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政策效应顺周期的治理对策
2014-04-16曾晓安
曾晓安
消除财政政策顺周期效应的不利影响已成为当前我国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其中一个重点目标就是解决财政政策顺周期性问题。除改进干部考核办法及转变政府职能等行政体制改革外,当务之急是借鉴发达国家成熟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高我国财政治理能力,使财政政策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一,尽可能增强财税制度内在稳定器功能。从长远看,要提高直接税比重,提高民生保障支出比重,通过完善税制和优化支出结构增强自动稳定器功能。当前应加快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并通过PPP等方式完善新型城镇化投融资体系。
第二,按中长期理念改进预算制度。一是加快建立中期财政预算。当前已将税收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并明确超收进入预算调节基金,下一步应加强宏观预测,抓紧推进中期财政规划。二是加强支出政策管理,建立重大项目中长期论证机制和重点项目库,并清理规范重点支出挂钩机制,为宏观调控腾出空间、打好基础。三是逐步理顺事权,匹配财力。当前应考虑取消增值税地方分享,将消费税改在零售或批发环节征收,弱化地方政府对生产环节税收的依赖。对专项转移支付减少规模并改进管理方式,改变地方“跑部钱进”、按年度上项目的习惯。四是尽快将公共财政、基金、国资和社保四本预算统筹起来。五是加快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为地方举债“开正门”。
第三,整顿财经秩序,强化预算约束。加强依法征税;清理各类税收优惠;禁止地方举债变相搞赤字,并研究通过PPP方式化解地方债务。
第四,改进财政政策决策机制。发达国家多引入第三方机构研究提出财政政策,值得借鉴。如日本成立直属于内阁的专门调查会,由大学教授、私营部门杰出人士等组成,专门就如何兼顾日本经济复苏和中长期财政政策可持续性提出政策建议,并负责与央行等沟通协调,最终报请首相决策,有权威,效果好。
第五,合理安排财政改革时点。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各项改革直接影响宏观经济周期。在经济处于低谷时,开展增加财政支出减少财政收入类的改革,如加快营改增步伐,扩大对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在经济处于繁荣时,开展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类的改革,如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加快资源税改革,加快推出环境保护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