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原因探析

2014-04-16郭晖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郭晖

摘要:一个企业若没有建立相对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提供组织保证,并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提供思想指引,以健全的法律环境为企业创设良好的宏观背景,均会导致内部控制的实效。基于此,本文笔者结合理论和实践探讨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的原因,并针对内部控制环境薄弱的原因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 控制环境 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等【1】。内部控制环境作占据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之首,它规定了企业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目标的制定,塑造企业文化氛围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若企业没有建立相对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提供组织保证,并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提供思想指引,以健全的法律环境为企业创设良好的宏观背景,均会导致内部控制的实效。换句话讲,内部控制环境的六大要素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笔者结合理论和实践认为以下几点是导致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的主要原因: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的主要原因

(一)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健全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应该由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类似监事会的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的所有者组成。合理、完善的治理结构能够促使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类似监事会的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的所有者的权利达到一种相互制衡、并实现共赢的状态,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前提与保障。然而,我国在许多中小企业内部,存在“一人独大”、“一股独大”的现象,经营决策及重要议事均由一人拍脑袋决定。更有甚者,有些公司不设监事部门,也没有外部独立监事。在这种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的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严重失效,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投资决策失败,经营决策失误等等。

(二)机构设置不科学、权责授予不对等

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与正确的责权授予是内部控制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条件和有力的制度保障。科学合理地设置内部控制部门以及给予内部控制人员恰当的授权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部门发挥控制作用的关键。在实务中,许多中小企业机构不设置内部控制部门或者虽然设置内部控制部门,但他们的责权分配不对等,很大一部分是给予了充分的责任,但是没有给予与责任、义务对等的内部控制权利,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

(三)内部审计机构欠缺、内部审计工作不独立

内部审计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五大要素之一,它作为企业进行自我独立评价的一项控制制度安排,对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评价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运行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许多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并未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未在企业中设置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是即便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却是依附于企业的管理层或董事会,独立性较差。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范围做出了严格的限定,将内部审计的领域仅仅局限在财务审计领域,忽视了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管理的意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大大限制了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使得中小企业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内部控制问题,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

(四)人力资源政策不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不规范

中小企业制定的人力资源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内员工的切身利益,员工的切身利益又影响着员工的日常表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会更加激烈,由此导致的经营活动风险会加大,面临的境遇会更加复杂。如果中小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政策跟不上外部环境的变化,势必导致中小企业在人员的选聘及薪酬激励方面做不到位,严重影响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更谈不上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督。在后续的人员招聘和留住人才工作会变得比较被动。何谈为企业找到并留住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会计人才?如果专业胜任能力都做不到,就无法为会计核算工作、内部会计监督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基础保证。其次,中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不规范,有些管理人员对某些人才召之即来,不按规则、不按程序、不合常规地使用人才,给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造成很多问题。

(五)管理层对建设企业文化的意识淡薄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的集中体现,反映着企业的成长氛围,在某一程度上影响着高层管理者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并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内部控制产生持久的影响。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引领不同风格的企业精神,形成不同氛围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而造成不同的内部控制模式和内部控制效果。当前,一部分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不重视文化精神的导向作用,这种误判造成了内部控制体系不科学、不规范、不完整,造成内部控制效果不佳,影响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

二、强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对策

基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本文笔者提出以下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

为克服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中小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由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的所有者共同组成的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重要事项要通过集体决策集体联签处理,一般事项按照各部门的权限合理安排,做到董事会对股东负责,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监事会行使监督权利,从根本上克服“一人独大”、“一股独大”的现象。此外,中小企业还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章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在该规则中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的、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杜绝因治理结构不完善造成的内部控制失衡的现象。

(二)科学设置组织机构,做到权责利统一

基于中小企业存在机构设置不科学、权责授予不对等的弊端,中小企业应为内部会计监督部门与内部会计监督人员赋予必要的监督权力,使内部会计监督部门与内部会计监督人员能够获取企业必要的资料和信息以确保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此外,中小企业还应当根据自身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准则的要求设置内部控制机构,并对其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做到权、责、利三者有效统一以此来提升管理效能,并保证信息通畅流动。endprint

(三)健全内部审计机构

为避免内部审计机构不完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独立的现象,中小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并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只有审计独立才能做到内部控制评价的客观、改正和公允。即使不能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小企业可以在单位某个部门内部附设类似机构,比如在行政部门附设。此外,中小企业还要合理规划人才战略,适时招聘或培养内部审计人员,使其专业胜任,职业道德良好,并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四)健全人力资源政策

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和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健全人力资源政策、规范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实务将会有效推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中小企业应当制订有利于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该政策可以囊盖单位员工的招聘、留用、培训、辞退与辞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等制度,并对掌握企业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实行离岗后去向限制等。中小企业应当将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单位员工培训和员工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只有这样才会有力的改善内部控制环境,促进内部控制工作质量的提高。

(五)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中小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在中小企业内部应主动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的精神,不断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中发挥关键作用,不断用适合企业的文化影响企业全体职员的价值取向,为内部控制环境提供精神依托,以此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总之,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是提高会计监督效率和效果的根本保证。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的原因,并针对内部控制环境薄弱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下一步更好地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王长山.控制环境和财务控制是有效内部控制的关键[J].中国内部审计,2007,04:53-54

[2]丁红燕.COSO 内部控制新框架解读[J].财会通讯,2013,25:110-111

[3]赵竹明.强化部属科研单位科技专项经费审计的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2,02:58-59

[4]刘晓东.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其对策[N].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2009,5:55-57

[5]夏宁,孟焰.内部控制环境的“三分法”:理论框架与内在检视[N].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04:86-9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