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技术管理体系现状与对策*

2014-04-17张加林许满贵韩金子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总工程师煤矿安全矿井

张加林,许满贵,韩金子

(1.西安科技大学 安全技术培训中心,陕西 西安 710054;2.西安科技大学 能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1 引言

众所周知,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煤矿技术的创新和进步,而煤矿企业生产“安全为天”的标准要求每个煤矿做到将多种生产和管理技术更好的综合利用起来。而煤矿生产的全过程都有技术管理的存在,并且煤矿技术管理具有超前性、指导性和规划性的特点,对煤矿生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有指导性作用,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并相互适应。因此,煤矿技术管理在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安全生产过程中意义重大。近年来重大事故,特别是恶性事故的发生,由于技术管理不善导致的不在少数,因此,加强煤矿技术管理迫在眉睫[1-3]。本文在煤矿技术管理体系综述的基础上,明确了煤矿技术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职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明确了煤矿技术管理的标准规范,旨在提高煤矿安全技术水平和保障能力,落实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 煤矿技术管理现状

煤矿总工程师是煤矿的主要技术负责人,组织、指导和协调整个煤矿的技术管理工作,是煤矿技术保障体系的“领头羊”,是煤矿企业保障安全、生产得以保障的基础。然而,由于煤矿行政职位设置和煤矿总工程师自身等多种因素影响,煤矿企业技术管理体系不完善或不具备保障安全、生产的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

2.1 煤矿总工程师的职责定位混乱

我国煤矿总工程师职位设置来源于前苏联。在东欧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煤矿企业领导职位设置一般是行政、总务、总工程师。这是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煤矿企业领导职位设置的基本雏形,煤矿企业领导一般由党委书记、矿长和总工程师3 个人组成。但是,当前大多数煤矿企业的领导班子扩大多达10 多个,煤矿总工程师的领导职位多排至第五位甚至更靠后,其职能和作用大大弱化。

煤矿从建设到正式生产,从开拓系统布置、采取什么采掘方式、运输方式、供电方式、通风方式、瓦斯与火、水、煤尘、矿压等事故灾害防治技术、措施,从而把煤炭采出来,离不开安全生产,也离不开以煤矿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保障体系的保驾护航。然而,随着总工程师地位不能被重视,煤矿总工程师提出的技术意见被打折扣,“安全第一”成为空谈,本可以避免的事故、灾害频频发生[4]。

2.2 煤矿总工程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2010 年9 月27 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综合司联合起来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煤矿安全技术“专家再会诊”活动的通知》,决定结果表明总工程师自身的素质不高,自身修养不够,自身责任心不强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机制方面的,但与1995 年至2005 年期间,煤炭类大中专院校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很少到艰苦的煤炭生产一线企业和岗位就业导致长达10 年左右的人才梯队培养空白有直接关系[5-6]。

近年来,我国煤炭开采行业领域管理和技术日新月异。综采机械化和信息化智能控制采煤工艺出现并推广,综合掘进机械化等巷道掘进技术不断普及,液压支柱、综采支架和锚喷、锚索支护等支护技术不断出现,瓦斯先抽后采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连续智能检测等瓦斯治理理念和技术大范围应用。科技的快速进步使得包括煤矿总工程师的技术管理人员不断完善自己的业务知识并提高综合素质。为此,人事部于曾于2005 年9 月27 日印发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 工程”)实施方案》(国人部发[2005]73 号),计划在5 年时间内重点培训包括煤炭在内的5 个领域内300 万名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创新能力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2011 年4 月12 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启动了“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工程”。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决定将三年(2011—2013 年)时间花费在“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工程”的实施上,并且将全国煤矿企业总工程师(包括副总工程师、小煤矿的技术负责人)全部轮流培训一遍,从而深层次强化改善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计划或工程都没能很好的坚持下来[7-8]。

2.3 煤矿技术管理内涵不明确

1997 年5 月7 日,原煤炭工业部发布了《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更加明确了煤矿技术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近年来,随着煤炭工业安全生产、技术发展形势变化,《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 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9 号)专门规定了煤矿总工程师在煤炭采掘接续安排、煤矿水害、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防治方面的职能。另有其他的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也都提到了煤矿总工程师的工作内容。然而,规定过于分散,甚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9]。

3 煤矿技术管理体系内涵

结合《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和目前煤炭工业生产技术发展的具体情况,煤矿技术管理的内容,按矿井管理专业可分为:机电技术管理、“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洗煤技术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安全技术管理、环境保护技术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等;按矿井的类型可分为基本矿井技术管理和生产矿井技术管理,基本建设矿井包括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矿井。

3.1 基本建设矿井技术管理

主要包括编制报批《项目申请报告》、《矿井总体规划设计》、《煤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煤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编写建设过程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单项工程设计、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煤矿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全过程都有技术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3.2 技术改造矿井技术管理

技术改造,即在不提高矿井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矿井部分环节来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安全条件、综合利用、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水平。具体如下:

1)为提高煤矿机械化程度,采用新型机械化设备(包括采、掘、机、运);

2)为实现煤矿合理并且集中的生产,改变生产布局分散、不合理的状态;

3)为提高煤矿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保障能力,改造矿井生产系统的薄弱环节;

4)为提高煤矿生产效率、降低能量消耗,并保证安全生产水平,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淘汰或者更新生产系统中的老、旧以及杂设备;

