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视角下的我国公民道德建设
2014-04-16王小锡
王小锡
系统工程视角下的我国公民道德建设
王小锡
推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规划,整体布局,任何建设环节或建设方面出现“短板”,将会影响整个公民道德发展进程。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重点应该是加强公民的道德理论自觉,“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创制道德实践体系,完善社会诚信建设机制,治理突出道德问题,关注“特群道德”,切实规避道德风险,借鉴“他山之石”等等。
公民道德 道德建设 系统工程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这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工程。然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其本身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工作需要协调一致、整体推进,任何建设环节或建设方面出现“短板”,将会影响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和发展进程。
1.加强道德理论自觉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既然是一项工程,不能没有理论指导,而理论指导的前提是道德理论自觉,惟有道德理论自觉,才能有道德理念的先进性和道德实践的主动性。如何才能实现道德理论自觉?(1)需要明确现时我国的道德主张。要在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没有明确的道德主张,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将是没有灵魂的工程。(2)需要清晰道德建设的目的。社会主义的道德目的是要努力实现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自己(马克思语),即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使得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人真正实现与人相称的有尊严的地位,过着与时代合拍的真正的人的生活。唯有目的明确,才有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自觉。(3)需要明辨理论是非。现时社会各种价值理念良莠不齐,有的理念甚至误导人们的交往和日常生活,这就需要坚持科学立场,批判各种错误的道德理论观点,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没落的道德观。(4)需要懂得道德理论的实践指导作用。道德理论的作用是什么,这本来应该是没有疑义的,但是,事实上道德理论的作用问题上分歧比较大。有的人认为,道德理论就是引导或指导人们认识责任,履行义务,并以此提高道德境界。但不认为道德理论能够指导或直接帮助人们获得更多利益或利润,似乎要是这样,就是亵渎了道德或道德理论。其实不然,道德理论的作用就是要在指导人们履行义务过程中实现更多的包括精神效益在内的效益或利润。如果认为道德理论与效益或利润无涉,那道德理论家们就是空谈家。
当然,加强道德理论自觉,需要回到社会、回到生活、回到实践,惟此,我们才能真正弄清楚我们应该把握什么样的道德理论。如何把握我们应该把握的道德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必须要有一种严格科学的思想和建设性的学说’。他们的方法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在批判旧道德观中阐发新道德观;用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来回答关于道德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等问题。在对待具体的道德现象或道德行为时,他们的观点也是很明确的,就是回到现实,回到现实生活中的人,就是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从思辨的王国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每个人的实际生活决定他的具有个人特点和个性的道德意识。”[1]宋希仁:《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78-179页。美国著名伦理学家麦金太尔强调,惟有道德实践才能“为我们提供越来越多的自我认识和越来越多的善的认识”[2]美国·A·麦金太尔:《追寻美德——伦理理论研究》,宋继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278页。。事实上,离开了社会生活和实践的现实,道德理论自觉将没有依据和根基,而没有依据和根基的理论是解决不了任何现实道德问题的。
2.“四位一体”整体推进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应该关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领域及其个人身心发展,约束其所有言行,激发其道德热情,真正把人们在各领域的日常行为引导到公民道德所认同的轨道上,促进公民道德的全方位进步。否则,公民道德建设将不时会出现“短板”效应。因此,在现时,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这“四位一体”缺一不可,需要整体推进。(1)社会公德尤其是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是社会道德水准的风向标,它在一定意义上是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基础工程,公德意识和公德觉悟不仅直接体现公民个人的品德,而且直接制约着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建设成效。尤其在当今开放的隐秘的虚拟网络社会中如果还能坚守社会公德,坚持慎独,那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将会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人类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一个社会公德水准低下的社会,意味着个人品德低下,那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也必定存在严重缺陷。