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流《诺顿星图》
——向年轻爱好者们推荐
2014-04-17卞毓麟
□ 卞毓麟
百年风流《诺顿星图》
——向年轻爱好者们推荐
□ 卞毓麟
以往的版本使《诺顿星图手册》赢得了世界最有名和使用最广泛星图的声誉,其参考手册已经成为观测者不可或缺的伴侣。我们相信这一最新版本将使《诺顿星图手册》的精髓在21世纪传之久远。
——伊恩·里德帕思(Ian Ridpath)
小引
201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大会上,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展示的《星图——历史、艺术性和绘制术》(第二版)一书引人注目。此书作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尼克·卡纳什(Nick Kanas)。全书内容宏富,虽然行文言简意赅,总篇幅仍超过了500页,其专业性和可读性俱佳,很是难能可贵。书中有一小节“20世纪的主要星图”,首先列举的就是《诺顿星图手册》(以下简称《诺顿星图》),足见此图在国际天文界的声望与地位。
真是适逢其时,2012年7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由李元先生主持翻译的第20版《诺顿星图》。8月IAU大会期间,李老亲笔签名赐我一册,令笔者喜出望外。年来不时翻阅,委实获益良多。今悉有些天文爱好者对《诺顿星图》和诺顿其人尚缺乏了解,遂撰此文以荐之。
诺顿其人
1876年4月18日,阿瑟·菲利普·诺顿(Arthur Philip Norton)生于英国威尔士加的夫市。父亲是一位牧师,因职责所需,屡屡举家迁徙,直到1884年才在英格兰的伍斯特安定下来。少年时代,曾祖父留下的一架老式望远镜激起了诺顿对天文学的强烈兴趣。1898年,诺顿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后来在英格兰的一些中学执教,对天文学的兴趣也与日俱增,还自制了几架望远镜。1910年,诺顿入选英国天文协会。他的天文讲座题材广泛,有时辅以幻灯片。他在肯特郡汤布里奇的贾德(Judd)中学执教地理和数学长达22年之久,直至1936年退休。退休后,他继续用自己的11.5厘米和26厘米折射望远镜观测星空。1955年10月13日,终生未娶的诺顿因患癌症在家中去世。
诺顿素来默默无闻,使他声名大振的正是他于1910年完成的《诺顿星图》。编绘此书的用意,主要是帮助使用小望远镜的爱好者寻找各种有趣的天体,让更多的人同享观天之乐。就此而言,一个世纪来,他的成功远远超出了始料所及。
诺顿本人的《诺顿星图》
在1910年完成的星图上,诺顿手绘了6500颗暗到6等的恒星和600个星云的位置,它们的坐标采用1920历元。书中用两幅图分别表示北半天球和南半天球,中心是北天极和南天极,外圈分别为赤纬+50°和-50°。另有6幅分图,每一幅覆盖赤经5个小时、赤纬+60°至-60°的范围。诺顿还发明了一种投影法,以求将绘制如此大范围天区带来的畸变减到最小。在诺顿的图上,没有星座的神话形象和连线。
《诺顿星图》是20世纪前半期最流行的星图。为了跟上时代的进步,诺顿努力对它进行修订。起初,他用弯曲的虚线描绘星座的边界。但是当IAU于1930年采用标准的星座边界之后,1933年第5版的《诺顿星图》就照此用直角折线来表示那些边界了。诺顿还重新绘画直到6.2等的恒星圆点。第5版总共增加了1500个天体。那时,诺顿视网膜后面出现了血块,左眼视物非常模糊,但他画的星图质量依然可嘉。在这一版中,他用点画表示银河,并首次加入了银极和银道。
1943年的第9版《诺顿星图》再次更新换代,所有恒星的坐标都改用1950.0历元,极限星等则扩展到6.35等。1955年诺顿去世,但这一版的星图仍在不断地重印。
诺顿之后的《诺顿星图》
1989年的第18版《诺顿星图》再次彻底重新绘制,其中的天体坐标一律采用2000.0历元。这开启了《诺顿星图》的内容全非诺顿本人所为的新时代。1998年的第19版《诺顿星图》更是使用了计算机排字。
眼下最新版本的《诺顿星图》是2004年的第20版,作者是国际知名的天文学和空间科学作家伊恩·里德帕思。他曾主编了颇具权威性的《牛津天文学辞典》,著有3部供天文爱好者使用的标准观测指南,还写了一部关于星座神话的书。英国皇家天文学家、剑桥大学的马丁·里斯(Martin Rees)教授称赞道:“伊恩·里德帕思是最敬业多产的天文学作家之一。他的所有作品都条理清晰具有权威性,是为经典之作注入新活力的理想人选。”
