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写作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2014-04-16周文琪
周文琪
摘 要: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环节是很重要的。写作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是很关键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还可以展示学生的语言天分与语言的实践能力。但是如今的应试教育,打乱了学生学习的步伐与兴趣,使小学写作成为比较枯燥的教育内容,当前普遍存在小学生写作难的现象。所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写作能力;写作兴趣;语言实践能力;写作教学;语言规律
一、相关概念
1.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没有积累的写作就是一纸空谈,没有实际意义。
2.语言实践能力
语言实践能力就是指自身在掌握一定语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各种语言形式对语言的运用,包括写作等一系列的语言实践
活动。
3.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就是指语文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中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开发创造力,甚至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4.语言规律
语言规律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必须掌握的既定的、传统的语言运用规律,具有继承性、科学性、规范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在运用语言时必须遵守的一般准则。
二、当前小学写作学习的现状
1.教师的指导具有个人色彩
教師在指导中往往不能抛开成人对问题的观点,具有成人的观点,使小学生无法理解参透,致使写作存在缺陷。一些教师总是要求写作的内容与思想等方面要明确,达到一定的高度,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事物的看法,还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心智发展。
2.小学写作指导繁琐,条条框框过多
在小学中写作培养是很关键的,对未来的写作具有定性、定型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中对内容、语言、层次等方面都有要求,甚至对字体的要求都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与写作创新能力,只是一味地遵循一定的范本进行写作,写作
还有什么意义呢?另外,如此繁琐的指导,哪个学生不会厌烦呢?
3.小学写作不被重视,许多教师应付了事,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有益指导
由于写作的教育具有时间性,短期内看不出写作培养效果。所以,有的教师为了省事,简单地应付,致使学生无法对自己的写作有充分的认识,无法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提高。这样怎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怎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实践水平的提高。
4.小学写作内容空洞,教育方法不到位
小学写作教育中,教师没有重视对学生各方面的积累,却要求学生写出高水平的作文。不仅损坏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还导致学生写作水平差,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得到提高。教师的写作教育方法有待改进,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加以针对性地指导与培养。
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实践能力的方法
1.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多阅读美文美句,提高学生的词汇储备
小学生是智力开发和记忆力高速发展的时期,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学生积累大量有用的素材,为写作注入活力。这样自然就会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将语言加以运用,在不断的写作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能力。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培养其写作的高度;最后,在写作时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学生的写作与语言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2.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词句的启发发散学生思维
在学生有了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词句的贯通搭配。这不仅能够提高文章的贯通性,也能提高语言的实践能力,对不同的词句加以搭配,自然会使学生对词句有更深的理解,语言实践能力就会提高。在掌握了词句的运用与搭配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词句的组合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写出更好更美的词句,更是将语言实践能力上升了一大截。学生可以通过一个不完整的语句联想到他学过、积累过的课文或是曾经见过的类似的情景,语言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3.指导学生写实事,说真话,敢于挑战权威
往往对自己感触比较大或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出来会更有水平、更有感悟,写出来更有发挥的余地。当前的学生不敢写真事、说真话,教师往往以成绩作为衡量的标准,不仅扼杀了学生的正确观、错对观,还影响学生养成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态度,不仅影响写作的表达,还会影响未来写作的深度。单单地写自己想象出来的情景是无法对词句理解到位的,进而就无法提高对语言的控制与实践能力。反之,如果学生乐于写、敢于写,有话可写,就会产生满足感,对写作产生欲望,效果可想而知。
4.注重课堂教学,提供完整范文,提高写作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对写作的教育,写作不仅是学生成绩的重要方面,还是对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在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写作的每一细节,提供完整的范文,进行模仿性的写作,逐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提高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5.注重表扬,善用批评,鼓励写作
小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关键的,这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无论怎样都要给予表扬,之后委婉地给予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增强自信,提高写作兴趣。批评过多,就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对写作产生畏惧感,对语言的实践能力更加不利。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多多鼓励表扬,少批评,鼓励其写作甚至鼓励其去参与发表。这才是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正确道路,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在写作实践中探索语言学习规律
1.小学生的语言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在不断发展的,在实践中不断进步的。写作就是培养小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重要活动。在对小学生提供语言教育时,要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儿童乐于学习语言,善于用语言去进行交流。所以,写作就是对学生在不断的写作动态发展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掌握,使其掌握语言规律。
2.写作的过程是由简单到困难,同样语言的习得规律也是如此
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不断地理解,不断开拓思维,写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同时提高的还有对语言的实践能力,对语言规律的掌握与运用。学生对语言习得的过程就是写作的过程,各方面都有不同的发展规律,一个接一个阶段性地发展,其发展速度取决于学生对写作的理解程度,教师的指导与范文的示范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必须循序渐进。
3.写作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期
小学生由开始接触写作到写作成型有一个关键时期,就是其对写作的理解达到一定阶段。同样语言学习规律也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对社会与学习知识的理解会有本质的变化,这时是对语言培养的最佳时期。所以,必须提倡早期教育,尽早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总之,小学写作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写作的程度直接反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语言实践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口头和笔头的表达能力,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只有在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并积极思考,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掌握语言运用与写作技巧,写作就会是一件得心应手的事。只要对写作产生兴趣,就会更加注意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更好地观察生活,慢慢地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