5)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能力,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方法;

6)为提高煤矿安全设备水平和抵抗灾害的能力;

7)为改善煤矿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8)为提高煤矿经济效益,提高煤炭洗选水平和综合利用水平;

9)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和煤炭的回收率,积极采用或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

技术改造矿井的技术管理,即技术经济评估、论证和申报获批那些拟定采用的新技术、装备和工艺以及在改造的过程中要采用的新方案、设计等,并管理技术改造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技术。

3.3 生产矿井技术管理

1)制定中长期及年度计划,包括煤矿采掘生产、冲击地压、灾害管理、地质勘探、环境的保护等;

2)对煤炭储量和地质勘探的技术管理;

3)对瓦斯抽采、煤与瓦斯的突出预防及“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

4)对煤矿生产水平、采区及工作面的工程技术管理;

5)编制矿井采掘作业规程并实施;

6)推广新技术、工艺及装备并应用;

7)对防治矿井灾害事故(包括水、火、瓦斯、顶板、煤尘、机电等)的技术管理;

8)对洗选煤炭的技术管理;

9)对煤矿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煤炭合理利用的技术管理。

3.4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1)建立煤矿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并逐步将相关制度完善;

2)制定煤矿科技发展短、中、长期计划;

3)管理煤矿科研项目;

4)管理煤矿科技成果;

5)转化煤矿科研成果并快速推广应用;

6)管理煤矿知识产权。

3.5 技术管理组织机构

作为煤矿管理机构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管理机构,为了实现煤矿整体目标和良好的发展,必须服从整个煤矿的管理形式。技术管理机构的形式和特点如下:

3.5.1 大部制管理模式

即在煤矿技术管理与生产管理设置在同一个部门,行政管理方面,由分管生产的副职统一负责;业务管理方面,由集团公司或总工程师与分管生产的副职负责,这种管理模式称为大部制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将技术和生产实际更好的结合起来,将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实际中。但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不足,煤矿生产的特殊性使其要统筹兼顾,不然,会造成“生产带着技术走”的局面,这样就会限制技术的严肃性、客观性和独立性。大部制管理模式一般要分别设置生产、安全、科技、职工教育、洗选等部门,其中生产部门有:通风、生产、地质、测量、机电等专业。

3.5.2 分系统管理模式

即煤矿技术管理与生产管理设置在不同部门,不论在行政管理或业务管理方面,都是由总工程师与分管生产的副职负责这种管理模式称为分系统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会限制技术的严肃性、客观性和独立性。但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不足,煤矿技术和人员相对性的与生产一线脱离,因此,技术可能不能准时、准确地服务于生产。

分系统管理模式中包括生产、安全、通风、技术、洗选、机电、职工教育、科技、地测等部门。煤矿选择技术管理模式的依据可为矿井本身生产能力大小、开采条件等。因此,对于拥有较小的生产能力和简单的开采条件的煤矿一般采用大部制管理模式,相反,则采用分系统管理模式。

4 结语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 号)精神,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加强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提高煤矿企业安全技术水平和保障能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装〔2011〕51 号),从完善安全技术标准、加强安全技术人才队伍管理、健全安全技术管理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明确安全技术管理责任、完善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技术管理决策机制、加强安全技术人才队伍管理等7 个方面来强化安全技术管理职能;从做好技术基础资料工作、夯实预防重大灾害的技术基础、严格矿井设计管理、强化现场技术管理、强化通风技术管理、强化矿井防尘技术管理、强化瓦斯抽采技术管理、强化防治水技术管理、强化防灭火技术管理、强化机电运输技术管理、强化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管理、强化火工品管理等12个方面要求加强安全技术管理;从制定重大灾害防治计划、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工艺等3 个方面要求提高矿井安全技术保障能力。还要求各级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煤矿安监机构加强关于安全技术管理的监督和监察的力度。煤矿企业和有关部门完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推进机制。

在煤矿技术管理体系综述的基础上,明确了煤矿技术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职责以及煤矿技术管理的标准规范,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提高技术管理效率的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煤矿安全技术水平和保障能力,落实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使煤矿技术有序有效的发展。

[1]朱永立.煤矿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J].科技视界,2012,7(19):281.

[2]郑明杰.加强煤矿安全技术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J].总裁,2008(12):36-37.

[3]王艳伟.加强技术管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J].中国科技纵横,2011(7):246-247.

[4]张春祥,聂玉龙,王 然.浅析矿井的安全生产与技术管理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74.

[5]王君辉.加强技术管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J].煤炭技术,2010,29(10):246-247.

[6]付常青.加强技术管理促进煤矿安全生产[J].江西煤炭科技,2010(3):12-13.

[7]王伯平,杨 瑾.关于推进和深化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工程的思考[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3):99-103.

[8]张 莉.煤矿安全培训体系设计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0(28):215-216.

[9]周志利,韩红光,侣 睿,等.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煤,2005,14(2):62-64.

猜你喜欢

总工程师煤矿安全矿井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强化忧患意识,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煤矿矿井技术改造探讨
抓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四大支柱
工匠精神要“薪火传承”——司尔特公司副总工程师陈卫星
关于煤矿安全事故责任追究问题的思考
精益求精,矢志不渝——记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钢
对如何提高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思考
矿井提升自动化改造
临时主要通风机在基建矿井中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