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鼓励团支部、志愿组织与其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将志愿服务活动定点化、长期化、制度化,争取将服务对象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高校共青团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困惑、学习困扰等部分原子化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利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二是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关键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此,高校共青团要主动作为,积极将青年大学生融合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通过支医支教、科技帮扶等“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到基层、到艰苦环境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

四、结语

从青年主体观的视角看,枢纽型组织是高校共青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构建新型团青关系的有益尝试。而构建枢纽型组织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尊重青年主体地位,利用高校共青团的社会链接和资源整合功能,将高校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大学生的引导和培育有机统一起来,并找到一个平衡点,以避免单位化组织对青年大学生自主个性的过分挤压,同时又让不断发育的青年自组织能够直接作用于高校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列宁.列宁全集:第8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05-04(1).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青年运动决议案[EB/OL].[2014-02-19].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27/66627/4489279.html.

[5] 新华网.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3-05-04)[2013-12-03].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5/04/c_115639203.htm.

[6] 中国共青团网.全面加强团的建设,更好地带领亿万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建功成才——胡锦涛在共青团十三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EB/OL].(2007-04-18)[2014-02-26].http://www.gqt.org.cn/695/gqt_tuanshi/gqt_ghlc/his_wx/his_wx_1990_2002/200704/t20070418_19815.htm.

[7] 胡锦涛.在同共青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共青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03-08-08(1).

[8] 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 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续写新光荣[N].人民日报,2013-06-21(1).

[9] 王鹏.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枢纽型组织构建——以共青团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5):34-35.

[10] 刘海春.依靠群团力量,破局“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N].南方日报,2012-03-03(A11).

猜你喜欢

枢纽共青团大学生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枢纽的力量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大学生之歌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