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银行业利润增长问题
2014-04-17聂雪飞
聂雪飞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分行,河南 三门峡 472000)
论银行业利润增长问题
聂雪飞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分行,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其利润增长快慢与经济周期紧密相连,银行业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影响银行利润增长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因素是经济环境、利率市场化、公司治理结构、业务创新等。因此,只有全面分析银行业利润增长的现状,才能客观认识银行业利润的增长问题。商业银行只有正确认识利润增长的周期性,加快转变经营理念,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才能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经济;银行;利润;资本
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问题曾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也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但是近两年银行利润的增长已经与2010年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原因是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宏观经济政策对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等行业的限制与调整等因素,使得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多家银行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准备不足,对存贷款定价摇摆不定,对市场把握不透的情况下,必然会对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带来影响。中国银行业的稳定发展,是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银行业的稳定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对银行业利润增长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客观公正对待银行业利润增长问题,并结合经济发展情况变化,正确判断银行利润增长的趋势。
一、银行业利润增长的主因
(一)股份制改革为银行利润增长奠定了基础
21世纪初,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大幕拉开,先由中国建设银行按照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方针政策要求,开启了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先河,进行了财务重组、不良资产剥离、人员分流、吸引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改革。在各项改革逐步到位的基础上,于2005年10月27日在香港上市,随着中国建设银行在资本市场的上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也先后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登陆资本市场。中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革为银行业面对市场,迎接挑战,取得良好的业绩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此,中国银行业的经营业绩得到了实质性提升。国内16家上市银行,不断强化员工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强化经营管理,注重经营风险防范,把资产质量视为银行发展的生命线,在股改后的经营中,使资产质量得到提升,不良贷款和不良率不断下降,确保了银行业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经营业绩。
(二)经济持续发展为银行业利润增长提供了保障
中国经济从2000年到2011年以来,每年的GDP以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在快速发展,并在经济总量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2008年发生的全球经济危机,对全球金融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唯独中国经济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引下,呈现健康向上发展趋势,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的带动下,银行业自身的资产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生息资本得到扩张,资产质量得到提升,经营业绩得到提高,中国经济的发展为银行利润增长提供了保障。
(三)生息资本规模扩大加速银行业利润增长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积淀了丰厚的经济基础,银行业在中国经济腾飞的过程中,分享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使自身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张。中国建设银行2005年10月在香港上市时,资产规模还不足5万亿元人民币,到2013年底,其资产规模已达15.08万亿元人民币。银行业资产规模的扩大,产生了更多的生息资本,生息资本的增加,给银行业增加了利息收入,推动了银行利润的增长,使银行的经营业绩再上新台阶。
(四)服务和创新是银行业利润增长的软势力
为满足不同客户对银行业的不同需求,中国银行业一方面提升客户服务的满意度,实行综合化经营,拓展业务的外延,优化业务运作流程,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产品创新,丰富产品类型,不断挖掘产品创新能力,使服务于客户的各类新产品层出不穷。进而积极推动银行业的佣金和手续费收入快速增长,成为中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增长的重要来源,形成银行业利润增长的组成部分。
二、银行业利润增长面临的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将大大提高利率波动的幅度和频率,并使利率的期限结构复杂化,从而使我国银行业受到一定的影响。金融市场利率波动通过存贷款、资金交易、投资等利率敏感性业务影响商业银行收益。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利率变动时,因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价值变动不一致,会产生权益差异。这是因为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
二是存贷款利率产生不同步变动时,银行的净利差收入仍会受到影响。
三是在商业周期扩张阶段,长短期利率会出现倒挂现象,即短期利率会高于长期利率,致使银行预期的资产负债利差落空。
受利率波动的影响,资产收益相对于负债成本发生不对称变化,使得银行的收入和资产形成损失,这就是利率风险,主要包括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本点风险和潜在选择权风险。中国银行业由于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严重不对称,面临更多的是重新定价对银行收益的影响。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是否有利,关键是看资产与负债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资产收益的增长要快于资金成本的增长,正缺口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为正面;当利率下降时,则影响为负面。负缺口的影响正好与此相反。利率的波动还可能造成借款人提前偿付借款本息,存款人提前支取存款的情况,这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潜在的选择性利率风险。所以,利率市场化会给银行业的经营业绩带来不确定性。
