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心动,让习作灵动起来

2014-04-16何斐

新课程·小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行动心动习作教学

摘 要:习作教学要激发心动,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写作的内驱力,最终达到思维驰骋、童心飞扬。

关键词:行动;心动;习作教学

有句话叫“心动不如行动”,其实行动都是从心动开始的。学生写作文也同样,心动了,写出的文章才会是真诚的,流露出的情感才会是真实的。习作教学要激发心动,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写作的内驱力,最终达成思维驰骋、童心飞扬!

一、切合需要,置换命题,激活学生“心动于中”的话题

学生写作,如果能从一眼看到的题目中产生一种动力,预感到驾驭文字的乐趣,那么习作就成功了一大半。以教材为依托,从编者意图出发,用儿童文化的维度来加工,就能以趣味性作为内在动机来启发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诱发他们的写作愿望。

1.设置小型的题目,切合学生心动的体验

教材中的命题为了适应各地学生的需要,往往设置很宽泛。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写“一种熟悉的小动物”,我对教材中题材做了“置换”与修改,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我设计了两组颇具特色的题目:第一组《我为你取个名》;第二组《动物宝贝来竞选》。

两周后,我们的“动物宝贝竞选”开始了,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着为自己心爱的小动物写的竞选稿,教室里时而笑声喧哗,时而掌声雷动。学生自由倾吐心中的积蓄,有喜有泪,有感动有伤痛,真情的言语汩汩流动,小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因为这样的“小型”有趣命题,让学生有了心动的体验,快速找寻到了写作的材料。

2.开拓新鲜的题材,进入学生心动的频道

学生对一些老话题早已失去了新鲜感,作为教师可以在命题中给学生一点诱导、一点启发、引出一个个话头,给学生一种新鲜感,激起一种心动的感觉。作文课上,我有意开拓新的写作话题,引导学生留心新事物,丰富写作“新”内容。

这是笔者的一次六年级想象作文教学过程:

《流泪了》(想象作文)

浮想联翩:10分钟之内,请你猜想并说说“他(她)为何流泪”。

师:归纳一下同学们的答案,请看大屏幕。

想象1:悲伤之泪

成绩不够理想被打骂;生活中的烦心事太多;看了一篇感人的文章……

想象2:喜悦之泪

通过艰苦锻炼,在运动会上取得来之不易的金牌;中彩了,喜极而泣;第N次投稿终于发表……

师:同学们,请再发挥你的想象,除了人们会流泪外,其他如小草、小树……再想一想:還有什么“特殊的眼泪”?(屏幕上展示)

想象3:特殊之泪

树叶上挂满了露珠;树皮被刻划后流出汁液;鳄鱼的眼泪……

这样的题材学生非常喜欢,写出来的作文灵性流淌。我们还可以在形式上进行改变——“漫画作文”,比如,就“母亲节”话题来说,把感动的母爱情景用图画画下来,在每一幅画下配上一段文字,学生觉得这样“画”作文轻松愉悦,得心应手。

3.设置连续的话题,融入学生心动的场景

我经常换位思考,思考孩子们喜爱、熟悉的心动话题,比如,男孩子对陀螺很感兴趣,各色陀螺悄然旋转于课桌间、走廊处,于是我围绕“班级陀螺流行风”,让学生围绕陀螺的故事,写一写各种新鲜的玩法,比拼的场景,期间的喜乐……这样的话题融入学生心动场景,写出的作文富有趣味和情感。

二、体验生活,抒发真情,营造学生“心动于中”的活动

笔者认为,习作一定要与学生当下的生活紧密联系,多营造学生“心动于中”的活动,当情趣、兴味氤氲弥漫之际,学生表达的愿望也油然而生。

1.“文字滚雪球”——随意式活动成为心动的往事

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把自己有触动的日常活动用内容概括的方式或用一两句心得来记录,以便掌握第一手大容量的写实作文素材。诸如旅游、逛街、观赏影视等,都可撷缀入“生活拾贝”采真集,等到写作的时候,再从中筛选,加以“以小见大”或“平淡中显新奇”,灵动的文笔就会涌现出来。如,《校园生活》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去采撷自己心动的体验。

校园生活素材多之一(实践活动长见识)

一幕幕难忘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紧张有序的军训演习;别出心裁的环保时装秀;千方百计吸引同学来购物的“爱心小书市”,还有难得一见的教师走秀呢……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值得珍惜和回味。

通过“文字滚雪球”,一句句便签式的语句就变成了一篇篇灵性流淌的习作。徐××同学这样记载《明天要军训了》:

“发军服喽!”只见一大堆迷彩服、军帽堆在讲台上。换衣服时,出现了许多乐趣:因为衣服是随机领取的,一点也不合身,矮小的同学衣服几乎垂到了膝盖上,裤腰肥得像个水桶。一穿上就掉下来,我也是其中之一。而高大的同学的衣裤反而显得小了,吊在那边像个小丑,根本穿不进,大家你看着我,我看你,哈哈大笑。

由此不难看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时空、不同对象去体验、记录,把“发现”速记下来,心动的素材就会久久藏于心底。“文字滚一滚”触动学生心动的情感,在学生的笔下习作会变得曲折多姿,写作过程充满浓浓趣味。

2.“精彩巧定格”——创造式活动碰撞出心动的创意

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些转瞬即逝的精彩创意场面出现。我经常捕捉这些场景,用照相或摄像的方式保留下来,在大屏幕上“定格”,利用富有创意的活动场面,刺激学生大脑,启迪学生心智。

例:《餐桌笑语意味长》(出示学生在餐厅的一组情景照片,配上“语言”)

大意如下:两个值日同学已吃好中饭,他们站在饭桶旁边高声问:还有没有人“要饭”!顿时,一同学站起来反驳:我们不是“要饭”的!值日生辩解……

据此情景,我让学生仔细观看“定格”的精彩画面,想象他们会怎么辩论?随后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引发了学生创造性的习作热情,产生新的写作视角。在教师引导下,意犹未尽的同学带着思考,记录下同学们的表情神态、言语动作,在周记中写下了《喷饭的笑话》《此“要饭”与彼“要饭”》……一篇篇文章真实自然,情景历历在目,跃然纸上,充满辩思,虽稚嫩却有无限创意!

身处童年的孩子,寻求新鲜快乐的生活是他们的本性,教室里的追逐、草丛里的寻觅、雨中的球赛……童年的故事就是这样毫无预设的发生着、行进着。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要及时为儿童创造心动的契机,让儿童心甘情愿、满怀喜欢地顺着教师的“导”彰显他们独特的言语个性。这样,灵动的习作就会产生,言语和精神就会变得敞亮。

作者简介:何斐(1975.11),女,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现职称:小学高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城东小学)

编辑 郭晓云

猜你喜欢

行动心动习作教学
您了解心动过缓吗
是心动啊,糟糕,躲不掉雪中的清华路156号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电影《前目的地》的悲剧美学意蕴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浅谈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
用舞台“行动”进行创作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