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的实践分析
2014-04-16何琴
何 琴
(江西省化学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普及到了人们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因此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有其现实意义。学生具有差异性,因此,技工学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采用分层教学具有其现实意义,并且有利于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本文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具体特点,分析分层教学的实践。
一、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技工学校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导致技工学校不能够定好自己的位置——学生熟练地掌握某种技术,因此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并且技工学校的教师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教学,课堂教学状态非常的单一。“满堂灌”、“一言堂”等教学方式仍然根深蒂固。
技工学校的课程体系并不合理。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随着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范围扩大,其知识点在不断地增加,然而学校中的课时却在不断的减少,因此,学生的上机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掌握的并不使人满意。
二、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
1.学生分层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因此学生之间由于生源地的重视程度、经济程度、师资力量等不同造成的计算机基础不同。并且《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属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学好这门课程不仅需要良好的计算机基础、浓厚的兴趣,更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上机操作实践。通过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等,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分层之后每个层次的学生通过自愿搭配的方式组合成不同的小组。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内小组成员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这样就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切实的可以学到计算机知识,并且保证了学生的上机实践的时间,并且有利于小组内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相互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分层内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中,A类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学习能力也比较强,因此,针对这类学生的特点应该制定挖掘这类学生的计算机潜能,对他们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学习目标;B类学生有着一定的基础,但是操作并不是很熟练,因此我们应该制定的教学目标是:保证他们的基础,增强操作能力,向着A类学生靠拢。C类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并且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信心,对于这类学生我们的首要的目标应该是:树立他们的对于应用计算机的信心,培养他们使用计算机的好习惯等。
3.教学方式的分层
A类学生他们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操作能力都比较不错,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着重讲述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操作,并且多鼓励小组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计算机方面的潜力。B类学生,操作能力比较差,但是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在基础知识方面略讲,对于上机操作则需要详细的讲述,并且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上机操作,使其操作能力得到提升。C类学生他们的基础薄弱、计算机兴趣低。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使教学有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兴趣,并且教师要多讲一些计算机基础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打牢《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基础。
三、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的实践的效果以及挑战
通过分层教学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力几乎都被调动起来了,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效率,改善了师生关系,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总而言之,分层教学在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的实践我们知道将分层教学的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的提升,但是分层教学的方式仍然面临着教师对学生进行充分准确地了解、组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良好的教学以及对于学生态度方面的把握等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做好技工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虽然有着美好的前程,但是任重而道远。
四、结束语
技工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教学的内容十分的丰富,既有基础知识,又有上机实践的操作知识,有利于分层教学。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分层教学的实践分析有助于技工学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的教学的改革。
[1]雷鸣.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03):10-11.
[2]李晓红.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课程实施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10):11-13.
[3]邓佳.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1(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