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永词中的景物描写浅析*

2014-04-17陆立玉

关键词:柳永意境色彩

陆立玉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等教育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柳永是北宋词坛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开一代新风的“词家巨手”。他的词作涉及内容广泛,其中很多词作中都涉及到景物描写:或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上片叙事,下片写景;或情随景转;或情景交融。在柳永的笔下,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千姿百态,而且在描写的对象、画面的布局、色彩的选择及意境的营造上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一、描写的对象

纵观柳永的写景之词,其中描写最多的是秋景、黄昏景。

例1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红愁。(《雪香梅·景萧索》)

例2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斗百花·飒飒霜飘》)

例3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少年游·参差烟树》)

例4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满江红·暮雨初收》)

那秋色中孤独飘忽的碧色烟柱、秋风中上下飞舞的斑斓落叶;飒飒的秋霜、深锁的长门、透着微寒的帐幕、浓霜覆盖的菊蕊;苍茫的暮色里如烟的杨柳、凄迷的灞桥;秋风中疏淡如烟的水蓼、带来阵阵凉意的萧索的苇叶;还有那飘黄的梧叶、残照的夕阳、黯淡的飞云、濛濛的微雨、断桥、幽径、衰草……它们在秋风里,在黄昏的背景里,构成了一幅幅荒凉、凄清、寂寞的画面,再加上号角的哀鸣、胡笳的悲咽、秋蝉的嘶鸣、断鸿的哀号以及那在残阳里回荡的断断续续、稀稀朗朗的杵柞之声,还有那寄寓无限离愁的声声羌笛和岸草间凄凉的“切切蛩吟”……给本已萧瑟的秋色又抹上了一层惨淡、凄凉的色彩。

当然,柳永对秋景、黄昏景的偏爱,也与他早年流连坊曲、中年功名屡遭挫折、晚年游宦漂泊的经历有关。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坎坷、人生的失落,使柳永的内心充满了悲怨和孤苦。由秋色秋声以及日暮黄昏构成的景象,或荒凉、凄清、寂寞,或灰蒙、低沉、压抑,与诗人感伤忧郁的情绪正相契合,极易引发作者内心无限的思绪。

二、画面的布局

在画面的布局上,柳永笔下的景色描写也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一是章法上的层次分明,二是虚与实、动与静的和谐搭配。

章法上的层次分明源于作者在景物远近、角度安排等方面的匠心独运。请看其《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的写景,词中呈现的是这样一幅图画:高高的危楼之上,一人临风而立;放眼望去,如茵的春草、迷蒙的烟光、残阳的余晖依次尽收眼底。作者由近及远,犹如在读者眼前打开了一幅形象的画卷。

选定一个画面,通过视线的移动依次描写四周景物,层次丰富,意境更见深远,这是中国山水画的常用章法。柳永将其巧妙地运用到景色描写中:固定观景的立足点,通过对不同方位、距离景色的观照,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立体性。

例5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相笑语。(《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全词集中描写了作者在浙东一带舟游的所历所见和自身的凄苦心境,本段为第二片,写途中之所见。作者先勾勒远景:岸上在风中闪动的酒帘,烟霭朦胧中隐约可见的村落,村落间点缀着的几排霜树。接着转写江中:残日映照江面,渔人“鸣榔归去”。接下来却见:浅水滩头,芰荷零落;临水岸边,杨柳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透过掩映的柳枝,岸边一群女子正浣纱归来,她们触动了诗人心底那根最敏感的神经,顿生羁旅行役之感。全词由此自然转入到下片抒写去国离乡的感慨。整个画面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色有声。

章法上的分明还与作者善于通过角度变化描写景物有关。试看下面这首词:

例6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破阵乐·露花倒影》)

这首词的开头几句真切地描写了金明池的优美景色:含露的鲜花池中显出清晰的倒影,烟霭笼罩的草地一直延伸到碧绿的池边,岸边垂柳飘拂的树上系有许多争奇斗丽的彩舟龙船;抬头望去,池上的仙桥凌波而起,雄跨池上,直通水殿;远处,池上正上演花样繁多的百戏,变化莫测,花光满路,乐声喧空。作者多次变换描写的角度,由近及远,由下而上,有景有人,有声有色,动静相谐,疏繁相间,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写了节日的缤纷绚彩,渲染了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

柳永笔下的景色描写不仅层次分明,而且注意动静、虚实的和谐搭配,如《满江红·暮雨初收》在“暮雨初收,长川静”的背景下描写“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的景象;《诉衷情近·雨晴气爽》在“雨晴气爽”、“残阳里”的大背景下写“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的微妙情状;《女冠子·淡烟飘薄》在“淡烟飘薄”的背景下描写“夏云忽变奇峰”、“涨新萍绿鱼跃”的细致物态……动静结合的描写,使画面充满生气。而《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通过对别后情景的设想,恰到好处地映衬出词人的羁旅之苦:小船离岸远航,词人也酒醒梦回,清冷的晓风吹拂着岸边萧疏的柳树,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倍增眼前断肠人的凄凉。《满江红·暮雨初收》下片则更是通过回叙白天旅途所见桐江“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的迷人景色,与上片清冷萧瑟之景形成强烈对比,使全词在凄凉的基调上爆出了几点喜悦的火花,读来更加委婉曲折,荡气回肠,撼人心扉。

