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行为研究综述

2014-04-16张小华

经济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两难界定信任

文/张小华

合作(cooperation)行为在当今社会随处可见,并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础。但是众所周知,人类不是天使,他们首先往往会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这使得合作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实现(Axelrod,1984)。集体合作的过程中个体常常要面对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相冲突的局面,各方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时刻进行博弈,道斯(Dawes,1980)指出社会两难具有两个特性:首先,无论对方的选择如何,当个体选择背叛时,自身利益较大;其次,相对于大家都选择背叛,当所有人都选择合作时,整个群体的利益最大。本文对合作行为的研究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进行简要的评述。

一、合作的内涵

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界定合作的三种方式:第一种是Mead(1976)定义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的行为”,她强调了参与者为达成一个基本的目标而工作的合作动机。她用合作和竞争的概念来代表不同阵营的不同的心理动力模式,这样的界定更多应用在跨文化的差异解释上。第二个界定是将合作行为化。Barnard(1938)将合作定义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活动的功能体系,他的组织和管理过程理论描述了个体的活动和努力是怎样融入到合作活动中,合作的诱因、促进和维持构成了组织和管理的核心,为了组织和管理的基本理论构建,Barnard的合作的界定自然非常宽泛,覆盖了组织的所有功能性活动。而且,不仅合作是在行动的角度界定,合作的理论也包括了个体的动机和集体的意图,这些都是合作持续的核心。第三种界定合作是以Deutsch(1949,1973,1985)为代表,后来被Tjosvold(1984,1986)在组织情境下界定,将合作界定为一种社会关系,区别社会情境为紧张环境和合作环境,主要是看参与者的目标是怎样的关系,如果参与者的目标正相关即为合作,反之则为竞争。由此得出,他们对于合作的界定是从实际的或感知的目标关系入手。本文从Barnard对合作的定义入手,寻找引导个体融入合作的诱因,从而使个体与集体的利益最大化(Komorita&Parks,1995,and Messick&Brewer,1983)。

二、合作的发展

公元前448年,一个拥有20多个城市的希腊联盟打败了波斯帝国,希腊战胜波斯取决于联盟内各部门间的合作(Smith,Stephen.Susan 1995)。学者们早就已经认识到组织成功至关重要的是合作(Barnard1938)。法约尔(1949)指出协调组织的一个单独的活动和部门为一个单一的整体的必要性。后来,梅奥(1945)从人际关系角度从发,强调了一个组织的水平之间的合作需要,特别是管理者和工人的水平。汤普森(1967)的组织行为理论关注组织内的不同类型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实现高水平合作的方法。在组织层面,合作企业之间呈正相关关系(Contractor&Lorange 1988)。有研究表明,一些组织合作的关系,如合资企业,提供节约成本,因为它们减少了公司昂贵的监测成本(Buckley&Casson's 1988)。最近的重组工作组织跨学科跨职能团队,以及增加在组织和国际合作和联盟,使合作更为重要 (Adler,1991;Byrne,1993; Jackson,1991; Lawler,1990; Manz&Sims,1987)。合作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并且它的作用在将来越来越重要(Adler,1991;Byrne,1993; Jackson,1991;Lawler,1990; Manz& Sims,1987)。 Argyle(1991)总结了工作团队中成功合作的行为模式为:更多协调,更多帮助,更多的沟通和更多的分工。

三、影响合作行为的因素

1.社会身份认同对合作的影响。很多学者(Allison&Kerr 1994; Bicchieri, 2002; Smith,Jackson&Sparks, 2003; Tyler&Blader, 2001)发现即使在最小的标准下分组,也会产生组内认同和组间敌意,人们会倾向于对自己组内成员产生合作行为。Stockard等人(1988)从性别这种身份角度对合作行为进行了研究,表明女性只是很微弱地表现出多于男性的合作行为。社会身份理论(Tajfel,1982)解释了小组边界是如何影响一系列的行为,如知觉、冲突和社会两难中的合作,个人身份和社会身份的差异是该理论的核心。思考个人的特质时强调了个人身份,然而个人思考自己与组内成员的相似性和与组外成员的差异性表现出来的是社会身份 (Deaux,1996)。社会身份对于合作产生积极效应,对于无论是自然发生的还是实验创造的小组。

2.信任对合作的影响。信任是影响个人、群体和组织行为合作的重要因素,由Deutsch(1973)等研究者最早将信任纳入社会两难的研究范畴,发现信任能够影响合作行为。如果合作,在期待良好合作关系,信任是一个人的信心(Pruitt, 1983; Ring&Van de Ven, 1994)。McAllister(1995) 进一步区分两个广泛的基础,信任是建立在组织机构的设置:认知和情感。基于认知的信任是建立在知识角色扮演,而基于影响的信任是建立在合作伙伴之间的情感纽带 (Lewicki& Bunker, 1995; McAllister,1995; Shapiro, Sheppard&Cheraskin,1992)。很多研究者都把信任定义为一种“期望”,对他人合作行为的一种期望(Foddy,Platow&Yamagish,2009)。国外已有研究发现,个体对他人合作行为的预期是影响合作的重要中介变量之一(Yamagi⁃shi,1986; Robbins,1995;De Cremer,Dewitte&Snyder,2001; De Cremer&Van Dijk,2002)。目标预期理论(Pruitt&kimmel,1977)指出:对他人的行为预期以及对其他成员的信任对成员合作行为有积极影响。Toshio Yamagishi(2005)等学者的研究发现,信任水平低的被试也可能会合作,合作水平高的被试信任水平也不一定就很高。马剑虹、徐美玲(2011)利用“信任—合作”二阶段模拟实验,研究发现初始信任对基本经验的信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它对合作行为的作用远不如随后的基于经验的信任;基于经验的信任水平高的被试在随后的公共财物两难博弈中也表现出较高的合作行为。

