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2014-04-16吴亚妹
吴亚妹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该项措施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可以将具体的、科学的管理方式贯彻到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措施虽好,也不是完美无缺,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来谈谈该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素质教育;课程;对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项旨在提高小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课程最早是在2001年由教育部提出的,各个地区也就相应地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在小学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范的学校管理制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方管理人员承担制定和实施课程的规劃、研究、引导的工作,是课程开发和综合实施的重要保证。2005年常州大学曾经组织学校教育学研究生对常州市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了调查,并在常州召开“农村小学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经验交流会”。调查显示:常州市100%的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是只有52%的学校在上学期结束时完成了综合实践课程的资料收集。我们可以了解到总体上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对于相关资料收集和基本管理还不够细致。
从上面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还是认识不到位,只有个别学校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和评价体系,能够真正地发挥这个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的作用。
2.师资队伍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调查显示,大多学校都没有专门配置老师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门课的很多老师都是由班主任或者数学老师代以授课,也就是说这些课的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兼职”。常州大学的调查显示,这门课的专职教师只占执教老师的6%,学校管理者也对是否设立专门老师感到踌躇。学校没有太多的精力和财力去建设这门课程。这也可以视作本课程在广大中小城市没有实质推广的主要原因。
3.课程设置难有保证、课程时间安排不够稳定
课程安排不稳定难有保证可以说直接是由上面第二点的原因造成的,由于授课老师绝大多数并不是专职教师,所以不同老师的安排不同的课程也就是可以理解的。根据常州市小学的相关调查显示,150所小学中有20%左右的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开课超过5课时,有45%的学校每周开课2课时,另有25%的学校开课为1课时,其他学校没有做出具体登记。还有些学校更是将这些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相混淆,根本没有对所设课程设置作具体要求。
综上所述,表面顺利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另外还有课程资源开发相对落后,课程实施较迟,课程成果积累不足等原因。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进的几点建议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顺利展开,综合实践课程可以说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难点。而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完善,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建设与新课程改革相符合的课程管理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国家级课程,然而地方的具体指导,各个学校的个性发展,在实施过程中的常态化进行,以及这门课程的特殊性直接导致其与传统的学校课程管理模式相冲突。传统的管理模式一般都是具体地分为数学、英语、体育等具体科目,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各科知识的综合再加上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优化课程管理制度必须是建立在对各个科目具体把握的基础之上,再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优化整合。
2.多渠道引进师资,促进教师队伍发展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体,所以,课程师资的建设可以说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质量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前面调查也显示专职任教该课程的老师只有6%左右,所占任课老师比例显然是太低了。
目前,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通过教研机构组织培训这一单一的渠道,显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联系更多的师范院校探讨这门课程的设立与培训。师范院校还应在教师就业前对此门课程进行培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体制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来管理和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马笑岩.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新课程研究,2009(1).
[2]刘佳.长沙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小学部〉)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