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盛阳衰:教育“女性化”倾向下的危机

2014-04-17罗福益罗冬梅

教育与考试 2014年1期
关键词:女性化男女智力

罗福益 罗冬梅

2013年8月,民间公益组织“妇女传媒监测网路”发布了《还女生平等——2013年“211工程”学校招生性别歧视报告》。2013年9月,5名女性向教育部联名举报11所“211”大学违背教育部规定,有歧视女性考生行为。与此同时,11名女律师也向教育部提交信息公开申请,询问部分高校的招生章程是否经过教育部批准,并要求教育部就如何处理高校违规行为答复。最近,教育部就高考招生总体情况、教育部和高校的权限以及男女差别录取的原则做出回应。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和媒体的持续关注,《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新华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今年高考的女生报名比例和录取比例〔1〕,以及分析部分高校实行差别录取的缘由,让我们自然联系到一个更为传统的问题——我国教育中的“阴盛阳衰”。

一、“阴盛阳衰”现象的具体表现

教育领域中的“阴盛阳衰”是指教育中女生的学业成绩(主要为考试分数)普遍较优于男生的现象。这一现象由来已久,较早的相关报道有:《中国青年报》1996年8月21日《高考“女状元”多是喜是忧》;《华商时报》1997年1月3日《上海多数重点高中“阴盛阳衰”》;《中国青年报》1998年8月12日《娘子军分数领先》;《北京晨报》2002年11月6日《高考成绩“阴盛阳衰”?》等。这些报道主要反映了近年来高考中“女状元”的比例高于“男状元”的比例、高考中女生整体成绩优于男生,以及部分重点高中和高校女生多于男生等现象。

据统计,1978-1998年中国高考女状元约占36%,而2000-2012年这一比例上升为52%。〔2〕在文科中女生优势更为明显,根据中国校友会发布的《2009年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数据,1999-2008年文科女状元人数比例约为男状元的两倍,约占66.24%。同时,重点大学上线女生的比例不断扩大,甚至一些高校的部分专业出现“男生荒”。部分重点高中也出现女生人数大幅超过男生的现象。资料显示,2006-2007年高等学校获得国家奖学金人数男女比为1:2.01。〔3〕此外,女生不仅在学业成绩方面优于男生,而且在中小学学生干部中女生也大大多于男生。这些被统称为教育中的“阴盛阳衰”现象。

二、“阴盛阳衰”现象产生的根源分析

教育中“阴盛阳衰”的现象从被提出伊始就引起了广大教育学者的关注和反思。扈中平认为造成我国教育“阴盛阳衰”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女性入学率的上升;女生特有的妇女命运感;女生成熟比较早;女性某些性格上的特点;中学男女教师比例的失调;考试制度的某些弊端。〔4〕扈中平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而其原因分析也是比较全面的,很多研究者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然而,教育中“阴盛阳衰”现象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已有研究虽然对其产生原因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但只是对原因的简单罗列,而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因而,这种原因分析看似面面俱到,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揭示“阴盛阳衰”的问题实质。从学生内部条件和外部影响因素两方面来分析造成这种“阴盛阳衰”现象的原因,便可去伪存真,从而得出造成“阴盛阳衰”的根源。

学生内部条件可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男女在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智力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数学能力、语言能力和空间能力等方面。一般说来,男性在逻辑思维能力、发散能力、动手能力、空间视觉能力和数学能力等方面存在优势,而女性则擅长于形象思维、短时记忆和语言学习等。在非智力方面男女的差异则更为明显,男性一般表现为意志坚强、活泼好动、冲动性强、宽容责任、勇敢果断等个性特征,而女性则一般表现为温柔体贴、细心顺从、文静懂事等性格特征。但是,虽然人的内在条件存在性别差异,但无论是智力方面还是非智力方面男女都各有所长,并不存在哪一种性别的智力或者性格更优越。总的来说,男女的不同智力和性格特点将使其在学习不同知识和发展不同能力上发挥不同的优势。因而,人的内在条件的影响是天然中立的,并不倾向于男孩或女孩,客观上并不造成“阴盛阳衰”。

同时,将女性发育较男性早视为造成“阴盛阳衰”原因的观点也有待商榷。虽然女性的青春期较男性早1-2年,但是在青春期中后期男性发育速度显著快于女性。陈芝秀等在较早的实验研究中就发现初二以后男生学业成绩反超女生〔5〕,国外的一些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这就说明虽然女性发育较男性早可能对男女学业成绩差异产生影响,但其效果并不十分显著,且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并不表现一致的影响。

