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柔性管理在MPA管理中的应用 *

2014-04-17

关键词:柔性理念管理

王 艳

(苏州大学 MPA教育中心,江苏 苏州 215123)

现代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最终实现自我管理。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国家鼓励MPA教育的发展,给予MPA入学和招生政策上的优惠,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受研究生教育。当前MPA学员呈现出价值观念多样化、主体意识增强、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高校传统的以管理者为核心、以规章制度为手段,强调服从遵守上施下效的刚性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实际情况。因此高校需要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努力适应新形势、抓住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柔性管理这一源于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在尊重客体多样性的基础上,以客体为中心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客体自身潜能,实现自我的管理和超越为高校MPA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途径。

一、柔性管理的概念辨析

柔性管理既是管理理念又是管理模式,对于柔性管理概念的界定目前存在模糊和不准确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本质可以通过与其它事物的对比体现出来。本文将其与“人本管理”“权变管理”和“刚性管理”加以比较,从而探究柔性管理的本质和内涵。

一些学者将柔性管理等同于人本管理,厦门大学余绪缨教授认为,“柔性管理本质上以人为本,也可称之为人性化的管理”[1]这些学者将柔性管理看做是在尊重个体人格独立和尊严前提下,实施分权化的管理。实际上柔性管理与人本管理是在理念上存在部分相同,但柔性管理关注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贯穿于组织生产、经营、战略、人力资源等各方面。而人本管理关注组织内部,仅仅适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适用对象则包括组织所有类型成员。权变管理是企业为应对外部不断变化的环境而提出的管理理念,一些学者将柔性管理定义为“企业在竞争环境难以预测情况下,快速反应,不断重组资源获得竞争优势和利润的管理模式”[2]。但是,柔性管理适用于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是企业超前型主动应对环境变化的管理。而权变管理是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后作出的反应,主要由企业的管理者提出应对策略并没有员工的参与。刚性管理相对于柔性管理是另一种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基于“经济人”的假设,适用于低层次员工,重视规章制度作用的静态管理。而柔性管理是基于“复杂人”的假设,适用于高层次员工,重视企业文化价值观等建设的动态管理。

通过对比,柔性管理是以知识型员工为根基,从员工的行为和心理规律出发,强调依靠人性解放、权利平等和精神激励等方式,激发员工的自我管理和创造精神,适应和引导市场变化以提高竞争力的管理活动的总称。

二、MPA管理中柔性管理的缺失表现

MPA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多数国家培养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公共管理人才的途径。学员以社会工作人员为主,学习形式以周末授课为主。目前国家大力发展专业硕士的招生和培养,在“十二五”末实现和学术硕士各占50%的目标。因此MPA的招生规模会不断扩大,给高校的管理也带来挑战。

(一) 人本思想缺失,忽视学员的主体地位

柔性管理强调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与动力,在管理过程中要从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出发。目前在MPA的管理中缺乏人本的理念,管理者更多运用规章制度去约束学员,存在制度管理作用的泛化。在管理目标上存在抽象化和格式化倾向,学校的管理目标从社会对人才的准则出发,但忽视学员个性需求的管理目标与个体目标无法统一。

(二) 管理手段单一,忽视学员情感需求

柔性管理强调满足学员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对学生以激励手段为主。目前由于MPA招生人数的激增,高校为提高管理的效率,在管理中往往采用上传下达和容易操作的行政命令手段[1]。通过“管、控、压”的手段来管理学员,至于学员的想法意愿和管理的效果则很少考虑。在沟通忽视横向的交流和学员的情感需求,在管理手段上忽视对学员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的作用。

(三) 管理缺乏权变效应,抑制创造精神培养

柔性管理强调管理对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组织的管理目标。在传统的管理中存在制度管理作用的泛化,将制度编织成一张大网无处不在,使学员在制度范围内行动。这些制度强调服从性、计划性、统一性,重视定量的评估。在制度的执行中片面强调其刚性一面,忽视管理的柔性软性。这种管理忽视了学员的个性、心里、需求和素质的差异性。采用千篇一律程序化和公式化的手段抑制了MPA学员的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

三、柔性管理在MPA管理中的作用

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的解放和发展精神生产力。柔性化的管理理念与强调人文关怀激发学员创造性的管理理念高度契合,在MPA的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 柔性管理适应了MPA管理工作日益复杂的现实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MPA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教育主题不再是培育少数的社会精英,而是要面向大众面向社会。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阅历和不同价值观念的人进入高校, MPA的学员素质状况日益呈现出多层次性。由于MPA学员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一定程度上将自己视为高等教育的投资者。MPA管理中面临管理幅度增大、管理难度增强、管理手段落后和管理人员精力有限的状况。而柔性管理鼓励开发学员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激发学员的创造力,可以很好的解决目前MPA管理中遇到的窘境。

