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西康干部学校的日子

2014-04-17口述者来骥章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4年3期
关键词:邛崃西康新津

口述者_来骥章

我在西康干部学校的日子

口述者_来骥章

1954年时的来骥章

历史缘由:

西康人民革命干部学校:中共西康区委1950年1月15日在川西区成都市正式决议组建,并由区党委书记廖志高兼任校长。当时西康区党委入康所面临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准备工作,都极为繁重、紧迫而艰巨;其主要的困难之一是干部奇缺。于是廖志高提议:就近在成都招收一批青年学生,抓紧时间进行短期的培训,以补充入康的干部队伍,以便及时与南下干部、军队转业干部统一分配到全省各地开辟工作。就这样,西康区党委作出了组建西干校的决定,并报请中共中央西南局批准,同时打算在成都招收1000名既有革命愿望,又有大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进步青年学生。

西康省:西康省是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期的一个省,所辖地主要为现在的川西及西藏东部,多数地区是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1955年7月3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西康省建制的决议,西康省人民委员会于1955年9月底撤销。

我是1950年1月份进西康干部学校的,1950年我就要高中毕业了。我那个时候17岁多一点。当时参加革命是很时髦的,很新潮的。因为正值国民党统治时期结束不久,我们就想改变旧的东西。这个学校和普通的学校不一样,这个学校就是干部培训,招了你以后你基本上就是干部了,挑选没有特别要求,进去之前要自己写一个自传,表决心。录取后就在那培训,那个时候学的是新民主主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是像现在的学校,分专业分院系。我们一月份开学报到就住在华西坝,到2月8号的时候准备出发,我们要从成都走到雅安,雅安那个时候是西康省的省会。我们一千多个学生被分成七个班,一二三班是已经进了大学的大学生,然后四到七班是高中毕业生。一个班有一百多个人,一个班有三个干部,一个班主任,一个副班主任,一个干事。三个干部都是南下干部,东北、西北、华北下来的老区的干部,这些干部当我们的管理人员,就带起我们一千多人从新津出发到邛崃。

来骥章工作合影(第二排左二)

挖水渠

汉族教员与藏族教员合影

遭遇土匪

第一天走了二十公里,住双流,全程步行。第二天走到了新津,走了四十公里。结果就遇到土匪,那个时候土匪凶,包围乡镇府,割电线,抢劫啊,烧杀抢掠都有。那时全靠电线电话联系,土匪把电线割断了就没办法(联系)了,我们就在新津等了一天,了解了下情况,看到底能不能走,我们从新津刚刚走出去不远到高桥的时候,就遭遇了土匪,这些土匪不是真正的打家劫舍的土匪流氓,多半都是当地国民党的一些残兵游勇和袍哥。我们一千多个人但是只有一个排的兵力,到新津就是当时地下党的游击队武装一百多人和我们一起走。第二天我们就继续走,走到邛崃路上的时候,就开始真正打起来了。我们学生全部在公路上走成两排,公路这边一排,对面一排。我们一共一千多人,走在路上,就在土匪的眼皮底下走。那些房子背后,田坝啊,你都看得到包的白帕子,穿的长衫,背起枪的人,他们出来打一枪然后就跑到房子背后去了,我们部队就只能在队伍两边走保护我们,后面打凶了,就不能在路上被当靶子了,我们全部就分散在田里面,枪打得激烈的时候就趴着,士兵就教我们,听到子弹的声音“呼呼”的,就是子弹在人的附近就要卧倒,如果是听到子弹是“咻咻”的声音,就代表子弹飞得很高,就可以继续跑。于是我们就跑一段趴下,然后又跑,又趴下,这样一路跑。跑到五板桥,这儿离邛崃还有好些里路,到五板桥的时候,土匪就把桥烧了。当时我们学生的行李是用马车拉的,五个学生的铺盖裹一个筒,几十个筒然后垒在马车上,有三十几辆马车。那个时候,刚刚出去,我身上也没有什么钱,家里给了几个银元和金戒指,我嫌重我就放到枕头里面。到了五板桥过不去河,怎么办呢?人还是要走,我们就只有把马车丢了,丢了后这些行李也全部丢完了,这些钱和首饰也一起丢掉了。我们还有一百多匹骡马,驮的是我们学校建校的资金和资料,我们就把这一百多匹骡马的垛子取下来,放在河里。搭成便桥,这样过河。我们一千多人从早上五点钟吃了早饭起来出发,四十里路,一直到晚上快黑了才跑到邛崃。一路就这样跑。那阵遭遇土匪牺牲和负伤了不少人。但是,总算是跑到邛崃了。那个时候到邛崃,他们还不准我们进城,守城的战士只有一百多个人,他们不晓得我们是什么人,我们衣服颜色是麻灰麻灰的。那个时候高中生统一穿的是麻制服,其他人还有穿长衫,还有穿西服的,他们看到这么多人就不敢放,过后交涉了,到了2月12号才把我们放进去,当时是过年的时候,非常冷。晚上睡觉就在教室里面,我们三个班在礼堂里面睡,一个班发了一套烂桌子凳子,用来烤火。烧一些火在中间。休息到半夜突然有个人喊起来说是土匪闯进来了,然后大家又爬起来跑,大家经历了打仗都惊魂未定,一团乱,那些警卫只有鸣枪,才把大家劝回礼堂。

