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城市化高潮即将来临

2014-04-16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36期
关键词:城市化京津冀城镇化

邵 宇

深度城市化高潮即将来临

邵 宇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纲要的颁布,深度城市化高潮即将来临。

总体来看,规划内容基本符合我们此前研究指出的新型城镇化六大支撑: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产能重新布局——“三纵两横”的合理城市群布局:沿海产业升级转型,布局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包括技术研发、金融服务等;中部布局产业承接转移黄金十字架;西部布局能源和地缘中心;以现代交通体系贯通,包括高铁、重载货运铁路、高速公路网、油气管网、智能电网等。未来在中国城市化的核心“弓状地带”,通过产业布局,形成多个产业集聚带和城市群,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吸引周边的农村劳动力进城镇工作,同时实现其市民化转变,由此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户籍制度改革——放开二线城市及一线城市周边卫星城镇户籍制度,给予已经转移至城镇的农民工市民身份,并吸引农村人口进一步转移,同时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均等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

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土地补偿,同时,盘活农业用地和农村宅基地,将中国农业向集约化发展(关键在于集体土地市场化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解决地方“土地财政”的困境,推进财权事权合理划分,完善房产税扩展、营业税改增值税推广等。

城市管理体制和能力升级——提高城市化质量,防止“贫民窟”出现,包括加强交通、水、电、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交通拥堵,完善城市管网、节能建筑及环境保护等。

农业现代化——城镇以外,随着新型城镇化的稳妥推进,“三农”问题中的农民和农村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唯一重要的就是农业问题:农户逐渐转变为市民家庭,务农人口下降和土地流转将为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机会和空间。农地经营权的合法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亦是解决农业、农村长期发展的关键手段。此外,我们预期政府将大力增加农业的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生产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建设高产农田,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确保粮食供应。

具体来看,“城市新土改”即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城市存量优化成为第一路径。规划中要求着重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即“三个1亿人”问题),我们仍然认为对存量的优化是第一路径,提高现有城镇化的质量优先于新建城镇,中心城区需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同时严格规范新城新区建设。

随着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化质量要求的提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成为我们今后的重点工作。同时,对于一些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也成为重要手段。尽快转变粗放的外扩型用地方式,通过重新合理规划、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等手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统筹城乡土地配置,已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要求下,那些占地面积大,土地产出效率低以及污染严重的企业将加速淘汰、外迁、转型,同时“退二进三”、“腾笼换鸟”,为城市发展第三产业营造空间。

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充分体现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生态环境优化的新型城镇化路径。事实上,国家“十二五”规划就已经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然而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快速发展相比,京津冀区域合作并不理想,尤其河北与京津梯度大,融合程度低,京津聚集力强而导致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被“空吸”。

此外,京津冀产业格局存在同构现象,强大的环境约束和经济转型诉求令京津冀协同发展迫在眉睫。这也迫切需要对目前各自的发展目标进行整合,根据比较优势与城市功能定位,共同确立可行、具体、翔实的产业发展战略及规划,加强区域间的相互联合协作,以错位、互补式发展为目标,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目前,北京正在对《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改,通过反思和调整北京建设和管理的理念,明确战略定位、调整和疏解非核心功能、提高建设的质量、治理大气污染、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京津冀也在加强环保合作,建立跨区域环境联合执法工作制度。

京津冀协调发展将为京津冀的相关产业带来新的投资机遇,包括交通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对接转移及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同时,相关的配套服务行业如交运、物流等行业也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田风摘自《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4月9日)

猜你喜欢

城市化京津冀城镇化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城镇化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