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美术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2014-04-16商树春

警学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美术评价教育

商树春

(吉林警察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瑞士期间,在爱因斯坦博物馆亲笔写下“创新是人类活力的源泉”。随着时代的进步,各国教育界都普遍把创新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我国更是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国策。高校美术教育作为研究和传播审美文化的阵地、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摇篮,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一些家长对学历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增设美术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诸如部分院校在教育定位、目标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本文就如何对高校美术教育进行创新进行探讨。

一、教育观念创新

我国美术教育的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情感为目的者也”。可见,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都应该是美术的具体实施者,美术教育首先应该是审美文化的教育。当前,很多高校美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从“工具”的角度出发,更多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这使得大多数高等美术教育往往难以落实其具有审美文化教育特征的效能,而更具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我国不少高校确定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并因此设置大量的美术课程,而忽视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导致学生学而不精。因此,高等美术教育在确立培养方案和目标的过程中应在注重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倡导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将审美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之始终,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美术作品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理解美术文化,塑造高尚的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育形式创新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很多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从“共性”的角度出发,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即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培养具有艺术开发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我国的传统美术教育往往更多地要求学生对美术技法进行反复练习。长期以临摹为主,会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在作品中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就要求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创新教育形式,转变教学思维,把传统教学过程中单一的集体性教学转向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个性培养、个性选择、个人参与和个人创造,注重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开发。高等美术教育应以对学生有实际价值的美术理论知识和美术实践教学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美术理论知识和实践学习中,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创造。课程设置上要重视美术史论、哲学和历史等理论素养的教学,适当增加社会和人文科学的课程设置,将美术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使学生获得整体性、连贯性的知识体系,这些都是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灵感的源泉。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要通过专业实践教学,达到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要通过大量的先进文化理论、审美理论、教育理论和艺术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实践,达到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育方法创新

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方法较为单一,多以学生临摹、老师在旁指导为主,部分院校虽能应用多媒体手段于教学过程中,但只是简单地展示名家作品或以进行视频播放为主。这种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带来的问题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就业后很难立刻胜任美术创作。此外,大多数的院校都开展了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但是这些实践活动只停留在写生的层次上,写生的地点多数选择为远离城市的自然环境。社会实践的目的除了通过在自然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对社会现状与日常生活的深入了解,提高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和领悟,并能够把这种领悟应用于创作之中,只有这样才算是成功的社会实践。因此,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需要高校及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改变封闭式美术教学体系,进行开放式美术实践教学,注重课外美术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外实践锻炼机会。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多组织各种形式的美术比赛活动,美术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外各种美术比赛活动,这些实践活动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四、教育环境创新

要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创造性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应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当前绝大多数的美术高等院校都在硬件环境上做了大量工作,画室、多媒体教室、展览馆、校外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都各具规模,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为美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学的“软环境”相对于学校教学设施之类的硬件而言,是学校教育活动所处的一种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美术教育的软环境建设实质是通过某种管理手段,在校园内营造出最佳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以求达到最高的教育效益。美术教育的硬环境建设可以通过“物”来体现,而“软环境”建设方面则要通过“人”来体现的。新时期的高校美术教师应该拥有不被现代商业社会所影响而专心从事艺术创作与教学的宁静的心灵。因此,教育环境的创新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美术教育人才,通过教师自身的影响力营造出具有人文精神的集体氛围,创设和谐的教育关系、教学关系,创设师生有效交往的愉悦环境,从而达到心智相通。

五、评价体系创新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搜集信息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美术教育评价则应该是一种能够反映学生成长发展历程,对学生在动态教学中的执行情况、效果及时反馈和及时调节,达到预期目的的形成性评价。在开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活动中,如何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是影响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具有“硬性”的规定,为了拿到好成绩很多学生宁愿去模仿名家大师的作品而放弃自我创作,同时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带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抑制了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杨振宁在自传中曾经说过:“学术上有那么多的思想见解,纵然90%是错的,但能有10%是正确的,就非常了不起了!”因此,评价体系的创新就要求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能够用宽广的胸襟去包容和理解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错误和失败,充分地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突破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中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不良现象,采用多级、多维的评价方式,尤其要把“创新性”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通过积极的评价加以引导,从而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力。

[1]王宏恩.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模式的反思[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1).

[2]陆正红.试析高校美术教育的瓶颈及其突破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

[3]宋阳.高校美术教育的弊端与未来发展方向探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报,2010,(4).

[4]朱冬青.试论高校美术教育创新[J].济宁学院学报,2009,(4).

[5]潘鸿飞.新时期高校美术教育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1).

猜你喜欢

美术评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创意美术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