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之我见
2014-04-16王美洲
王美洲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培养,提升运用技能的同时增强身体素质。无论是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革新,都应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堂锻炼。那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
一、抓实体育课堂常规,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
抓好、抓实体育课堂常规,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习的运动兴趣,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让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简单的体育理论知识,提升运动技能,行之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1.抓好体育课堂常规
很多小学生都认为体育课就是“玩”课,课堂教学有时显得“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比如,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等常规训练与教育,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开展。
2.抓好过程性教学
体育教学过程一般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对于每一步骤教师都必须认真准备,灵活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运用兴趣培养,通过分组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
1.导入新课时激发兴趣
小学生有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弱点,做好课堂导入,引人入胜。比如,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
2.练习设计多样化、趣味化
反复机械的训练会让学生感觉无趣,使学生厌学。如果优化练习设计,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练习設计做到多样化,趣味化无疑会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前滚翻练习时,安排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拨、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需要耐心,充满智慧,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抓住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订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多样化心理需求,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体育课,这样才能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海丰小学)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