三、色彩的选择

瑞士学者约翰内斯·伊顿曾说过,“色彩就是生命,因为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就像死的一般”,“色彩向我们展示了世界精神和活生生的灵魂”。可见,在诗词作品中,色彩饱含了作者特定的情感和意义,是作者用来渲染氛围从而达到抒情表意效果的技巧。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色调,所传达出的是作者不同的内心情感:鲜艳明媚的色彩让人感受到的是作者内心热烈欢快的情感;而阴冷晦暗的色彩更多传递的是作者内心伤感之情;光度较强的暖色常常带给人温暖的感觉,而光度较弱的冷色给人的感觉则是寒冷的。此外,色彩还有颜色虚实之分。所谓虚色,就是虚设,即它不描绘具体对象的颜色,但可以唤起人们对实色的联想;所谓实色,即是描绘对象的真实颜色,它能给人以具体形象之感。

柳永的写景词,在色彩的选择上呈现出明显的特点:以俗艳闺情为题材的词色彩多浓艳,羁旅行役词则色彩偏于黯淡;前者大量使用实色、暖色,后者则更多虚色、冷色。试看其俗艳闺情词中的色彩:“垂杨绿映,浅桃浓李夭夭,嫩红无数”(《夜半乐·艳阳天气》)、“垂杨艳杏,丝软霞轻”(《内家娇·煦景朝升》)、“艳杏烧林,缃桃绣野”(《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淡烟残照,摇曳溪光碧。溪边浅桃深杏,迤逦染春色”(《六么令·淡烟残照》)……轻垂的绿柳、碧绿的溪水、粉红的桃花、艳丽的杏花,将春天的郊外装点得格外明媚、秀美,烂漫宜人。再如“断霞散彩,残阳倒影”、“露荷烟芰满池塘,见次第、几番红翠”(《玉枕山·骤雨新霁》),五彩晚霞辉映着残阳的倒影,加上红色的荷花,白色的菱角花,还有滚动着雨滴的翠荷,勾画出了夏季雨后清新如洗的景象,设色鲜明,视觉冲击力较强。其他如“叶剪红绡,砌菊遗金粉”(《甘草子·秋尽》)、“花英坠、碎红无数。垂杨漫结黄金缕”(《归去来·一夜狂风雨》)、“云淡天高风细。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佳人醉·暮景尔萧雨霁》)、“榆钱飘满闲阶,莲叶嫩生翠沼”(《诉衷情近·幽闺昼永》)、“绕岸垂杨。红楼朱阁相望”(《如鱼水·轻霭浮空》)、“繁红嫩翠。艳阳景,妆点神州明媚”(《长寿乐·繁红嫩翠》)、“火云初布。迟迟永日炎暑。浓荫高树。黄鹂叶底,羽毛学整,方调娇语。薰风时渐动,峻阁池塘,芰荷争吐”(《冠子·火云初布》)、“波暖银塘,涨新萍绿鱼跃”(《女冠子·淡烟漂泊》)……均使用了大量的颜色词。

从柳永俗艳闺情词中的景色描写可以看出其对颜色的选用很讲究,总体来说,红、绿、金三色使用频率较高。这三种色彩均属暖色,鲜艳明亮,但在很多时候,这些触目可见的颜色更多地是衬托了词人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惆怅、对心上人的刻骨思念以及对生命的淡淡哀伤。多用艳色,以乐景衬哀情,这是柳永所钟爱和擅长的,景愈明则情愈哀。

同是抒写哀情,柳永羁旅行役词中的色彩则偏黯淡,且多虚色、冷色。你看那黯黯暮云、沉沉旷野:“楚乡淮岸迢递,一霎烟汀雨过”、“望处旷野沉沉,暮云黯黯”(《安公子·长川波潋滟》);茫茫烟水、夕阳残照:“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断鸿声里,立尽斜阳”(《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还有那千里烟波、沉沉暮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寒蝉凄切》)……虽不着一色,但在那灰暗、苍茫的景象背后,作者内心的凄楚却一览无遗。

在羁旅行役词中,柳永尤其喜欢运用这类凄楚、苍凉的意象,请看下例:

例7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戚氏·晚秋天》)

例8 暮云芳草,伫立空残照。(《诉衷情近·其二》)

例9 楼锁轻烟,水横斜照,遥山半隐愁碧。(《倾杯乐·楼锁轻烟》)

例7中,萧条兰菊、零落枯叶、萋萋烟草、渺渺残烟,烘托出无语对斜阳的倚楼人难解的愁结;例8中,在暮云、芳草与夕阳、残照的暗色调景象映衬下,词人独立于夕阳中,无边愁情也慢慢扩散开来;例9中,楼台、江水、远山,本是大自然的美好景色,但在词人的眼里,轻烟锁住了楼台,斜阳横照着江水,远山又半隐在一片伤心的碧色中,一切都被词人涂上了一层愁色。