(2)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成熟的标志,职业道德不仅能完善职业活动,促进职业活动的效益,而且在提升职业工作者道德境界的同时不断完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理念。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缺乏职业操守的人,在公共生活领域和家庭生活中难以成为一个善良之人,甚至,因为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定型,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将会是一个不懂人情、不讲亲情的“道德奸人”。(3)家庭美德最能衡量人们的道德水准,一个在家庭的亲情关系中不能履行道德责任的人,其亲情冷漠症必定影响到社会公共生活和职业生活中,并造成“自我中心”、“特立独行”的孤僻品性。因此,家庭美德教育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养成的重要阵地和条件。(4)个人品德的培养和提升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没有个人品德的培养和提升,公民道德建设将会是一句空话。事实上,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升公民的道德觉悟,而公民的道德觉悟的提升又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和条件,因此,个人品德的培养和提升始终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性任务,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的“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前提和动力。
要指出的是,在“四位一体”整体推进过程中,人们在各个生产生活领域和各个生产生活层面的道德规范体系的研究和确认应该是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重大任务之一。说到底,公民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通过各类建设手段让人们在提升道德觉悟的同时,自觉把握和履行系统的道德规范要求,并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假如没有系统而具体的生产生活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也将无所适从,那公民道德建设及其目标的实现将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切切实实地研究和提炼我国国民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的道德规范体系,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的和不应该的,这将是功德无量的大事。
3.创制道德实践体系
惟有坚持实践,才能体现道德价值,也才能不断提升人们的道德觉悟,正如西松所说:“除非付诸行动或者产生结果,否则人类的活动将不具有道德上的意义。”[1]〔西班牙〕阿莱霍·何塞·G·西松:《领导者的道德资本》,于文轩、丁敏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62页。事实上,道德情感需要在道德实践中体悟和养成,道德习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养成。而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中始终表现为“短板”的是道德实践体系的创制,而道德实践体系的创制恰恰是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重要条件,不通过系统而有规律的道德实践锻炼,任何人将难以成为真正的“道德人”。所以“短板”问题必须解决。(1)按照“时年道德”来设计道德实践模式。一般来说,懂礼貌、讲卫生应该是幼儿道德实践的重点,着力培养他们的礼貌语言和礼貌举动;懂法律、讲爱国、爱人、爱己应该是青少年道德实践的重点,着力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懂自由、平等、公正,讲责任、敬业、诚信、友善应该是成年人的道德实践的重点,着力培养他们的道德习惯。要指出的是,道德实践重点不是全部,更不是唯一,事实上,时年性道德实践模式是交织在一起的,只是不同年龄段的人的道德实践内容有所侧重而已。(2)按照“场合道德”来设计道德实践模式。应该说,在家庭、职场、公共生活领域都会有体现责任和义务的不同的道德要求,又由于生活和工作内容不一样,都有着不同的实践要求。在家庭应该围绕亲情关系的和谐协调,设计家庭责任及其请安、关怀等道德实践模式;在职场应该围绕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与双赢或多赢,设计职业责任及其敬业、诚信、团结协作等道德实践模式;在公共生活场所应该围绕公共生活要求,设计公共生活场所责任及其团结、友善、互谅等道德实践模式。(3)按照集体性道德主体来设计道德实践模式。前面两点主要围绕个体性道德实践主体提出道德实践模式要求,这里是指围绕国家、民族、单位等集体性道德主体来谈道德实践模式设计。诸如抗灾救灾、捐赠助困、集体公益活动等等都属于集体性道德主体的道德实践活动。综上所述,创制道德实践体系过程其本身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4.治理突出道德问题