3.个体的价值取向。个体差异导致社会价值取向的差异,也是学者研究影响社会两难中的合作行为广泛关注的因素之一。个体价值取向分为以下几种类型(Sylvia,Charles:1997):一是利他性:是他人的利益最大化;二是亲社会型:使共同的利益最大化;三是个人型: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四是竞争型:是自己与他人的利益差距最大化。个体差异的社会价值取向影响个人的动机和策略行为。Messick和McClintock(1968)最早指出:人们在对自己和相关人员的结果分配的偏好上具有系统的差异,并将其称之为社会价值导向。严进、王重鸣(2000)采用了实验室方法,通过两难对策任务的情景模拟,研究了群体成员的价值取向对群体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群体合作行为确实受到群体成员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合作型成员会产生更多的群体合作行为。

4.奖惩机制对合作的影响。Olson(1965)指出:只有当合作的收益大于个体竞争的收益时,个体才会选择合作。人际合作程度越高,个体获益越大(Messick&Brewer,1983; Kopelman,We⁃ber&Messick, 2002)。 (Fehr&Gachter, 2002;Maslet等人,2003;Yamagish 1986;Mulder 2006)研究者虽然引入不同的奖惩系统和具体的执行过程,但是从他们的实验结果发现金钱的奖励或者惩罚都能够提高人们的合作水平。Amnon Rapo⁃port&Wing Tung Au的研究发现,奖励和惩罚均显著降低了小组索取的数量,但惩罚比奖励更有效。而在社会两难情境中,惩罚反而会降低参与者的合作动机。王沛等研究发现,与个体价值取向参与者相比,在惩罚措施取消后,亲社会价值取向参与者表现出更低的人际信任水平,合作程度显著下降。

5.社会文化对合作的影响。Smith,Carroll&Ashford(1995)指出文化的差异给合作带来新的挑战。学者的研究表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者相比,喜欢一起工作,通常是更多的合作,不倾向于“免费乘车” (Cox,Lobel&McLeod,1991;Earley,1989,1993)。Earley(1989,1993)发现对于个体主义者,如果个体责任感强,可以增强合作,但是对于集体主义者,效果并不明显。其他学者也发现,具有集体价值的个体对于合作会反馈更多的合作,具有个体价值的个体则没有表现(Chatman&Barsade,1995; Cox et al,1991),这说明文化不仅引起个体呈现或强或弱的合作性,也会影响提高合作的干预机制的效果。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瑞典人和日本人比美国人愿意合作程度大(Cole,1989)。在法律制度中的文化差异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尝试建立合作(Perrone,1993)。

四、简评

综上所述,对于合作发展以及影响合作行为的因素研究已经取得较大发展,但这方面的研究仍存在着许多不足。

首先,对合作行为的研究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已往的研究侧重于实践,缺乏对理论的构建,几乎没有一整套完整的合作行为理论。影响合作行为的因素研究只是从一定的情境中发现影响合作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些实验连续性不强,考察方法主要是从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促进合作行为,而没有将合作真正放到企业管理的角度去研究,所以合作行为是有限的,应拓宽研究的视野。

其次,研究的内容不够全面。大多数研究的范围局限于某一种或某几种因素对合作的影响,并且几乎所有的研究对象基本都是成功的合作,但对于不成功的合作研究较少。

再次,研究的方法仅局限于心理学实验工具,“囚徒困境”“混合动机冲突”等。笔者认为可以扩大合作行为研究的学科领域,引入企业管理。将个体和集体至于企业环境里,利用现代管理学先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怎样促进合作。

最后,合作行为研究成果缺乏实践性。理论研究的目标就是应用实践,但是这些成果缺乏可操作性:比如怎样将这些成果转化到组织里、团队里,以期提高团队合作精神,这一领域将是以后合作行为研究的一个重点。

[1]Axelrod Robert.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M].New York:Basic Books.1984.

[2]Pruitt,D.G,Kirnrnel M.J.(1977).Twenty Years of Experimental Gaming:Critique,Synthesis,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Annual Review of Psyehology,28,363-392.

[3]马剑虹,徐美玲.信任及其对公共财物两难博弈中合作行为影响[J].应用心理学,2011,(1).

[4]刘谞,马剑虹,朱玥.从归因视角探讨公共物品两难中惩罚系统对合作行为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10,(4):332-340.

[5]王沛,陈莉.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1,(1):52-64.

[6]Sylvia G.Roch,Charles D.Samuelson.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and 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in Resource Dilemmsa[J].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7,70(3):221-235.

[7]Chao C.Chen,Xiao-Ping Chen and James R.How Can Cooperation Be Fostered?The Cultural Effects of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23,No.2(Apr.,1998),pp.285-30

[8]Ken G.Smith,Stephen J.Carroll and Susan J.Ashford.Intraand Inter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Toward a Research Agenda.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Vol.38,No.1(Feb.,1995),pp.7-23Published.

猜你喜欢

两难界定信任
两难
我国首次对“碰瓷”作出明确界定
两难的选择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高血压界定范围
对“卫生公共服务”的界定仍有疑问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的界定
信任
煤价上下两难四季度或维持窄幅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