(二)信贷资金相对趋紧的影响
2013年6月以来,中国房地产企业资金紧缺现象明显,其他大型企业同样出现急需信贷资金支持的现象,整个社会投资下降,在经济下行时期,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非常强。但是,银行为维护客户关系,能满足客户对资金需求的不到20%,且还要实行基准利率上浮。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要得到所需贷款,利率要上浮30%左右。信贷资金成为资源,成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重要纽带,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有二:
一是经济下行期容易产生不良资产,银行在放贷时就会限制个别行业的贷款发放,同时在项目审批上也会谨慎,审批通过率下降。
二是银行业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往往以“增存”来确定贷款新增指标,日均存款不增加,就没有新增放款,贷款成为吸引客户的资源。因此,银行的经营业绩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银行的利润也会增幅放缓。
(三)“影子银行”的影响
我国的“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基本不受监管的情况下,提供民间融资和金融理财产品、证券市场融资、企业股权融资与金融交易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金融行为。“影子银行”在中国发展得十分迅速。但是,“影子银行”对银行业的影响非常明显:
一是“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具有排挤影响,民间借贷的发展,会对银行客户进行争夺,特别是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进行争夺客户的效应更为突出。
二是“影子银行”使银行的存款变得更加困难。虽然我国银行业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但因存款的收益率远不及“影子银行”的回报率,这将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民间融资渠道,给银行吸纳存款带来压力。
三是“影子银行”会带来信贷的过度扩张,从而引起经济的过热和资产泡沫的形成。这对于银行业按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需要限制和调结构的产业进行限制贷款产生不利影响。
三、对银行业利润增长的认识
(一)银行赚取利润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中国建设银行2013年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末的资产规模达15.08万亿元,比2005年在香港上市时4.3万亿元多出了10.78万亿元,年均增长15.7%,负债总额达到14.02万亿元,贷款余额8.24万亿元,中间业务收入为1025亿元,税前利润2755亿元,净利润2151亿元。中国工商银行的净利润为2630亿元,中国农业银行的净利润为1663.15亿元,中国银行的净利润为1569.11亿元。其他股份制银行的利润同样可观。这些金融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追求利润,防范风险,提升经营能力,控制经营成本,给股东满意答卷。那些说银行业只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说法不符合市场规律。
(二)要客观分析银行利润增长原因
中国银行业的收入与西方的商业银行有很大的差异。在国内存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各家银行在市场上比拼存款的增量,其目的是为了更多的发放贷款。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差,成为银行业收入的主要来源,虽然中国的银行业近年来表外业务增长较快,但从银行利润增加的来源看,存贷款利差收入占了利润的主要部分,存贷利差的增加源于贷款规模的增加。而西方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通过理财带来的佣金收入。银监会公布的《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2013)》显示,截至2013年底,商业银行总资产余额为118.8万亿元,比2012年末增加14.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61%,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为68.68万亿元,同比增长9.51%。资产规模的不断增长,带来信贷资产的增加,从而使银行业的利息收入同步增长。
(三)要多角度看待银行利润的增长
我们从总资产利润来看,2011年银行业资产利润率为1.3%,一般制造业这个指标有的可达5%,在资本市场上,我国上市的16家银行的资产利润率位次并不靠前。2012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家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仅为1.1%—1.5%,与西方发达商业银行相比基本接近,特别是与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美国银行等国际性大银行相比,总资产利润率基本相同。因此,不能简单看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每年的利润额都超万亿元,只看利润数字,好似很高,但与国内企业和国外同业相比较,银行业的利润是不高的。
我们再从利差上同国际银行业相比较,就可以明显地看出问题的本来面目。有很多人认为中国银行业是利差高,所以商业银行的利润高。而事实上,中国银行业利差与国外银行业的利差相比并不高。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基本稳定在2.5%—2.8%之间,与西方国际性大银行的净利差基本相同,与“金砖四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3.5%—7%的利差水平相比仍然偏低[1]。中国是一个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金融资本的支持,利息是一个经济杠杆,杠杆作用发挥得越好,对经济的发展支持力度就越大。因此,保持必要的利差水平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
(四)银行业良好的盈利状况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与国家的支持密不可分,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才确保国有商业银行符合上市的条件,并陆续在上海和香港两地完成了上市工作。
换句话说,正是国家的投入,才使国有商业银行有了良好的盈利。如1998年财政发行特别国债向四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2700亿元人民币,1999年中国建设银行将2730亿元人民币不良资产转给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2004年1月汇金公司向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500亿美元,2004年5月中国建设银行在财政部核销569亿人民币呆账,2004年6月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以市场化方式再次向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剥离2787亿元不良资产。这就是中国银行业从过去亏损经营到目前高盈利的背景。因此,五年前全球的次贷危机,很多国家的银行业都深陷其中,唯中国银行业独善其身,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支持银行业股改上市,才保证了中国银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银行业经营收入的一部分也以税收的形式交纳国家,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五)银行业利润增长具有周期性
