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情感因素 培养数学学习乐趣
2014-04-16赵桂香
赵桂香
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把知情融为一体,使认知和情感彼此促进,和谐发展。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挖掘情感因素,培养数学学习乐趣谈几点浅见。
一、和谐师生关系,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认为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相互发生影响的过程。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是影响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它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以及学生与教师心理与个性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丰富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生动的情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强化儿童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多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情境的创设既可以在课的开头,也可以在课中,还可以在课尾,甚至可以延伸到课后。
三、动手操作实践,提高学生探究的热情
实践活动既是形成和发展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学生情感的源泉。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而且也是感知的重要源泉。小学生好奇、好动,遇到新鲜事物喜欢动手试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画、摆、拼、做的活动,让学生外部操作活动和内部的智力活动紧密结合,有力地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挖掘情感资源,感染并激励学生学习
数学教学通常被学生冠以最“无味、枯燥、抽象、難懂”,是没有情感的概念、公式的集合。但实际上数学教材内容中却含有许多引发情感的因素,需要数学教师充分挖掘。
1.利用教材丰富、鲜活素材,提高学习乐趣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育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那就要求教师要立足教材的编排方式和编写意图,充分理解编者的意图,了解教材的内涵,用好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用好教材丰富、鲜活的素材,组织好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数学活动。
2.拓展延伸教材,情感得以升华
由于学科特点,数学不同于语文和思想品德课,在教授学生数学技能的方面占了极大的比重,那么,在学生情感方面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拓展延伸,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3.重视数学文化的学习,激起学习兴趣与自豪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素质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觉得在数学文化面前自己摸不着头脑,理不出头绪,仍然是“教我的数学,做我的习题”。对于数学的曲解,使得数学的文化性渐渐丧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引进数学史话,有效渗透数学文化。
五、以表扬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积极的情感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塘,有水的池塘才称之为真正的池塘,有情感的教育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有情感的数学教育才能真正奏响和谐华彩之章。只要我们的教学方法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充满情感,我们的学生就能在数学这块沃土上不断探索、追求。
总之,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我们的数学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和魅力”。所以,数学教育与情感教育是互相交融,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作者单位 湖北省老河口市李楼小学)
编辑 刘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