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制造业的发展特征
2014-04-16王金亮
王金亮
1.制造业人均增加值及人均增加值率较低。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制造业的人均增加值以及人均增加值率较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报告指出:200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Manufacturing Value-added.MVA)的15.6%,日本占15.4%,而美国以19%的比重名列第一位,三国的总增加值占世界MVA的一半。但在人均制造业增加值方面,我国与美国、日本差距悬殊,2003年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仅仅比南亚、东亚和北非的一些发展中国家高;2006年美国的人均制造业增加值是我国的7.3倍;2008年日本的人均制造业增加值近9000美元,为世界最高,而我国仅约700美元,只有日本的1/13。
1993~201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平均值为26.6%,而同期的日本为36.9%,美国为47.2%,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远低于日美。
综上可见,我国制造业的获利能力比较差,技术水平偏低,且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仍在大量生产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品。
2.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专利。阻碍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能力、发展水平以及效益提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自有知名品牌的缺乏。当前我国多数制造行业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高价引进,大部分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仍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由于缺乏相关的鼓励创新的机制和创新人才,导致绝大部分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技术创新主体难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较少,继续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较差。所生产的产品不仅无法参与国际竞争,甚至在国内市场也没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
3.竞争优势的层次较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大都集中在低水平的价格竞争。由于产品增值能力有限,附加值低,只能依靠价格竞争。从产业角度看,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居多,高新技术产业严重不足。我国外贸出口领域中具有较大竞争优势的行业80%以上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便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竞争优势也集中在一些低端产品及零部件的生产中。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的竞争力指数均非常低。电子及通信设备的出口中大部分都是电子元件、计算机外围设备和家用试听设备,这些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低端产品。我国“世界制造工厂”的称号实质上是全球低端产品及零部件的廉价供应商。而在重型装备制造业中,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与国外产品相比更没有优势。
4.组织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制造业产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企业规模小,市场结构过于分散,存在过度竞争;企业间的竞争基本还是集中于成本和价格,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及行业存在障碍,存在行政性垄断;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低,难以形成合理的分工合作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