诚如伊恩·里德帕思在第20版“序言”中所说:“为了《诺顿星图》这第20版能在新世纪中以崭新的现代化面貌问世,我们对它作了彻底重新设计和重排。星图更加清晰和引人注目。参考手册及其数据表的更新和改进包括新写的计算机控制望远镜和CCD成像技术,在第19版出来后的5年中这两个领域改变了业余天文学的面貌。我们也扩充了观测深空天体的内容,因为这是被爱好者关注的热门对象。其他主要改进还包括全新的月球和火星图。在全书各处,总是把活跃观测者的需求放在首位。”
第20版《诺顿星图》的极限星等扩展到了6.49等,包括了全部6等和更亮的星,画出的总星数超过8800颗。为便于辨认,恒星的符号按星等整数分档。每张星图都附有相应的有趣天体表。表中列出(并在图上用各种符号标示)的有:合成星等亮于6.5等的双星;极大亮度亮于6.5等、变幅至少为0.4等的变星;部分深空天体——包括疏散星团、球状星团、弥漫星云、行星状星云与星系,对于角直径超过大约0.5°的星云和星系,星图中还画出了它们的形状和大小范围。
《诺顿星图》中的参考手册,即书中的资料和说明部分,一直在与时俱进。第1版的集中文字仅18页,大多由詹姆斯·戈尔·英格利斯(1865~1939)撰写。英格利斯1865年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是一位热爱天文的出版商,早期的《诺顿星图》就是由他出版的。1939年4月6日逝世前不足3个月,英格利斯当选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1933年第15版《诺顿星图》的文字扩充至51页,1978年第17版又增加到了116页。第18版的参考手册几乎完全更新,侧重于别处不易查到的参考资料和观测指南。第19版和第20版《诺顿星图》都继承了这一宗旨。
《诺顿星图》在中国
《诺顿星图》在中国流传的故事很动人。1947年春,22岁的李元前往紫金山天文台工作,正好收到在美国的亲戚武宝琛博士寄来的1946年的第10版《诺顿星图》,引得同行们争相传阅。30年后的1977年,正是在李元等人的建议下,北京的光华出版社影印出版了1973年的第16版《诺顿星图》。198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年逾八旬的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前台长李珩教授同李元合作翻译的1978年第17版《诺顿星图》,中文版名为《星图手册》,所印3000册很快售罄。1995年,台北的明文书局推出邀请李元主译的该书1989年第18版的繁体中文版,书名仍用《星图手册》。
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李元、沈良照和李竞三位80多岁的前辈天文学家,同齐锐、曹军、李鉴、陈冬妮、姜晓军五位中青年天文学家齐心协力,完成了2004年第20版《诺顿星图》的翻译。这些译者对天文学长久的深深热爱,每每令知情者感动不已。2012年,中译本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共5章,依次为:“方位和时间”“实践天文学”“太阳系”“恒星星云和星系”以及“星图”;正文之后有4个附录:“单位和记号”“天文学常数”“符号和缩写”以及“常用地址”;再往后是“名词注释”“索引”和“译后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末增添了3种很有代表性的古典星图——弗拉姆斯蒂德星图、巴耶尔星图和赫维留星图。这3种星图在中国尚未完整出版过,它们都具有很高的科学性、艺术性和观赏价值。
尾声
美国《天空和望远镜》月刊荣誉退休主编利弗·罗宾逊(Leif Robinson),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一直在使用《诺顿星图》。他在为第20版撰写的“前言”中说道:
“回顾起来,《诺顿星图》的作用有两方面。首先自然是那一套星图……体现了原作者的创新思维。每张图都覆盖大面积天空,使我学认星座并找认它们之间的联系极为方便。同时,每幅星图又包含那么多深入细节,鼓励我去找认数不清的新交。”
“《诺顿星图》的另一个作用在于它的说明资料。我花了相当多功夫才体会到其中手册的重要性……当我认真读来,呈现的是观测指南、专业诠释和史实点滴所构成的金矿。”
亲爱的爱好者朋友们,我们使用《诺顿星图》的感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