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公寓楼“准军事化”寄宿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14-04-16林高雄
林高雄
随着我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由人口大规模流动而产生的农民工子女入学、留守儿童教育难题已引起全社会和政府的关注。为此,各地在教育布局调整中,一批寄宿制小学投入使用。我校立足校情、精心筹备,提出了“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健康自强”16字的寄宿生育人目标。逐步摸索出以“教育管理规范化、生活管理家庭化、活动管理特色化、评价机制多样化”为内容的准军事化寄宿管理模式,逐步形成我校教育新的特色品牌之一。
一、教育管理规范化
1.组织建制军事化
以寝室为单位八人一班,三个一排,一层为一连建制,民主选举班长、排长和连长。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建立了模擬“连排建制”和集中住宿的管理体制,并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班排连长制,加强了寄宿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班、排、连长实行竞争上岗制,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也有效地增强了寄宿生的组织、指挥和管理能力。把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学生。
2.内务管理细节化
公寓楼学生宿舍8人标准配备,设施齐全,舒适温馨。学生铺位、衣柜、脸盆、毛巾、牙杯编号统一;脸盆、牙刷、牙膏、毛巾、沐浴露、香皂等生活用品位置统一;鞋类摆放按“皮、棉、布、凉、拖鞋顺序,鞋跟向外、鞋带扣置于鞋内”的标准于床底下画线摆放统一;被子按“豆腐块”标准折叠,铺面平整无折皱,方向规格统一。
3.学习辅导温暖化
学习管理上,根据晚自修作息时间安排,寄宿生以“班”为单位指定地点分组集体自习,每天安排两位教师值班辅导功课。在自习过程中,开展纪律评比和“手拉手,一帮一”学习互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息管理上,将一天时间(除上课时间外)分成晨、午、晚三个时段,拟定了细致的作息时间规程表,同时安排专人管理评比。规律化的作息时间管理,培养了寄宿生规律生活作息习惯,保障了学生体质健康。
4.安全管理严格化
首先,在设施上各楼梯口安装铁拉门,各楼层、各寝室装有隐形防护网、消防设施。其次,公寓楼管理处拟定了详细的《寄宿生安全管理细则》,包括外出申报批准制度、“三长(班长、排长、连长)负责制”“每天‘四点(晨练点名、就餐点名、晚自习点名、就寝点名)”的行政、教师、学生“三层监管”模式。同时,寄宿生在周一返校、周五离校实行签名制度,并通过短信告知家长孩子返校离校情况,让家长放心,确保学生路上安全。公寓楼食堂和超市签订了采购协议,学校食堂所需的油、米、食物从这家超市定点采购,并对每一批次购进的所有食品进行抽样检查,并留样备份,记录在册,确保食物的绝对安全和可逆向追踪。要求食堂全体工作人员持健康证上岗,并每年进行例行体检。
二、生活管理家庭化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此,在寄宿生活管理上,为寄宿生创设“家庭化”生活环境,在愉快、和谐、温馨的氛围中学习成长生活,是我们寄宿管理的出发点。
1.生活用品统一免费提供
多方集资,免费为全体寄宿生提供被褥、床单、枕头、草席、毛巾、牙杯、牙膏、衣柜、脸盆等系列日常生活用具,切实减轻了学生家庭负担,让家长省心安心放心。
2.实行个人餐制度
学校特聘营养师根据学生发育的营养需求和口味喜好,每周拟定和更换食谱,均衡搭配鸡蛋、牛奶、蔬菜、鱼肉和水果等,做到既营养科学又花样丰富。逢年过节,食堂还给学生加餐,并结合“冬至”“新年”等传统节日开展滚汤圆、包饺子活动,营造节日气氛,让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家的温暖。
3.开通免费“亲情视频电话”
设立亲情视频电话室,开通五部程控电话和两台网络电脑,免费提供学生视频电话服务,让学生在校期间每周定期和家长通话或视频见面一次。亲情视频电话,有效缓解了孩子“想家思亲”心理,搭建了家长和学生以及学校的沟通平台。我们充分利用“校讯通”,将学校、学生动态实时以短信方式告知家长,搭建家校沟通空中平台,使学生及家长切实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爱。
4.特困生生活补助减免
公寓楼制定了特困生生活费减免制度和生活费收支公开制度。针对低保户、特困户的特困生群体,学校每月给予生活费减免。同时,对寄宿生的生活费收支情况每月定时公开,让家长学生审核。
5.关爱心理健康
