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014-04-16张坤
张坤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各节数学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景,创设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所以,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因此,广大教师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蕴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方法,因势利导地创造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
关键词:情趣;情景;生活化
提起数学课,许多孩子会感到有点枯燥、麻烦,加之我们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有時教法有点简单,所以,有时学生学的没劲儿。怎么办呢?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句爱因斯坦的名言闪过我的脑海。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心理与教育学的研究也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是一门艺术,数学是一门创造性艺术。一节课的导入若能抓住学生的思维,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课堂的导入有很多的方法,像根据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我常常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记得我在教学五年级的真分数、假分数这一节内容时,就用同学们熟悉的、耳熟能详的《喜洋洋和灰太狼》中的喜洋洋的故事导入新课,在教学新课之前,我设计了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还是决定利用《喜洋洋和灰太狼》中的这个情节。因为同学们熟悉而且喜欢《喜洋洋和灰太狼》,容易引起学习的兴趣,结果可想而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趁同学们情绪高涨的时候,我顺势牵引,“我们今天要学习真假分数,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好,分清哪?”“能”,齐刷刷响亮的声音,说明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了,这一节课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竞争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欲望激发来。”我们现在的社会处于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设置一个小小的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自我表现的机会,不但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一节数学公开课中,一位教师在教学“6的认识”时,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在巩固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9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比赛规则和要求一宣布,全体同学进入了老师所设置的情境中,大声为自己的队加油,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课堂俨然变成了比赛场,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设置了游戏的教学情境,把新的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口算能力训练中,组织60秒的抢答游戏。有教师出示口算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的为优胜。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就会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精神也高度集中,从而就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四、创设故事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认为这是教学的本质所在。在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同学们,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听过吗?(学生:听过)可孙悟空从天宫中带回来的仙桃是怎样分给小猴子的呢?(学生:不知道)那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讲一讲。孙悟空从天宫带回来的仙桃并不多,可花果山的小猴子多啊,这些小猴子、老猴子看到孙悟空带回了天上的桃子,而且又听说吃了仙桃可以长生不老,都争着、抢着要吃。这可怎么办啊?孙悟空急的是抓耳挠腮,思忖了良久,孙悟空脑袋一晃,计上心来。马上宣布了分桃子的办法,孙悟空大声说:“我们按岁数分桃子,1岁1个、2岁1/2、3岁1/3、4岁1/4……”但还没等孙悟空说完,老猴子就闹腾开了。说到这里,我顺势停下问:“同学们,你们说老猴子为什么要闹啊?”因为老猴子分得少,同学们大声说。紧接着我就指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分数的大小比较”。就这样,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
五、创设操作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孩子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对于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例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的学具,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把每个图形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了问题,了解了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样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参与,发现了问题并解决了问题,掌握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倡导新课程理念,丢掉陈旧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新颖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青云中心小学)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