从外部因素上考察可能造成教育中“阴盛阳衰”的现象的原因。首先,女性获得了平等的入学机会。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女性的受教育权获得了重要的保障。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小学男生和女生的净入学率为99.85%和99.86%。同期,高中毕业生7,915,046人中女生数为3,863,772,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8.82%。女性受教育人数比例的增大必然导致女性中优秀学生比例的提高,这就为女性在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等竞争中获得与男孩同等成就提供了先决条件。

其次,女生的生存危机感较强。目前,虽然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男女性别歧视的社会文化和社会机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歧视妇女的社会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女性在就业、升迁等方面依然处于不利地位。这就迫使女性倍加努力,以求在与男性竞争中不处于弱势地位,而勤奋是获得优异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尤其如此。这就为女生在学业上获得与男生同等成就,甚至更高成就创造了条件。另外,越来越多女性取得成功使女生对获得与男性同等成就的信心增强,独生子女家庭增多使得女性受到与男性同等的期望和关注等也是女性学业成绩提高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权利的发展是女性获得和男性同等学业成就的重要原因,这是积极的影响。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更多的只是使得女生获得和男生同等的学业成就的原因,并不是造成“阴盛阳衰”的根本原因。那么,造成教育中“阴盛阳衰”现象的更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有研究者认为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调是造成我国教育中“阴盛阳衰”的重要原因。在女性教师占绝大多数的校园环境下,女生温柔、细心、体贴、听话、懂事等性格特征使其更容易受到欣赏、青睐和重点培养,而男生活泼好动、调皮勇敢的性格特征则容易受到抑制。同时,国外也有研究表明同性教师教学对学生学业成就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根据教育部统计资料,2000年我国普通中学女教师比例为41.38%,2012年初高中女教师比例分别为50.92%和49.05%,2000-2012年间中学女教师比例也大致在40%-50%。因而,中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调可能是研究者基于个别学校的现象或者是其主观臆断得出的判断,所以其对“阴盛阳衰”的影响的结论也就值得商榷。虽然将中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调认为是造成“阴盛阳衰”的原因有失偏颇,但研究者所指出的我们的教育者更喜欢女生细腻、喜静、听话、懂事等性格特征却是客观事实。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只是表象,我们进一步研究就会发现当前我国的教育价值取向是“女性化”的,女生的性格和智力特征使得女生在学校更容易受到青睐,相反男生则受到抑制,这可能是造成“阴盛阳衰”的深层原因。

多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轰轰烈烈,但直至今天事实上我们实行的仍然是应试教育。考试内容以知识性目标为主,学业考核唯标准答案是从,忽视能力目标的考核。整体而言,我们的考试是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思考,重求同轻求异,重重复轻发现,重模仿轻创造,重收敛轻发散,重标准轻灵活。〔6〕在这种背景下,学校课程设置以文化课为主,而综合实践课程、实验课程等则不受重视。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教学模式单一,强调死记硬背、重复练习和简单模仿等机械记忆的方式来习得知识以应付考试。学校教育和管理方式也就表现得强调顺从,认为只有按照老师要求做的才是好孩子,并制定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因为唯有如此学生和学校才更有可能在应试中获利。很显然,安静、耐心、专注的女生较之天生好动、精力充沛、容易冲动的男生更能适应这种“乖孩子”的教育方式。考试指挥棒指引下的我国教育,无论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还是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是对女生有利的。这是造成我国教育中“阴盛阳衰”现象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说,我国当前的教育方式是一种优先淘汰男生的教育方式,“阴盛阳衰”实质上是教育“女性化”倾向掩盖下的深层次的教育不公平。

三、“阴盛阳衰”现象产生的本质分析

当前我国教育从学校管理到评价方式、从教学模式到课程设置等诸方面都是有利于女生发展的。“乖孩子”的教育价值取向更加符合女性的智力和非智力特征,女生在这种教育下更容易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这种优先淘汰男生的教育,强调记诵的教育和考试制度使得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的男生在这种竞争中处于弱势,因此就较难顺利考上大学,或者不能进入理想大学,进而失去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即使有幸进入大学学习的男生也可能因其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而使其原有性格特质“女性化”,从而制约其发展潜力。这就使得很多男生失去或弱化其原有的发展机会,这便是教育所导致的男孩危机。

