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健康教育与警察健身锻炼研究新视角
2014-04-16王海源
王海源
(江苏警官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2)
随着现代警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应用及发展,“科技强警”不但增强了警用装备的功能,也提升了警务效率。诚然,出门坐汽车、上楼乘电梯、打字用电脑的现代生活方式节省了体力,改变了警察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人体健康素质却明显退化。“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为了进一步提高警察健康意识和健身意识,各级公安机关要把健康教育和健身活动看成一种时代的要求,广大公安干警要把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和健康素质作为终身追求的目标。健身是为了健康,健康必须健身,两者相互交融,不断地为警察身心健康注入新的活力。
一、关注健康教育,强化警察健康意识
“关爱健康,关注生命”,要求警察把健康和生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健康的生活方式追寻最佳的人生境界。通过对全国公安民警因公伤亡情况分析得出结论:因劳累过度引发猝死已成为公安民警牺牲的首要原因。2008年至2012年,公安民警因劳累过度猝死1 098人,占同期牺牲民警总数的49.8%。其中,2012年因劳累过度猝死234人,占54.4%,为历年最高。导致警察劳累猝死的病症多为突发心肌梗死、脑梗死,而且因突发疾病猝死人数呈高发态势。调查显示,在日常工作中警察对健康的忽视尤为普遍,如面对身体不适时,选择看医生的少,选择顺其自然的多;在日常生活中对健康常识了解得少,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行为难改;缺乏保持健康的基本技能,既不会自救,也不能救人。事实表明,心血管疾病已严重威胁到广大公安干警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关注健康教育,强化警察健康意识,是警察走出健康误区的主要目标。
(一)对健康的认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通过其《宪章》首次提出了健康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善状态。”这一概念改变了“无生理功能的异常,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认识,指出了人的生命过程包含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诸多方面的需要。1990年WHO又提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才算是完整的健康”的健康新概念。这一新概念将人的健康升华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四个方面。简言之,生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基石,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发展,道德健康是健康的基本要求,社会适应能力是健康的最高要求。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2000年,WHO再次推出新理念,把健康概念概括为十个标准,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与行为中进行操作。可以说,健康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着的。人类在社会实践的探索中,不断地提出和完善科学的健康理念。
(二)对亚健康的认知
亚健康意指身体介于健康与病态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从生理学角度说,亚健康的状态无明显的病理反应,却呈现活力下降;各组织器官功能稳定性不协调,但并非有器质性的损伤;各项人体常规的生理、生化指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但各种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地减退。判断亚健康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看人体状态,如不良的心理行为,消极的精神状态,对社会的不适应,身体状况的不舒适,运动能力的衰退和人体表象的衰老;二是看心理反应,如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失眠困倦,注意力分散。产生亚健康的原因主要是:肌体不堪重负,如来自工作的压力、过度劳累、心理失衡,运动不足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生活节奏紊乱、饮食起居无规律、吸烟酗酒等;外界对人体的影响,如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污染、接触有害物质等。虽说亚健康并非疾病,但若任其发展下去,难免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么,警察如何走出亚健康状态呢?首先,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忌烟少酒,饮食均衡,保证睡眠,减少熬夜,健身锻炼;其次,保持健康心态,心胸豁达,消除压力,调整状态,适应变化,化解矛盾;再次,提高健康素养,加强人际沟通,做到休闲健身,愉悦放松,减缓压力,消除疲惫,维护健康。
(三)健康教育的路径
在日常工作中,许多警察专注于工作,却缺乏最起码的健康知识、技能,一旦疾病缠身,要获得健康就并非易事了。人体如同机器一样,当肌体已经超过正常负荷,出现疲劳感时,就应该进行调整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运转。可以说,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始终潜伏在我们身边,有的不利因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来改变,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不仅可以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还能有效地控制这些疾病。有的不利因素则是来自外部不可抗拒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难以预防的,若要保护健康就需维护自己的健康权。强化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养,一方面告诫我们在维护自身健康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健康权利,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而伤害他人的健康。另一方面指出,健康要靠自己捍卫,多学一些健康知识,对发展和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及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储备健康知识、技能意味着把握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能有效地排除健康隐患和遏制疾病的发生。
