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最重要是经济手段
2014-04-16晓宇
环保,最重要是经济手段
一个问题要多复杂就会有多复杂,特别是当你有意要把它搞复杂的话。可取的办法是简单化,即找出其中最重要的关键点,抓取关键步骤和关键因素,而不是陷在无边无际的复杂里。
拿环境压力中的能源来说,中国的基础能源以煤为主,对煤的消耗又以发电为主(火电占全部电力供应的80%),“从煤到电”是能源消费的基本链条。同时,我们能源利用效率虽然不断提高,但单位GDP能耗比发达国家还是高出数倍以上。
显然,在过去不太在意环境质量的情况下,为了GDP增长可以粗放地使用煤炭资源,越廉价越好。但当环境压力到了一个临界点,不能再挥霍使用而必须集约使用、高效使用时,就一定要“节煤”,减少使用量,提高使用效率。
如何“节煤”呢?要么行政手段,要么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就是对节能降耗不达标的企业“关停并转”,但以中国之大,企业之多,操作成本很高,而且会带来巨大的寻租空间,该淘汰的也未必能淘汰掉。经济手段本质是价格机制,也就是在煤炭领域推进资源税“从量”到“从价”的改革,让煤炭“变贵”,粗放使用的用不起,逼着大家走煤炭清洁化使用的节能降耗之路。
在环境税、消费税改革方面,都可以出台限制污染物排放、促进消费低碳化的措施,同时对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给予减税或抵扣的激励。
上述逻辑并不复杂,但改革很难推动。经济学家贾康说,一方面,尽管官方反复强调科学发展可持续增长,但在部门利益、垄断利益的阻碍下,与煤、电相关的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能降耗长效机制改革一拖再拖;另一方面,对环境恶化“民怨沸腾”,但一说到资源税、环境税等改革,却又因其“加税”特征引发一片反对声浪,这也使得“科学发展”、“生态文明”难以落地。
其实,如果“绿税”传导到百姓环节,政府可以适度提高低保等标准,使低收入者生活水平不降,而中等收入阶层和以上者,面临更贵的水电时,自然会调整消费,倾向低碳化生活,并不是坏事。如果说反腐倡廉使得官员的“高碳化生活”降温的话,接下来,在全社会倡导低碳化生活,同样会优化我们的环境。
(晓宇摘自《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