社会突出道德问题的不断出现,说明社会道德环境脆弱,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履行公民道德的保障体系,甚至会催生腐朽道德,并进而腐蚀社会有机体。社会突出道德问题治理不了,公民道德建设就没有社会基础,其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需要治理突出道德问题,唯此才能扫清公民道德建设道路上的障碍,营造尚德社会氛围。当今社会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严重,一些社会成员道德理念模糊、善恶不分,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在经济领域,一些经营者缺乏合作双赢或多赢的经济伦理理念,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尤其是问题食品、豆腐渣工程等等直接损害国家和民众利益;在民主政治生活领域,一些人脱离社会现实,片面地强调自由、民主、平等,连基本的社会和谐与稳定都不屑一顾,强调曲解了的自由、民主与平等,忽视大多数民众的自由、民主与平等。还有一些官员,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等,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在文化生活领域,一些人的文化价值观扭曲,曲解大众文化的深刻内涵,把低俗文化等同于大众文化,这实际上不仅亵渎了真正的大众文化,而且亵渎了人民大众;在社会建设领域,一些人无视社会治理的复杂性,诸如违法强制拆迁、粗暴处理群体事件、缺乏理性的盲目上访、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投资、利益分配不公等等,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一些人被眼前的GDP蒙住了眼睛,不惜滥用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直接损害了同时代人、后代人乃至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等等。这些突出的道德问题不解决,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将会是一句空话。因此,(1)应该加强道德教育活动,尤其要加强道德责任和荣辱观教育,真正让人们弄清楚在生活和工作的领域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不断增强道德责任心和抵制腐朽道德的能力。当务之急是要认识到,不知道道德和道德作用的社会一定是落后的社会,也是危险和可怕的社会,因此,要像普及法律一样来普及道德,让全体国民认识道德,信仰道德。(2)应该认真研究形成我国突出道德问题的共性和个性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且强有力的对策举措,以促进社会突出道德问题有效地遏制在萌芽状态,直至彻底铲除滋生突出道德问题的社会土壤。(3)应该德、法并举,以法为绳,以德为本。解决突出道德问题要以教育和引导为主,只有思想和境界提升了,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靠强力压制甚至打击永远不能真正解决该解决的社会道德问题。同时,教育不是万能的,在现时社会条件下,加强法制建设十分重要,它既可以将严重道德问题及时高效地解决,也可以将社会道德问题扼制在萌芽状态,并进而培养人们的道德境界和道德习惯。
5.关注“特群道德”
“特群道德”是指社会特殊群体的道德。诸如“官员道德”、“知识精英道德”、“企业家道德”、“青少年道德”、“弱势群体道德”等均属于特殊群体道德。“特群道德”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特群道德”理念及其规范是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忽视甚或缺失“特群道德”理念和规范,在出现“短板效应”的同时,也将导致公民道德建设思路不清、方向不明、举措不力。(1)就官员道德来说,其特殊的身份决定了官员在工作中应该恪守民本、廉政、服务群众、忠于国家等等的道德要求,这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引领社会道德的发展方向,更能增强民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假如官德不佳,那么,在民众把官德看作现时代社会发展的风向标的情况下,公民道德建设就没有说服力和号召力。(2)就知识精英道德来说,其特殊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决定了知识精英应该是先进道德的传播者和忠实履行者,应该恪守爱国家、求真理、促发展等等道德要求,并以此树立社会道德标杆,引领和改善社会道德风尚。假如知识精英道德欠缺甚至缺德,更有甚者,不遗余力地宣传很不适合中国现实的相关西方道德,这将混乱社会道德理念,使得人们在应该与不应该的问题上无所适从。(3)就企业家道德来说,其特殊的“经济人”角色决定了必须要有“道德人”的内涵才能获取更多的效益和利润,应该恪守诚信、人本、公平交易、友善合作等等道德要求,血管中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惟此也才能以特殊的行业道德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进步。假如企业家缺德,那么,产品、服务等就会出现道德“短板”,就最终意义上来说,这不仅在丧失信誉的同时赚不了钱,而且将败坏社会道德风气,影响公民道德建设进程。(4)就青少年道德来说,其作为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应该恪守认真学习、刻苦求真、艰苦奋斗、克勤克俭、坚守公德等等道德要求,惟此才能使得公民道德在不断出现的新一代人身上获得广泛认同,道德作用也将在新生代得到普遍的展示。假如青少年道德建设跟不上时代步伐,那么,影响的不仅是青少年群体道德建设,它将影响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道德素质,进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5)就“弱势群体道德”来说,他们首先需要被关怀,让他们在社会给予的温暖中体验到人的尊严和价值。当然,弱势群体应该坚持自强、自立、勤劳、尊重社会等等道德要求,以此实现道德自强,并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整体发展。假如弱势群体道德建设出现“短板”,那么说明公民道德建设的内涵和广度将有严重的欠缺,更将导致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停滞不前。
6.切实规避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行为中潜藏着的并可能出现的与道德有关的危险境况,它对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可以说,规避不了道德风险,也就无法推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因此,道德风险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要在正视社会道德风险的同时,认真分析形成道德风险的原因,提出切实规避道德风险的举措,以促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快速发展。