银行业利润增长是和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同步的。中国建设银行2006年到2010年总资产平均增速为18.7%,利润平均增速为23.5%,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增速为50.9%,而2013年中国建设银行总资产增速为9.3%,下降了9.4%,利润增速仅为11.1%,下降了12.4%,中间业务收入为11.6%,下降了39.3%。这些数据的变化表明,银行业快速扩张的市场环境终结,新的经济环境对银行业发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经济增长的起伏,必然导致银行利润增速发生变化。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到来,中国银行业利润也将下滑。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银行业高利润增长时期已经过去,未来将步入回落期。
四、保持银行业利润增长的建议
(一)经营理念要转变
金融机构要进入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找准市场定位,将市场机遇转化为经营效益,在支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方面,要发挥银行的传统优势和服务优势。对国家规划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水利、通信等重大基础建设项目,以及大型石化、现代煤化工基地、核电、粮食等重大项目都要优先合理安排信贷资源。通过金融租赁、投资银行、造价咨询、现金管理、内保外贷等综合性、专业化服务,为客户节约成本,提升效益。
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银行要做到扶优限劣,抓住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信贷投放,严格把握准入标准。按照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的要求,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要认真研究碳排放权、排污权等交易市场的发展,探索研发配套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银行业要通过差别化政策实现内涵式发展。要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针对不同地区经济结构、资源优势,制定区域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和经营策略。
在金融服务方面,银行业要通过加大创新,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要针对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金融要求,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结合县域金融服务要求推出对接的产品和服务;要创新小微客户批量化经营模式,积极拓展供应链融资、产业链融资、商业圈融资和企业群融资。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等,搭建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实现多方共赢。
(二)经营模式要转型
业务转型是银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加强业务转型,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
首先,要抓好规模扩张模式转型。
规模扩张模式要由存款向资产转变,传统业务要与新兴业务相结合,经营中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在负债业务方面,要从抓存款向抓有效客户金融总量转变,进一步挖掘整合客户潜力,主动引导、合理配置客户资产,做实做大客户金融总量,实现“资金保管者”向“财富管理者”转型;在资产业务方面,要由以信贷业务为主向综合融资转变,实现“资金提供者”向“资金组织者”转型;在支付结算业务方面,要由网点服务逐步向网络服务转变,实现由“传统局部服务”向“智慧泛在服务”转型,积极适应互联网、移动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突破带来的新变化。
其次,要抓好赢利模式的转型。
要减少对利差的过度依赖。在做好支付结算、借记卡等传统业务的同时,要加快业务的综合性、多功能发展,大力拓展投行、保险、租赁、基金、期货经纪等综合化业务,以及金融市场、投资理财、托管、资产管理、养老管理等新兴业务,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实现利润多元化。不断进行业务创新,积极拓展造价咨询、新型财务顾问等业务,改变过于依赖融资型业务的局面。通过产品创新和挖潜增效,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通过创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增加非息差收入来源,实现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达到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目的。
再次,要抓好客户营销模式的转型。
客户营销要改变单一产品和单一渠道的营销模式,营销由单一化向综合营销转变,由单兵作战向公私联动转变,在营销过程中向文化营销引导,使营销向科学途径迈进。营销模式的转型是提升银行市场竞争力和赢利能力的重要措施。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需要新的营销服务模式来推动。因此,银行要重点加强营销支持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客户营销挖掘能力,努力做到由简单的服务向多产品、多功能服务转变,加大产品供应和交叉销售,匹配客户多层需求,通过线上线下便捷的渠道,使客户充分体验和感受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总之,通过产品创新、流程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破解发展与资本约束、规模约束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激发银行持续发展的动力。
[1]赵洋.理性看待银行业利润问题[N].金融时报,2013-12-31(02).
(责任编辑:贾伟)
Banking industry is the typical pro-cyclical industries which reflected in two aspects:the synchronous of profit increas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s banking industry,closed linked with the profit growth speed and the economic cycle.There are many elements affected the profit increasing of banks,the economic environment,rate marketization,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business innov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So we should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anking industry’s profit increasing to recognize the profit increase problem in an objective way.The commercial banks only understand the cyclical nature of profit growth,change the management idea and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nagement mode,they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profit steady increasing and keeping them development safe and soundly.
economy;bank;profit;capital
1003-4625(2014)09-0115-04
F830.1
A
2014-07-26
聂雪飞(1976-),女,河南三门峡人,本科,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