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笛在评剧音乐中的作用

2014-04-17李宏滨

剧作家 2014年4期
关键词:落子情景交融评剧

李宏滨

竹笛在评剧音乐中的作用

李宏滨

竹笛是我国民族管乐四大乐器之一,竹笛又名“横笛”、“横吹”,俗称笛子。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如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地区多有使用并各具特色。如今,竹笛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有所改良,增加了半音指孔及音域。在《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对“笛”的解释与《辞海》的解释大同小异,只是说历代竹笛所流传的笛子种类很多,如竹笛,铁笛,铜笛,玉笛,芦笛等等,后四种都不普遍,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辞海》第142页中介绍笛时,就将竹笛位列笛之首,由此可见竹笛在笛中的重要位置。

竹笛在评剧伴奏中是管乐器的重要乐件之一,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评剧乐队中的竹笛属“邦笛”,音色清脆明亮;曲笛也常用其中,音色优美浑厚,也是昆曲剧种的主奏乐器。竹笛在评剧音乐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变化过程。早在评剧称为“蹦蹦”时期,即“评腔梆子戏”时期,伴奏的主要乐器是唢呐和板胡,那时还没有笛子,1912年前后,以河北唐山为活动中心的“唐山落子”兴起,伴奏的乐器主要是鼓和三弦,也未有竹笛,到了1923年前后,“唐山落子”出关,发展到东北各地,并以沈阳(旧称奉天)为活动中心,史称“奉天落子”时期,竹笛才渐渐进入评剧乐队伴奏之中。后来到了解放以后,竹笛在评剧乐队音乐伴奏中的地位才被确立下来,并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竹笛在评剧伴奏音乐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竹笛用其清脆的音色吸引着人们,具有其它乐器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表现人物轻松、欢快、喜悦等情感心理时更是恰到好处,发挥得淋漓尽致。竹笛还常常以单独演奏的形式在音乐中大放光彩,如在评剧《花为媒》中,张五可在花园中观花时,竹笛就独奏出一段清脆、清新、欢快的旋律,表现出女主人公张五可以花自喻、自美、自夸的喜悦心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第二是表现美丽的景色和欢快的场面、欢乐的气氛 。在这种情况下,用竹笛伴奏也可以大显神威,并以“单出头”的独奏形式,发挥出独有的艺术作用。评剧《白蛇传》有“游湖”一场戏,剧中主人翁许仙与白素贞、青儿在船上相遇。雨过天晴,湖光山色,此时由曲笛引奏出优美的旋律,船夫唱道:“西湖美景六条桥,千株杨树万枝桃。游人尽道西湖好,荡湖的船儿慢慢的摇。”给人以情景交融之感,将人带入如诗如画的美好意境之中。再如评剧《金沙江畔》中,有一段著名唱段“小酸枣”,这段唱也是用竹笛独奏的。演奏者演奏出一段新奇、梦幻般的旋律,表现出人们幻觉之中的悬崖边上,长满了红彤彤、滴溜溜圆儿的小酸枣的美丽景象,不仅让剧中人物收到了“望梅止渴”的效果,而且让剧外人收到了“闻笛解渴”的效果。与此同时,也将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与展现美丽景色融为一体,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第三,中国戏曲 是情景交融的艺术,许多柔情唱段中都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竹笛在评剧伴奏音乐中对表现这种情境交融的意境也具有独特作用。如评剧《伯虎吟》第一幕“春诗”的幕后合唱“不炼金不坐禅”紧接着是唐伯虎的唱段“春风又绿江南岸”。在前奏曲与过门中,均由竹笛奏出优美、喜庆的旋律,表现出春光明媚,春花竞放的美景与主人公唐伯虎春风得意的心态,将情与景融为一体,让人物形象得到更加鲜明生动的刻画,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竹笛作为评剧演奏音乐中的“联合舰队”中的一员,大量的参与合奏,在发挥整个伴奏音乐的丰富性,多彩性方面,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今天,随着人民群众对评剧音乐的追捧与喜爱,迫切需要广大音乐演奏者紧跟时代脚步,更好地发挥评剧艺术反映民众生活,表达民众心声的作用,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竹笛音乐作品,让评剧艺术焕发出更加迷人的艺术光彩,演奏出更加动人的美妙乐曲。

责任编辑 刘 红

猜你喜欢

落子情景交融评剧
评剧《女儿》
情景交融更有效
评剧《花为媒》
评剧《新亭泪》重编之思考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评剧《大山里》剧照
琴(外一首)
银行理财子公司“落子”布局
落子山东,意在全局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浅谈图片新闻标题的意境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