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河即可舍船
——评《极端建构式数学是不幸》

2014-04-17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4年3期
关键词:人脑领悟逻辑

过河即可舍船
——评《极端建构式数学是不幸》

西方近百年的教育,不知成人的学习能力重在理解与实用,孩子则重在记忆与酝酿,一直注重孩子理解能力的激发,所以他们所观照到的是:孩子的理解力不好,因此我们要用比较简单的教材教他。这种思考,正是最大的不尊重儿童,正是以成人的心理特质看孩子,而忽略了孩子与成人的学习能力大为不同。

本文为针对《极端建构式数学是不幸》一文的评论。原文见文末。

王财贵

台湾台南县人,牟宗三先生入室弟子,教育家,儿童读经运动发起人和主要推手。

其实,建构式数学,也不见得就一无是处。

因为数学原来就是逻辑的第一度表现(数学是很接近原始逻辑状态的东西,逻辑本身是不能表现的,它就附随在数学、几何及语文等里面来表现。依牟宗三先生的说法,数学是由逻辑的步位相所形成,而步位相是逻辑的本相之一。)数学的本质是思考的逻辑,而逻辑本来就是步步推进,本来就是一种建构型的学问,所以数学绝对有着建构的性质。以建构来理解数学,本是学数学教学的本色。因此“建构式数学”一观念,是“套套逻辑”,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数学本来即是建构的。

当然,对比于数学,文学和哲学等属于艺术或智能型的学问,就不是建构的,而是渗透的、直观的、领悟的了。一般人,乃至全世界的近代教育学家,总是把两者混为一谈——其实是以前者吞没后者。此所以世界教改屡改不彰,而文化失去方向之故。

数学既是建构的,何以台湾,乃至美国实施建构式数学会失败悲惨至此地步?答云:此非建构数学本身之过,而是这些教育学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把小孩当机器,人脑当计算机在教了。

若让计算机来做数学,它当然是依建构的程序来运算。从里到外,从前到后,永远都是建构的。此乃所以计算机专家会说计算机“笨”的原因了。

但,人脑则不一样了,因为人脑是有“生命”的东西。虽然人脑还是要依“逻辑”来思考,不过,人脑灵活多了,它不必从里到外,从前到后都那样死板。

若要教一个还不灵巧的孩子,譬如说:教一个刚两三岁,刚开始学计数,或者有脑障碍的领悟力低的孩子,或者对一个正常孩子教新的、尚不很懂的单元,则可用建构式来讲解一下,令其能辨析其中原理。这是当机有效的,有时或许是必要的。

这样的教学,我称之为“随机的建构式教学”。这种方法,是每一个老师或家长随时在用的(老师或家长可以回想一下,在建构式还没推广前,您是不是也曾用这样的解析法来对孩子讲解数学?)因为这是人性所在,不知不觉都会用的,易经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只不过没有人特别提出来说有一个叫做什么“建构式数学”的玩意儿而已。

不过,方法,总只是“方法”。方法是一种协助的东西,不可以当主题。一把这方法当了主题,就出毛病了。建构,对计算机与机械来说,是永远的必要的,但对人脑来说,是一个过渡的方便。数学,如果孩子本来就领悟了,会了,就好了。若一时不会,则用建构式来分析讲解,可能比较容易悟入,而一领悟了,会了,也就好了。

当然,如果对一个已经领悟的学生,要求他用建构式重新说明一下,也可以测试他是不是真会真懂。如果真懂的人,一定可以再建构出来。

不过,十岁以下的孩子,因为思考的建构力尚未良好发展,所以往往心中明明懂得的,却说不出来。这时,如要逼他说明清楚,是违反人性的。如他已经会了,只是说不上来,以建构教育的眼光,认为他不行,硬要再用建构式去“建构”他的头脑,让他一直停留在初步的简单的范围里,绕不出去,那就是误人子弟残害儿童了。

小孩子嘛,玩就是了,何苦烦他呢!照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一个孩子在十一岁以后才进入“抽象思考”阶段。那时,才能自我了解自我的思考程序。到那时再要求他“建构”吧。十一岁之前,有的孩子的直觉能力是很强的,这时,他到底懂不懂连自己都不懂,但已经会做很深的题目了,为何不让他玩一玩呢?为何还把他当傻子呢?大人有大人“懂”的方式,难道大人的模式,一定让小孩也非如此探取不可吗?

进一步说,对一个已经能自我了解、能说明其思考程序的学生,只要第一个题目能建构了,就代表真了解了。如搭船渡河,过了河,就可以舍船了,就不必每一题都还要建构了。近来,建构式教学之所以受到老师和家长愤怒的攻击,就是因为太烦人了。那烦人的感觉,原来是到岸了,还叫孩子们背着船上岸走,谁能受得了呢!

“建构式教学”的恰当用法是:如果,一个班,有的孩子懂得了,要他用建构式解解看,构得好固好,构不好也无所谓。长大后,能解题的,自能建构。而对还不懂的学生,老师可以考虑以“建构法”分解给他看,以协助他的理解能力。

总之,“建构式教学”,是一种补充教学的方法,或救助的教学法。就如蒙特梭利的教学,主要是救助脑障的孩子的,所以它步步为营,照顾得很详密,很周到。现在拿来普遍地用,其实那种教学是嫌太啰嗦了,它忽略了孩子本是极健康的,本是极聪明的,本是进步极其快速的。它拿教有障碍孩子的教材教法来教所有的孩子,则障碍未能得到最好的改善,反而把正常的孩子都教笨了。

“建构式数学”本来是不错的,但用不好,就落得如此下场!

我们为什么不拿一种教聪明孩子的方法,把聪明的孩子教得更聪明了,而让发展较迟缓的孩子也因聪明的教学而聪明起来呢?

中研院士:极端建构式数学是不幸!

联合新闻网记者张锦弘、李名扬/专访

全球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得主、“中研院士”丘成桐近日接受专访指出,数学要因材施教,记忆与推理兼顾,不背九九乘法的极端建构式数学是种“不幸”;他强调,大量阅读、多做证明题、少考选择题、提升语文能力,同样有助学好数学。

他说,建构式数学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强将自己想法加在学生、教师身上”,是个“不幸的事实”。数学多少会用到记忆,若遇到2乘以10,每次都要加10次的话,哪能进阶了解更高深数学?像他研究数学40年,至今有些东西还是要用背的。

他认为,数学应考学生懂了没,而非比解题速度,他不赞成只考选择题,计算、证明题都应该考;因为若学生懂,却因疏忽算错答案,还是可拿到分数。

丘成桐的父亲是学哲学的,他受影响读了很多文史经典。多读书可培养气质、深度,将来会慢慢发酵,也有助学数学,发掘好问题。他说,语文表达能力不管在任何领域都很重要。

猜你喜欢

人脑领悟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多么痛的领悟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
让人脑洞大开的智能建筑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