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条件和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014-04-16马正清
马正清
教学中启发创造性思维,培养科学人才,这和发现式学习分不开。不管是学生自己发现,还是老师引导发现,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学习,探究过程,以便完成学习的目标。实践活动的教学要立足学生的学,要专心规划教学过程。教学中,要用启发性的提问、追问等形式,激励学生的兴趣,做到明理清楚,促进学生的求知想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有对事物的探究、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想法,使学生广泛参加到课堂中来。充分感觉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感觉到实践的艰苦和取得成绩的体会。
我们的学生缺乏实践意识,实践能力,是我们教育模式的弊病,是我们文化传统的缺陷,也是我们社会环境的偏頗。为了能让学生具备实践技能,必须改变现在的教学方法,创设实践环境。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我们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实践能力只有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增强,离开具体活动就无法实现能力的发展。教育方面,我们应当以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为目标,设计和组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内容。长时间以来,教学以知识为重点,以上课为中心,教育教学活动单一的。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过程太少。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一提到学生的能力,老师们就认为可以不需要知识。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的开展,仍需要理论,仍需要知识。学校教育不可能不传授知识,学生不可能不需要知识。但是知识要为学生的社会生活服务,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服务。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我们创造有益的实践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自主实践的空间。人在环境性中存在,人的活动能力是人与环境的互相影响中得到增强的,是人在认识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与提高的。应该看到,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的范围是很狭窄的,学生常常被局限在教室里。按道理,教学必须有环境性,若没有环境就没有教育的成长。能力的发展,就要让学生认知环境,思考探索环境,最后在环境中得到实践。理所当然地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在认识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
综上所述,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非常需要良好环境的建设。实践能力体现于学生身上,但是却潜存于环境之中。教师只要不断地加强学生活动环境的建设,就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 青海省大通县良教乡中心学校)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