四、意境的营造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是中国古代文人努力追求的一个审美目标。

柳永也不例外。柳永词中的景物描写以情景交融的表现美、虚实相生的结构美、苍凉深邃的情韵美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又一个优美深邃的意境。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一个优秀的作家,就是在作品中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或景中藏情,或情中见景,或情景并茂。正如清人王夫之所言:“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

柳永正是这样的一个“巧者”,他词中的情与景非常和谐、自然地交融到了一起。比如《卜算子·江枫渐老》,词中先写登临所见暮秋黄昏之景,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再写由景所引发的“伤怀念远”、“新仇旧恨”之情,景象的高远冷落与相思悲愁的情绪交融到一起,使意境呈现出渺远苍凉的特点,更显得情意深浓;在《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中,那种“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和离愁别恨与“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的景色是那样的水乳交融;而其《竹马子·登孤垒荒凉》中,那黄昏的霁霭、零乱的冥鸦、悲凉的画角,还有那渐去的残阳,是那样的萧索,与作者天涯羁旅的愁苦、人世兴衰的浩叹更是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柳永的词不但具有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而且其意境营造具有虚实相生的结构美。古人曾经提出“全局有法,境分虚实”的主张,即把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把其中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实境指直接描写的景、形、境;而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读书作文谱》)

柳永词中营造的意境,就特别具有这种虚实相生的特征,其名篇《雨霖铃·寒蝉凄切》就是典型之作。《雨霖铃·寒蝉凄切》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老题材,作者先通过大量的实景描写来渲染氛围,融情入景,暗寓别意;接着写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兰舟催发”、执手无言,刻画出人物的形态;然后由实入虚,先设想别后的难期再见,烟波千里,暮霭沉沉,天高地迥;接着重彩浓抹,极力渲染别离之痛——“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所创设的辽远苍茫和寂静凄清的景象,进一步深化了离愁之深,别情之痛,读之令人郁悒。全词由写实升华到写虚,虚实相生,各展所长,且全词又能紧扣“别离之痛”,缠绵悱恻而又一脉贯通,匠心独运,实属难得。其他如《竹马子·登孤垒荒凉》、《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引驾行·红尘紫陌》、《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等词也都通过虚实交错的布局,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特定环境中活动变化的过程,情景相生,虚实相应,使全词的结构变化万端。

苍凉深邃的情韵美是柳永词意境营造的又一特征。所谓情韵也即“韵味”,指意境中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柳永的许多写景词常常在情感内核的聚集、时空背景的设置、景物的安排及表现技法上独具匠心,从而营造出苍凉深邃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纵观柳永的写景词,其情感内核毫无疑问是悲愁,与此相一致,秋天、黄昏、山村、旷野、水泽、江林等则构成了其笔下人物活动和情感抒发常用的时空背景,而秋色里如血的残阳、青袅的孤烟、衰草败柳、荒丘野径、暮云烟波、霜风骤雨、蛩吟蝉鸣等,再加上铺叙、点染等手法的运用,使他的词充满了淡远、深邃、苍凉的意味。

比如,《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开头所铺排的风轻蘋老、露冷梧黄、烟水茫茫的萧疏景象,深邃迷蒙,凸显了苍茫冷落的气氛;接着由景即情,抒写因秋景而触发的悲秋情绪和怀人情感;下片以“难忘”二字承上启下,继续叙写对故人的思念以及音讯难凭、见而不得的落寞情怀;收尾三句以景结情,以断鸿的哀鸣来衬托自己的孤独惆怅,可谓妙合无垠、声情凄婉,尤其是“立尽夕阳”四字,在这幅秋景中注入了行客自身的感情色彩,藉以透露相思之意、怅惘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则先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灞桥全景图:如烟的杨柳、横卧的灞桥,苍茫的暮色。如此凄迷的灞桥暮景,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诗人内心深处刹那间升起的一抹淡淡的哀愁,触摸到了诗人一颗不平静的心——天涯羁旅之叹、历史兴亡之感。换头两句以灞桥为中心,展现了一幅更为广阔的画面,使词境更加凄清而又无限延伸。结尾再回到眼前,从听觉的角度写离愁,最后以“独自凭栏桡”陡然收煞,依依难舍的别衷、孤身飘零的苦况尽在“独自”二字之中。这样的词境,在柳永的词中比比皆是。

总之,柳词以其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的美感特征,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成为抒情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成为许多文人作家的艺术至境追求。

[1] 柳永.柳永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 唐圭璋,周汝昌,叶嘉莹,等.唐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3]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 赵建刚.柳永词中的悲剧情节[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2):14-16.

[5] 胡琳.论柳词渺远苍凉意境的营造[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20-23.

[6] 马晓东.从色彩运用看古典诗词的审美情韵[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2(4):152-153.

猜你喜欢

柳永意境色彩
柳永·望海潮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从“柳三变”到“柳永”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