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2014-04-16吴玉华
吴玉华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关键的,它能够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这有效地改进了传统意义上单调和枯燥的教学模式。为此,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策略,旨在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教学情境;策略
一、创设适合探究的教学情境
鉴于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当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意识,从而使学生学习到一定的数理经验,这样,学生再结合自身的认识,从而掌握新知。学生只有进行“再创造”,才可以切实地学习与应用知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操作活动这一环节的教授,以使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加深理解和学习的印象,最终构建清楚和正確的概念表象,提高探究问题的技能。比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知识之前,为学生布置下面的课外作业:为何学校推拉门的构成是平行四边形的,为何教师桌子下面的固定架是三角形的。这一系列的现象使学生非常惊奇,他们非常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于是,学生在下课之后,亲自去观察和移动推拉门,也对桌子下面的三角形固定架进行了观察,然而还不是十分明确问题的答案。最后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清楚了三角形的特点就是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是容易变形和不稳定。
二、创设学生参与竞争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具备好胜和好奇的心理特点,这也是小学生的天性。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创设学生参与竞争的教学情境,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胜和好奇心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学习工具。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物体的时候,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制作几个一样大小的正方体,再要求学生将这几个正方体摆形状,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和沟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在相同位置所观察到的一系列视图的摆法,并且要求学生进行比赛,以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而增强学生转换视图和实物的能力。这样,学生不但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规律和内在联系,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
总之,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当是实用和朴实的,需要综合兼顾容易操作、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能力和条件等因素,并且应用数学的思维和眼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杨步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0).
(作者单位 四川省西昌市第六小学)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