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导学策略

2014-04-16刘埂青

新课程·小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电教导学品德

刘埂青

课堂教学由过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导学方式”。我在教学中对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导学方式认真地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现将做法与体会阐述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性、主动性,主要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开始时,教师可着力运用电教媒体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自觉地进入接受教育的心理状态。例如,教学《我的家》“亲子交往”环节时,我放录像,让学生领悟录像中的人物对话等,感知“家”的概念在逐渐扩展。再通过生动地讲述教材,把直觉的道德情感变成带有理性的道德情感。

二、组织论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学,首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发言,学生围绕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上台演讲,讲一段感受最深的人或事,并说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与原因。如,我们在教“做一个有尊严的人”这节课时,首先就要求学生上台讲自己知道的有尊严的人或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一节课因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而导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自设问题,展开学习探究

在导学实践中体会到,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寻找问题,设计提问,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好得多。高年级新教材品德与社会课,让学生自己设问作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

四、激发情感,帮助学生明晰道理

一节品德与社会课的明理过程,也是先讲清事实,再讨论观点,最后上升到概念,得出结论。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電教媒体将教材转化成生动形象的视听教材。例如,教学《爱惜粮食》中“学文明理”时,我让学生边听课文故事录音,边看幻灯感知课文,同时组织学生讨论:豆豆是怎样吃饭的?大公鸡为什么扑到豆豆身上等,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明白要爱惜粮食的道理。

五、成果交流,深化思想素质提高

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共享获得成果的喜悦。我们狠抓这一导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通过交流不仅可以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取长补短,寻找出全面而又准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六、情感升华,培养道德行为

导行,就是教师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来指导学生的行为,即导之以行。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充分运用好电教媒体,创设道德情感。例如,教学《我是家里的小主人》一课,我播放VCD,冬冬放学回家让妈妈帮着脱衣服、倒茶等画面。然后我又接着播放改正后的冬冬,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分享劳动的乐趣。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街道竹程小学)

编辑 刘青梅

猜你喜欢

电教导学品德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电教使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电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不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