(二) 柔性管理适应了MPA教学组织结构与特性的内在要求

MPA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公共管理方面的专业型人才、提高学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目前国内高校的培养主要以学科为导向型的培育模式为主,能力和问题导向的模式为辅。大多数的MPA专业设置在高校的政治学、行政管理学或者各种管理学院中。因而在培育过程中专业知识的学习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而理论联系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却不足。采用柔性教学管理模式可以发挥学员的创造性,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来开设课程,而不是让学员来被动适应学院的课程设置。同时柔性管理激发了学员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管理的创新。

(三) 柔性管理契合MPA管理学员的情感需求

MPA的学员大多是具有一定社会阅历和社会地位的人。他们在高校的学习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提升空间,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自我的价值。传统高校管理片面强调学校的主体地位、权威性、等级性和各种行为的规范性,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4]。在MPA的管理中传统的管教模式显然会引起学员的反感甚至抵触。MPA研究生不仅要面临学业的压力,还有社会的竞争和工作、生活的压力。在管理中应更加关注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情感的需求,学校的管教控制行为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压力。因此采用柔性管理的理念,将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服务者可以更好实现管理目标。

四、柔性管理在MPA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一) 树立“以生为本”理念,融入柔性管理思想

柔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通过对学生实施人性化教育、个性化培养,达到隐性育人、环境育人的效果。因此管理主体要充分认识到实施“柔性管理”的内涵和必要性,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差异,宽容学生的错误,注重学生的参与。更多地给学生以信任、激励、提醒,增强学生的信心和成就欲望,突出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保证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功能的有效发挥。在MPA管理中遵从为了学员、尊重学员、理解学生的原则[5]。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应当从学员的需求出发,征询MPA学员的意见根据特定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

(二) 构建科学合理的MPA管理柔性机制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备的MPA管理机制,使柔性管理发挥整体功能。第一,制定柔性规范、创造适宜的管理制度。有了柔性规范就可以充分发挥MPA学员的个性,培养学员积极进取、自我超越的创新精神,使学员形成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时用这种时代精神来融合学员的理想、信念、作风、情操。第二,制定柔性决策,管理者在管理中要运用民主、科学的柔性决策方式。培养学员的主人翁责任感,使管理目标和学员的个人发展目标契合。

(三) 构建一个柔性的MPA管理评价体系

评价在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实现管理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对于被评价者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起到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并影响被评者以后的行为。传统的学员管理工作中推崇定量的评价体系,其目的是为了要客观、准确地对学员的表现以及学员组织管理活动的效果做出判断,但是过分地追求量化,反而与客观、准确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学员工作柔性管理主张进行模糊性的评价。传统的学员管理模式重视学员行为的量化。从学员论文发表数量、课题数量等指标来评价学员。在MPA管理中应采用模糊型评价,从学员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角度来评价学员。尊重和信任学员,使学员积极地参与到评估活动之中来,可以提高学员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学员的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也可以使评价结果对学员更能起到促进作用。

(四) 无为而治,创新MPA服务模式

柔性管理要求高校的MPA管理人员从“严格的管教者”转变为“学员成长的服务者和引导者”。建立一个以学员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以社会为依托的服务体系。服务内容上,要以MPA学员的职业发展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重点。服务方式上,减少质疑、催促和管教,MPA管理人员要给予学员足够的自我管理空间。服务手段上,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知识,充分发挥网络及媒体的作用。始终围绕着“人”这一中心来加强行政建设。组织建设上,要多多体现对学员的关爱,如更换职务名称,把管理人员称为辅导教师,增建心理咨询室。制度建设上,要把命令性、强制性口气转变为商讨、研究、引导性口气。队伍建设上,要把那些德才兼备、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教师充实到MPA管理队伍中来,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只有在行政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为MPA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

我国的MPA教育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不断的挑战。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已经不能适应管理的需求。引入柔性管理理念和模式对我国高校创新MPA管理手段有重要意义。充分尊重MPA学员的主体性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既节省了管理成本的投入又提升了管理效率。柔性管理也存在自身的缺点,高校管理不能走极端的路线。倡导柔性管理不是全面否定和取代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刚性管理。在MPA管理中应倡导“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发挥各自特点更好地服务MPA学员。

参考文献:

[1] 余绪缨.柔性管理的发展及其思想文化渊源[J].经济学家,1998(1):86-92.

[2] 许利民,张子刚,程斌武.企业管理的新模式——柔性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12-113.

[3] 林正游.试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1):54-57.

[4] 唐习华,周立新.柔性管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与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5):35-38.

[5] 郑勇.柔性管理: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与行动[J].江苏高教,2006(1):86-88.

猜你喜欢

柔性理念管理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