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规避风险应注意的问题

2014-04-16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18期
关键词:劳务输出东道国咨询

汪 巍

第一,劳务输出策略的调整。对于劳务合作和工程承包企业来说,劳务输出策略的调整是值得关注的。在投资于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时,中资企业应注重劳务输出策略的调整,加大中高端劳务的输出力度。低端劳务输出的后果是争夺当地就业岗位、安全风险增加等,而中高端劳务输出不仅可以改变中国企业难以融入当地市场的情况,还可以增加当地劳工的使用比例,增加就业岗位,这必定是受到东道国欢迎的妥善之举。

第二,加强信息、保险及金融支持等公共服务。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对投资目的地的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有关部门应在信息渠道、信息内容、信息种类等各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而保险工具及金融工具的使用也日渐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保障。从目前海外市场的开拓现状来看,中国政府提供的诸如出口信用保险、工程险、优惠贷款、银团贷款等各式金融服务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总体来看,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普遍存在对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不强、重视不足的情况,甚至在工程承包领域出现了很多保险不能覆盖项目价值的情况(如只在国内保险公司投保、在国外索赔遭遇障碍等)。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还需更加灵活、巧妙地运作“资金链”。

第三,海外买地,可先到海外如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注册,换个国籍身份,要低调,要在海外当地设厂过程中促进当地就业,把加工业尽量放到当地,为当地建学校、修路等,改善民生。

第四,以国际市场为基础进行布局,生产销售、物流配送及供应链管理都应当以国际市场为基准展开。中国企业不应将国内制造业的发展模式照搬到国外,或者在海外投资时单纯进行投资收益评估,而忽略了企业品牌建设和技术优势的开拓。中国企业应当转换思路,通过海外投资,将企业的重心由生产过程转移到研发和销售领域,这一过程将是企业实现向跨国企业转变的重要环节。

第五,注重投资的多样性和安全性。在对外来投资反应较为敏感的东道国,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特别是资源、能源类的海外投资)中,投资或合作形式可灵活多样,不必绝对以获得股权或控股权为最高目标,此时可以视情放弃股权之要求,代之以获取资源、能源的稳定供应权益即可,以减少东道国的民族抵触情绪等所带来的风险。

第六,投资海外的企业时,要考虑国内外的整合,不要只收购品牌,只要品牌不会促进技术上升、竞争力上升、业绩上升。对于大型的海外企业,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抱团方式联合并购,也可以国内先重组成大企业后,并购海外企业,充分利用制造、技术、设计等方面的资源整合。

第七,应从自己熟悉的行业、地区或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很大拉动作用的行业,考虑投资项目;要反复向咨询公司咨询,但是国外咨询公司仅仅从当地出发,并不了解中国企业的处境,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必要咨询中国本土的对外投资研究专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最好选国内的海外投资研究专家和海外的咨询公司共同担任经济顾问。这样,两边意见兼听则明。

第八,对海外投资对象国宏观经济及货币、税收、投资管理政策和法规变化从专业角度,设计风险应对方案;对目标项目的法律风险进行调查分析,规避资源国、合作方的法律连带责任;对目标项目进行经济技术、安全环保、投资政策、法律环境、财税和汇率等综合评估,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

(田风摘自《经济师》2013年第12期《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规避风险的良策》)

猜你喜欢

劳务输出东道国咨询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劳务输出 职业农民 有序分流劳力 促进乡村振兴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劳务输出导向:民族地区职教扶贫模式的理性审视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我国劳务输出法律体系及保障机制的构建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