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四步自主法”的点滴体会
2014-04-16刘丽娟
刘丽娟
摘 要: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校逐渐探索出了课堂“四步自主法”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教育;四步自主法;教学体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层层深入,教学模式的蜕变,教师已经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校逐渐探索出了课堂“四步自主法”的教学模式。现将这种教学方法介绍一下,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引情激趣,打开闸门
兴趣是人们学习、工作的内在动力。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从而能“好学”“乐学”。为此,我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寻找“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法。经过不断总结,我认为在课堂上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插图导入、文化底蕴深厚的对联导入、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谜语导入、内容形式多样的故事导入、视觉冲击力强的影视作品导入、优美动听的音乐歌曲导入等。不管使用哪种方法,目的都在于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自然地过渡到学习中去。
二、集体设疑,抛砖引玉
宋朝学者陆九渊曾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在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探究课文的要点,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质疑,而教师要充当整理者,将学生质疑的问题整理为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几个统揽全文的问题,在之后的课堂教学就紧紧围绕这些问题逐步展开,最终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师生合作,相互学习
师生合作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是对本节课中重点难点的精确诠释。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身兼多个角色,既要和学生相互讨论研究,做一个与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合作者”,又要做好指引学生正确学习方向的引路人,同时还要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归纳,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目的的明确性。如,在教学《九寨沟》一文时,课文3~6段构段方式相同,我引导学生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学习方法学完第三段,学习过程中解决上一环节提出的问题,其他几段让学生根据这一学习方法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完成,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文章的构段特点、写作特点。这样,教师既做到了积极引导,学生又做到了主动合作探究。
四、整体完善,锦上添花
一节优质课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也要注重最后的“结”。这个“结”字不单只包括小结,还应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所以,我们设计了这個环节。如,《九寨沟》的教学,在学习完之后,我写了一首小诗,但需要同学们的帮助。这是一个( )的九寨沟,这里有( )的湖泊,这里有( )的瀑布,这里有( )的森林,这是一个( )的童话世界,油松( ),华山松( ),金丝猴( ),大熊猫( ),假如来到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我要( )。
总之,“四步自主法”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有效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
参考文献:
李唐花.试论小学教育问题之重智育轻德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安广镇第二小学)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