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业发展后现代转向的对策思路

2014-04-16李丽纯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18期
关键词:后现代农业生产

李丽纯

农业与农村经济

中国农业发展后现代转向的对策思路

李丽纯

考虑到成本类因素对农业发展的约束日渐趋紧,中国农业发展“向后现代转向已成必然趋势”。未来中国后现代农业发展必须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规律的适应性,即农业生产活动应大致顺应动植物品种的自然生长规律,尽可能保持区域内物种的多样性,注重利用和开发各种生物体之间原生态的相互作用关系,要把现代农业科技和传统农耕思想充分结合起来,使农业生产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回归自然本性;(2)强调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性,即农业生产规模不宜盲目扩大化,应尽可能减少对土地的耕作次数,减少可能对土壤环境和水体环境造成污染的农药、化肥、农膜等物质的使用,要通过实施“化肥替代工程”、“生态分流工程”等逐步改良农村生态环境;(3)强调农业生产活动对资源利用的集约性,即尽可能采用生物化和太阳能化的生产方式替代石油农业生产方式,适当控制对油、电、水等资源形成巨耗的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要通过有机农业对无机农业的替代、绿色农业对黑色农业的替代,实现农业的永续发展;(4)强调农业发展要素的综合性,即农业资本、技术、制度等刚性发展要素应该与农村伦理、道德、习俗等柔性发展要素相互结合与协调,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文化、社会事业,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重要基础;(5)强调农业发展目标的全面性,即农业发展应该同步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的全面进步,而非单一的农业产量或经济效益指标的提升,要逐步完善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将之作为各级地方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考核指标;(6)强调城乡发展关系的互补性,即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的发展应该各展其长、相互补充、相互包容、而非简单地强调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市民对农民的单向度引领,要通过矫正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反生态误区,逐步实现工业支柱产业向农业支柱产业转变、环境污浊的城市中心向亲近自然的农村中心转变。

(田风摘自《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第12期《后现代农业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测评》)

猜你喜欢

后现代农业生产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90后现代病症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