道德风险一是指正道德下的道德风险。正道德即正能量道德,也就是讲道德。在社会运行制度和机制不完善的社会状况中,讲道德吃亏是常有的事。曾几何时,商界讲诚实劳动、讲道德经营的赚不到钱,甚至要亏本,而奸商往往实施不正当竞争而赚取更多的钱财。二是负道德下的道德风险。负道德即负能量道德,也就是不讲道德,不讲道德当然有风险。三是亚道德下的道德风险。亚道德即为社会道德状况不理想但也不是恶德流行,换句话说,崇尚道德没有蔚然成风,但不道德现象也没有形成气候,善恶态度不明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态度。在这种社会道德状况下,道德风险来自于人们的“道德麻木”或“道德冷漠”症。四是零道德下的道德风险。零道德即是指不认为社会生产生活中存在道德问题,或认为在社会生产或生活的某个领域或某个时段不存在道德问题。前者表现在我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时代就基本上排斥了道德的存在,认为讲道德与讲阶级斗争是矛盾的,当时的道德风险就是人性、人伦关系、价值取向遭扭曲。后者诸如我国经济学界就有学者认为,经济和经济学不存在道德问题,经济就只是投入、产出、效益等物质的和数量的概念,还说经济学家研究和谈论道德问题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其实,这样的零道德只是理念上的,实际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是排除不了道德内涵的。伦理学常识告诉我们。有人和人际关系的地方就有道德问题存在着。然而,零道德理念的风险是巨大的,它让人们不关注道德,甚至主张社会不要讲道德,这样的道德风险是害己、害人、害社会,因为,没有道德的社会一定是恶者乘机更恶,善者受气受累的社会。
形成道德风险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私利至上主义。如果说道德风险来自于道德知识缺乏,那还可以理解,并容易补救。但是,私利至上主义者把自己的利益看的高于一切,甚至有不惜损伤他人和社会利益而获取一己私利的思想,那么,道德风险会接踵而来。而且,事实上,由于私欲碰到机会就会膨胀,因此,“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只要有可能,就必有置任何伦理道德于不顾的残酷的获利行为”[1]参见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40-41页。。近年来,我国有害食品的不断出现、置法制和他人人身安全于不顾的矿难事件的频发等等,均为私利膨胀而导致的道德风险。(2)社会生产或生活信息的不对称。因为信息了解和掌握的不对称,使得一些投机分子要么钻法律的空子,违法行事;要么利用信息优势,欺诈垄断,损人利己;要么发布虚假信息,以讹传讹,抬高自己,贬低同行;要么误导消费者,造成生产生活资料配置出现畸形状态,等等。(3)文化认知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以致道德觉悟不尽理想。由于我国国民的整体文化认知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影响人们对现代道德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再加上道德普及工作同样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以致道德普及率不高,使得人们的道德辨别力和善德接受力的程度不太理想,对腐朽没落道德以及缺德行为的抵制力有时表现的比较弱。(4)道德教育尤其是羞耻心教育的力度不够。我们的道德教育尚缺乏系统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没有把道德教育当作系统工程来研究和把握,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顾此失彼,甚至忙于“救火”。至于道德教育中的羞耻心教育的主动性也十分缺乏。要减少或减弱道德风险,以上原因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为避免道德风险,当前的策略是要从战略和战术上作有针对性的思索。(1)要加快经济和文化认知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快了,不仅仅是增加了社会财富,更在于能加快文化认知发展的速度,加快人们思想的解放和道德觉悟的提高。一个文化认知水平和道德觉悟不高的社会,产生道德风险的机会会更多,抵制道德风险的力量会更弱。(2)要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实现道德制度化和制度道德化。避免道德风险不仅仅靠教育,在现有复杂社会条件下,即在人们的文化认知水平和道德觉悟还不足以有效排除社会道德风险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制度建设,把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限制在科学的制度框架中,由制度来限制和铲除产生道德风险的条件。然而,科学的制度需要正确的道德理念引导和参与,惟有在正确的道德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具体、科学且人性化的制度,才能把人们的行为有效地限制或纳入到制度所允许的难以形成道德风险的轨道上来,才能将道德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降低到零,也才能为公民道德建设铺平道路。
7.借鉴“他山之石”
