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信息化及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2014-04-16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李远远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李远远
一、科研管理信息平台构建思路
科研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的构建,应对科研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能够满足高效、实时、共享、协同的要求,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先进信息技术,使科研资源科学配置、科研管理全过程一体化运作,使管理流程规范化、管理数据标准化,逐步形成智能科研信息资源中心,能够提取管理数据并进行智能分析,培养造就一大批能够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科研管理的骨干能手。
科研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的构建,应遵循开放性、实用性、先进性、标准化、可扩展性及安全性原则,进行科研管理信息平台总体框架规划和功能规划,设计高效率、功能集成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该信息平台的服务对象从科研管理人员扩展到科研活动的所有相关主体,科研活动所涉及的各方能有效协同,共享科研信息资源,使科研管理电子化和功能一体化地实现,完成科研信息实时发布、科研人员和基础条件信息管理、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智能分析和辅助决策等重点工作,强化科研管理工作力度,提高科研管理效率,促进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完善和透明。
二、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功能需求
(一)科研信息发布功能。
科研信息及时、准确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研项目能否及时申报和获得批准,获取科研最新信息的渠道越畅达,就越能及时高效地整合和协调配置科研资源,决定了科研活动的成败。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的时效性非常关键,利用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及时共享最新科研信息,是保证科研工作有效开展的最基本条件。科研管理者要第一时间准确地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全国社科规划办、国家部委、省市政府等发布的科研项目申报信息传递给科研人员,及早发现和组织高水平的项目研究,研究的宝贵时机稍纵即逝。此外,科研管理必须通过对国家政策、学科和学术动态、社会实际需求等的精确把握,制定正确的、符合发展需求和具有学术特色的选题和研究计划(杨俊萍,2008)。
(二)科研人员和基础条件信息管理功能。
科研管理必须对研究人员和研究基础条件信息进行全面、动态掌握,从而能够有效整合研究力量和学术资源,优化配置学术梯队和科研团队,凝聚力量冲击高水平科研项目,这就要求准确掌握科研人员的著作、科研成果、专利、论文及科研奖励等信息。通过不同用户的身份验证,提供不同的使用权限和功能。科研人员通过该系统平台,将科研信息及时上报,并对自己的科研信息进行查询和动态修改;科研管理者以该平台为工具,对科研人员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并对科研人员录入的个人科研信息进行真实性、准确性审核,最大限度地保证科研信息的准确性。
(三)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功能。
科研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对科研管理部门的所有业务提供支持,提供科研信息化管理的全方位解决方案,满足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需要,能够极大地减轻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包括项目申报信息发布、项目申报、项目审核、筛选、报送、立项管理及分析、中期检查、结项、成果转化等过程的信息化。实现全过程跟踪组织和管理,使项目组织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紧凑有序。通过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科研管理者既可以通过平台对单个项目进行跟踪管理,也可以对所有同类型的项目进行批量管理;科研人员可以在平台上对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和查询,掌握每阶段的进度和要求,并可以通过平台与科研管理者进行互动交流。
(四)科研经费管理功能。
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避免“问题科研经费”的产生,消除科研经费浪费和经费监管不到位的情况,让所有课题研究在阳光下进行。通过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可以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收集科研经费管理的外部信息和政策、制度,发布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形势的新变化,帮助管理者和科研人员了解经费管理的动态与趋势;掌握科研经费的收支情况,进行收支结构分析和重点跟踪分析与评估;加强申报项目的预算指导和审核把关,在科研项目立项时就严格限定资金的使用范围,通过信息平台进行经费预算执行控制,确保经费预算执行规范。
(五)智能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
通过获取的科研管理信息,信息平台能为使用者提供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定量模型、图表分析以及智能决策分析等工具,通过对基础信息、申报信息、立项信息、结项信息、经费信息等的统计分析,可以准确掌握科研工作总体情况,辅助科研管理决策;也可以对科研信息进行智能数据挖掘分析,有助于为科研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也有助于及时调整及优化科研方向和整合凝聚学科优势。同时,科研管理信息平台能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身份提供不同的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科研人员可以看到本人承担的科研项目的分析信息以及同领域项目信息、专家和团队信息;科研管理人员可以看到科研总体情况的分析,如项目总量及类型分布、经费总量及使用情况等信息。
总的来说,科研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本质上是一个基于Web的协作系统,是一个及时发布各类科研信息的门户网站;是为科研人员提供个人科研信息管理及项目全过程实施管理的服务平台;是为科研管理者提供科研组织管理业务支持、经费管理和决策支持的便捷高效的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的核心是共享数据库,数据库中包括了整个信息平台调取和使用的最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三、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实施中的关键策略
(一)培养真正具有创新意识的科研管理者。
科研管理者应当熟悉科研活动规律,将创新精神贯穿于整个科研管理全过程,擅长运用信息化工具,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成效。科研管理者应密切关注学科发展的方向和热点问题,捕捉有价值的科研信息;准确把握国家和行业科技发展的宏观趋势和布局,谋划重点的科研方向和科研选题;有能力整合科研资源攻克重要项目。
(二)重视科研人员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不可预见性,应减少严格的过程管控,而建立以成果和绩效为导向的科研管理机制,避免频繁考核和过度量化,为科研人员的工作创造宽松的环境,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李晓红,2014)。关键是明确规定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要求,按照成果的完成质量和绩效考评结果分阶段拨付研究经费。
(三)强化科研经费监管。
建立科研信用“黑名单”制度,杜绝一题多报、重复资助等现象(李克强,2014)。为了避免科研资源浪费和重复投入,可以在科研项目申报时,就借助信息平台和各类科技计划进行联网“查重”,检测申请项目,将已有研究项目排除在外,杜绝多头申报、重复立项。在项目结项时,进行科研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从项目目标相关性、与政策相符性、技术(方法)先进性、预算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加强项目绩效考核,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科学制定经费预算,严格限定使用范围,建立由独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和监督的机制,发现贪污科研经费的行为,应及时纠正,直至追缴科研经费;建立有效的惩戒机制,加大对贪污科研经费者的查处力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设立相应的法律认定标准,在追究骗取、贪污科研经费者的刑事责任时做到有法可依(张卫斌,2014)。此外,科研管理部门还应加强统筹协调,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开展科研经费使用及管理知识培训,开展经费管理政策法规和宏观形势宣讲,普及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等方面的知识。
(四)建立科研管理知识体系。
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系统收集和整理的科研管理数据,包括深入记录的科研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案例和信息交互等,提供了科研管理体系的数据资源,通过分类存储和提炼知识,促使科研单位整合形成知识化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科研单位的自学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陈星,2009)。建立科研管理知识体系后,有助于对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化的再造,形成跨地域、跨时空、支持虚拟科研团队的科研工作模式,科研管理业务流程也将更趋于规范化、系统化,科研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组织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价值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掘。
[1]孙九林、闫保平:《数据密集时代的科研信息化》,载于《中国科学报》2014年3月10日。
[2]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研信息化蓝皮书2011》,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3]杨俊萍:《信息网络化对高校科研管理的影响》,载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第57~59页。
[4]李晓红:《建立面向结果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载于《中国教育报》2014年3月7日。
[5]李克强:《国务院常务会议讲话》,2014年1月22日。
[6]张卫斌:《6千万的科研经费为啥5年未开封》,载于《中国青年报》2014年3月9日。
[7]陈星:《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看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对策》,载于《辉煌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网路信息化十周年网络管理与研究征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