注重调节学生因离开家庭后的内心失落心理。除了每周开通免费亲情视频电话联系家长之外,学校安排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定期对全体寄宿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问卷调查、个别心理辅导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同唱生日歌”等趣味活动,通过家校配合,补偿孩子因寄宿而产生的亲情缺失,最大限度地带给寄宿生心理慰藉,确保让每个寄宿生都有健康心理。
三、活动管理特色化
寄宿生活不是只让学生吃、住、学在公寓楼,更要关注学生“吃、住、学”的质量,要让学生吃得好、住得好、学习好。为此,学校精心策划了各类特色化活动,营造书香校园、营造健体氛围、寝室文化建设等,丰富寄宿生的校园寄宿文化生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1.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以丰富学生寄宿课余生活为出发点,兴趣小组活动采取定时间(每周二、三晚)、定项目(手工、绘画、书法、棋类)、定指导教师、定活动地点、定参加对象举措。同时,周一、周四晚组织观看寓教于乐的电视节目。通过兴趣小组活动和观看电视节目相结合,丰富寄宿生业余生活。
2.开展主题竞赛活动
通过安全演练、内务比赛等主题竞赛活动,丰富寄宿生活,培养自理、自主、自律能力,树立自强意识。每学期以“班”(寝室)为单位全员参与开展叠被子大赛,设个人能手奖和团体“内务整理先进班”荣誉称号。竞赛活动不仅提高了寄宿生的内务整理水平,同时增进了集体荣誉感。这一赛事已成为公寓楼保留项目。
3.开展“同唱生日歌”活动
学校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同唱生日歌”活动。公寓楼生管组收集建立学生生日信息,把在同一个月出生的寄宿生集中一起,共同过生日:同唱生日歌、同许三个愿、同吹生日蜡烛、同切生日蛋糕、同享蛋糕美味,让全体寄宿生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爱,感受到不是家庭胜似家庭的温暖。
四、评价机制多样化
教师对学生的良好的评价关系到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教师的评价对寄宿学生起着导向作用,师生评价过程是两者情感碰撞的过程,是激励学生学习,进行合理导向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调控,激发热情,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因此,生管教师在寄宿生管理中恰当地运用评价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门艺术。
1.多种方式评价寄宿生
不仅通过主题竞赛活动给予学生激励评价,还拟定了“六好”文明宿舍评比条例。评比结果进行“周评、月评、学期评”,即每周定时公布上榜,每月评出“星级文明班队”,每学期评出优秀文明班队、优秀寄宿生管理干部、优秀寄宿生。同时,公寓楼还就寄宿生的学习进步、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专项评比。我们不仅颁奖状,还发奖品。
2.多种方式评价生活管理教师
公寓楼还通过学生信箱、寄宿生座谈会、家长会、师生问卷等途径,针对寄宿生在校的吃、住、学习、活动等方面广泛听取寄宿生意见,了解寄宿生需求,让寄宿生对学生公寓楼的管理、生活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
3.家长参与评价学校
邀请家长参观公寓楼、同吃一顿饭、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满足家长合理化要求,不断提高服务家长的水平。通过师生双向互评,听取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建议,让我校的“准军事化管理”更加精细,促进寄宿生育人目标的实现。
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准军事化寄宿办学喜人心。首先,家长的态度改变了。仅仅4个学期,我校寄宿生就从首批的33人到现在142多人的激增,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自学生公寓楼创办以来,我校迎来了省、地市各级领导的考察和市内外兄弟学校的参观访问。准军事化寄宿管理已成为我校的新名片,打造出了有山前中心小学特色的留守儿童教育品牌,创建出属于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乐园。
(作者单位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山前中心小学)
编辑 刘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