在全球化进程越发加快的今天,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也应该顺应这一潮流,积极地融入全球化进程,在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精神和道德建设经验的同时,认真吸取世界各国的公民道德建设长处,促使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吻合,并实现良好的互为作用。否则,不能积极地吸取国外公民道德建设的好经验,那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就无法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程同步,也就难以体现中国特色的公民道德建设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1)“以人本为基准、国家理念为核心”展开道德教育内容的规划设计。尤其是美国、英国、法国、芬兰、韩国、新加坡等一些发达国家,都十分关注对个人身份的认同及其对个人权利和国家意识的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有意识地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由此增强个人的责任意识。新加坡在注重人生各阶段品质建构中,把对国家认同感、自豪感和忠诚感置于其中重要位置。英国则十分重视个人与社会教育法,在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幸福中,让人们从自身出发去看待社会问题,增进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有鉴于此,尽管我国的道德理念与相关西方国家的道德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在我国应该明确把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以人本为基准、国家理念为核心”作为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这也应该是我国道德建设的切入点。(2)全社会参与,发挥各领域的独特功能。大凡公民道德建设成效显著的国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把公民道德教育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事业,为此,社会、学校、家庭、职场等都成为了道德教育的特殊载体。美国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等全面参与社会德育过程。法国就特别主张道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全民性,“这一方面指的是由全民自身实现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另一方面指的是通过全民的努力,在全民所能够发挥其积极性的地方和领域中,特别是在公共领域中,进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道德教育,同时,也鼓励公民在其私人领域中进行自律性的道德教育。”[1]冯俊、龚群主编:《东西方公民道德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更应该成为全社会的要事,应该利用全社会的一切力量和资源,采取一切可以利用的办法和途径,把道德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3)寓教于日常活动。公民道德建设成效显著的国家的一个共同行为方式是注重道德生活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渗透进道德教育的内容。英国坚持让价值观教育蕴含在学校教学实践活动中,日本、美国十分注重诸如社区服务、大扫除等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和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环境等等媒体的隐性教育功能,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重视让青少年在社会公益活动中体验个人的权利和责任。国外的方法值得借鉴。在我国,日常活动应该承载或包含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主动地做好设计和组织工作,让人们时刻处于道德的培育和熏陶之中。(4)依托法制建设。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主要是以教育和引导为主,但是,社会是复杂的,人们所接触的道德理念也是多元的,因此,公民道德建设仅靠教育和引导有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这就要靠法制来强制性推行应有的道德理念,遏制腐朽没落道德的出现。芬兰、新加坡等国家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法制建设,坚持德、法并重。芬兰要求人们在守法中认识诚实、尊重、敬业、公平等等道德规范要求的重要性,新加坡坚持在法治中提升人们的道德觉悟、培养人们的道德习惯。在我国,法制体系已经基本完备,问题是有意识地在道德建设及其道德教育过程中,引进和利用法治手段尚需进一步地研究和落实,只有法制完备,法治到位,公民道德建设才能在现有社会条件下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5)利用宗教活动展开公民道德教育是西方国家共同选择的路径,且正面效果也比较明显。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度里,教会会在宣传全能的上帝及基督的价值的同时,通过做礼拜,引导人们忏悔缺德、行善积德,并由此改善公民道德素质。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观点,坚持社会主义的道德观教育,然而,既然我国是信教自由的国家,我们就应该在最大限度避免宗教负面道德影响的同时,充分利用宗教的适当形式和积极内容为道德建设及其道德教育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发挥宗教的正能量。我们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有因势利导、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目标,因此,不应该在道德建设及其道德教育中人为地切割与宗教的关系,放弃宗教的正面作用。
〔责任编辑:平啸〕
王小锡,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 210023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公民道德发展研究”(12&ZD036)中期成果。文中部分内容已以题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的笔谈文章在《伦理学研究》2013年第2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