有学者提出男生危机是个伪命题〔7〕,指出女孩子的所有优势在其大学毕业的时候将损失殆尽,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使得女性再一次处于劣势地位。这无疑揭示了社会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但这并不构成“男孩危机”不成立的理由。女生的就业危机不能否定男孩的学校危机的存在,就业的社会不公平也不足以推翻教育中存在的性别不公平。恰恰相反,女性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某种意义上也正反映了当前教育的某些弊端。应试教育使得女性在考试中占据优势,而也正是这种不全面和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使得女生性格和智力上的某些特质得到了强化。在教育中,女性性格和能力上的一些弱势不仅没有转变,反而被进一步放大,而这恰恰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所以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反而更倾向于学业成绩不那么优秀而动手能力较强的男生。因而,从更长远的角度说这种教育方式也会造成女生的危机。

从最根本上说,“阴盛阳衰”现象的根本焦点不在于男女成绩何者更优,其核心在于对当前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思。事实上,只要培养出来的是优秀人才,不论男女我们都应当肯定,因而“阴盛阳衰”的实质问题最终聚焦于当前我国教育和考试制度中的某些弊端。考试的套路化、模式化,教学中强调认真仔细、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忽视想象力、创造力、批判思维和怀疑精神的培养。在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要求有更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等特质,而男性的智力和性格特点可能使其在这些领域占据着优势。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在“考试指挥棒”的导向下注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却忽视和压制了学生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的培养。男生的先天性格和智力优势在教育中损失殆尽,而女生也没能在教育中完善其性格和智力结构,从而使得男女生都面临着危机,而这种男女生的危机事实上也是一种国家危机。

试想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缺失下的唯书唯上式应试教育如何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当我们的教育无法培养出具有高瞻远瞩和深邃洞察力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无法培养出富有批判意识和远见卓识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无法培养出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和第一流的工程师、无法培养出技术精湛和求真务实的技术人员、无法培养出富有血性和勇猛强悍的军人时〔8〕,我们何以应对现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全球挑战?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又何以战胜未来可能入侵的强大而凶悍的敌人?无疑,当前隐藏在我国教育中“阴盛阳衰”表象下的不仅仅是男孩的危机,也是女孩的危机,更是民族和国家的危机!

如果说从前教育工作者常常反思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那么今天,我们同样应当深思一个类似的命题——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断言“你们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竞争是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竞争,归根到底又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能否培养出一流的人才直接关系着我们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因而我们的教育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

注释:

据统计,从1901年到2008年一百多年间78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女性为35人,约占4.43%,自然科学领域获奖者仅为13人,其中物理奖2人、化学奖3人、生理学或医学奖8人,经济学奖则至今没有女性获得者。同时,根据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数据,中国科学院女院士比例为6%,而中国工程院女院士比例为5%。我们除了分析社会性别不平等因素给女性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外,男女在智力和非智力特质上的差异恐怕也不应回避。

〔1〕陈霏菲,李丽.教育部回应高考招生涉嫌性别歧视质疑〔N〕.中国青年报,2012年10月17日.

〔2〕中国校友会.2013年高考状元调查报告〔R〕.中国校友会 网 ,2013年 6月 17日 .http://www.huaue.com/news/2013617121353.htm

〔3〕孙云晓,李文道,赵霞.国家奖学金:绝对“阴盛阳衰”〔EB/OL〕.教育频道·校园周刊,2009年12月26日.http://www.xyzc.cn/edu/xiaoyuanzhoukan/2009-12-26/5745.html.

〔4〕〔6〕扈中平.我国教育中阴盛阳衰的原因分析〔J〕.教育情报参考,2003(5):16-17.

〔5〕陈芝秀,宋立新.中小学男女生学习成绩差异发展阶段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1989(1):62-64.

〔7〕陈冰.男孩危机是个伪命题〔R〕.现代青年,2012(2):30-33.

〔8〕Hmily.中国今天“阴盛阳衰”根源的浅析〔J〕.妇幼健康,2005(11):65-68.

猜你喜欢

女性化男女智力
探究男装女性化时装的色彩运用
男女有别
油画创作中的女性化语言分析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从艺术造型角度探讨观音形象女性化现象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感觉那时男女很平等
一部唐宋词史研究方面的力作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