藏语班同学合影(第三排左一为来骥章)

学习藏文

为了培养汉族干部,甘孜州特别办了一个藏语言学校,从每个州干部里面抽调去学藏文,当然抽调的都是思想觉悟高的、优秀的同志。然后就把我抽去了。1954年,我就去藏语文班就去学藏话,到1956年底学完,一共学了两年。我们学藏话,最开始是学拉丁文,学拉丁文是为了方便记音。教我们藏语的老师,是当地的藏文老师,是一个活佛,然后班上还有一个汉语翻译。我们的那个藏语文班,到我们这里已经是第三班了。我们所在的是丙组,18个都是共青团员。五个女的,十三个男的。先学拉丁文,再教几句藏话。比如简单的,“这个是什么东西?”“你好”,“你走哪去?”“你慢走。”先学会这几简单句话,然后再把我们派去德格学藏话,因为德格在甘孜州里相当于藏话里比较标准的地区,类似于汉语普通话标准的地区。德格靠近金沙江,都挨近西藏了,那里好多人都不会说汉话,属于没有受到汉化的藏人,藏话也相对标准。我们这个班的同学分成两个组,我们到了他们的村子,就把他们的头人找到,就告诉他们,我们去了八个人,要找八户人,最好八户家庭里面要有年轻人,要有口齿清楚的。于是头人就按这个要求给我们找好了八户人。我选的那家相对于来说是比较好的一户人家,我家那户的大儿子是甘孜州政府翻译司的,藏汉话都很好。那家人现在就一个母亲一个儿子在家,他家儿子跟我差不多大,还比我小一点点。口齿很清楚,说话也说的很清楚。那的男人都不做事情,田间也好还有家务活都是女的做,只是农忙的时候耕地是男人来耕,收割男人来收。他平时就是耍,空闲时间也比较多,比较好和我交流。我跟他弟弟睡经堂,吃住都在一起。去的时候我们送一盒藏茶,一斤盐巴,和一个哈达给阿妈,算是见面礼,吃饭就交伙食费,我也一起下田做活路,跟她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她家小儿子一天跟到我玩耍。学说藏文时,我先就问他家里的东西,这个钟怎么念,这个筷子该怎么说。锅、瓢、碗,只要家里看得到的东西我都问,他给我说的时候,我就用拉丁文把它记下来。第二天早上起来了就去柳树林里去记去背。我在那里住了半年,虽然一会儿又搞政治运动,一会儿又要去学习,总的来说学了三四个月。我们这几个同学分布在邻村,离的很近,时常互相走动见面,但是我们之间见面谈话都不能说汉话,只能说藏话,只有星期五的时候可以说一下汉话,星期五是汉语日就可以说。我们都是共青团员就互相监督,都遵守这样规矩。大家都很自觉。有空我们就交换词汇,你在这家学到什么词汇,我在那家学到什么词汇。你有的就不用记了,没有的就抄下来。跟我一起那个小兄弟,我把他家里的东西都认识会说得差不多了,他就把我带到山上去,看到植物动物就给我说叫什么。我就开始学这些东西了,名词好学,动词不好学。我看到一些人的动作的时候就问这个动作是什么,就这样记下来。有一个印度神话故事里面,说的是有一个人裹了毛巾打滚,我们大家都不知道这个怎么说,我们有个同学就在他面前打滚,然后就才把这个词学会。

藏族阿妈

巴塘集市

这样下来进展就非常快,才三个月,就考试。我在那家住的时候养成了个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个时候上面给我们一个人发了三本童话书,安徒生童话什么的,我们就看故事,我看了以后就用藏话给他讲,他听了之后就用藏话给我复述一遍,这样就可以晓得他到底听懂没有,听懂多少。然后他也要给我讲一个故事,我听了之后我也要讲回去,看我说对没有,没说对他要给我纠正。就这样三个月后,就开始考试,那个时候来了个老师,他给我们讲故事,他在上面讲,我们就在下面记,第一次考试我就得了98分,错了一个词。就这样学下来,几个月基本上就全部掌握了,日常对话,听、说,一点问题都没有。回了康定之后我们就开始学看藏文,我们是先学藏语,但只会说不会写,这个阶段我们就要学会认,藏文就是学宪法。没学多久,1955年康定就地震了,那个时候就上不了课了,就喊我们去附近实习。我去巴塘实习。懂了藏话后,工作就方便多了。就去宣传当地政策。救灾扶贫。一去就是三十年。

1956年六月二十几号,我就算是干部培训毕业了。开始去了理塘正式工作了。

猜你喜欢

邛崃西康新津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Kurixalus (Anura:Rhacophor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成都市新津区:“津英实习夏令营”助力“津津希望”选培计划
成都市新津区:谋篇布局 扎实推进人社工作
乡村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更新改造设计——以新津黄林盘为例
新津区:倾力打造“四新” 竭力保民生促发展
民国时期的西康问题研究
——以《边事研究》刊载为中心
海门和邛崃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的对比研究
基于邛崃市云正合作社和洁环合作社的案例分析
民国西康师范教育发展启示
浅析民国时期国人对西康彝区的考察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