当前,对警察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迫在眉睫。亚健康是游离健康,处在疾病的边缘的状态,如果不及早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就会得病。警察健康要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健康意识和健康信念,优化健康文化、生活方式和生命质量,倡导自我保健、预防疾病和增进健康。总之,健康既是警察自身的需求,也是警察职业的要求,若要保持健康活力,就要通过强化健康意识来捍卫自己的健康。
二、加大宣传引导,提高警察健康素养
警察必须具备较高的健康素养和健康素质。健康素养是指一个人能够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能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以维护和促进自己的健康。健康素质是指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肌肉的力量、耐力和柔韧等要素。如今,健康这一观念已深植在每个警察的心中,他们为了拥有健康的体魄而投入运动健身的行列,为了拥有健康的人生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因为提高健康素养及增强健康素质是警察从事警察职业和满足警务工作的基础,是警察运用获取健康信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举措。
(一)传播健康常识,扩展健康视野
据WHO公布的2011年人类最新十大死因调查显示,心血管疾病导致1 700万人死亡,其中,700万人死于冠心病,占12.9%,620万人死于中风,占11.4%。如近5年在我国警察劳累过度而猝死的原因构成中占据主要的恶性疾病也是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1.冠心病。当动脉硬化发生在冠状动脉时称冠心病。其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流汗、呕吐及昏厥等,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日常可防范的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运动等;非防范的因素,如遗传、种族、年龄、糖尿病等。日常护理方式为积极治疗、自我保健、良好心态、科学锻炼等。2.中风。大脑因供血受阻而受到损伤,引发大脑缺血时称中风。其症状表现为,脑梗塞是由于大脑中的血管受阻引起的;脑出血是大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从血管中流出,渗到大脑其他组织。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高血胆固醇、酗酒、缺少运动、糖尿病、肥胖等。但随着知识的丰富和医学的进步,人们应对疾病的态度也从慌不择路变得从容不迫。这是因为健康的信息逐渐地得到人们的广泛理解和认知,如果你自己感觉身体不适或医生觉察可能有某种疾病,既可以采用上网查询、阅读图书查看与此相关的资料,也可以了解不计其数的病例作为参考依据。获得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利于了解病症,并变得更加自信。
为了保障警察健康,2011年北京市公安局给全市警察发放了 《首都人民警察健康指南》手册。针对首都警察这一特殊的群体,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健康生活、健康修复、自救互救、体能训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既有预防知识,又有治疗方法,是一部集知识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健康的知识库,对强化警察健康意识、健康素养和健身锻炼有着重要意义。
(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
日常生活中,大众认可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合理膳食。意指食物多样,均衡适量,能满足人体营养的需求,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2.戒烟限酒。即吸烟危害健康,应该戒烟,饮酒过量伤害身体,应适当限量。3.适量运动。既有助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降低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也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减缓工作压力、改善睡眠等。4.心理平衡。意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事实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则是导致身体疾病的根源,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和肿瘤等慢性病,都与日常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有关,像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饮食失衡、睡眠不足等,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失去健康,不仅个人要受到病痛的折磨,影响工作生活,还会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为此,摒弃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警察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在日常生活中,维护警察健康的举措主要有:1.重视健康体检,远离各种疾病。常规健康身体检查既是预防医学的具体体现,又是一种健康投资的方式。通过医学检查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疾病,起到无病预防、有病治疗、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作用。2.执行休假制度,减缓身心压力。警察休假制度是参照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分别确定的。公安机关正确实施年休假制度,是保证警察身心健康的必要基础,也是保证警务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要根据警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合理、妥善地安排基层民警的年休假,既要保证警务工作的正常运转,又能保证警察年休假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普及维护健康的基本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警察除了懂得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识外,还应掌握一些必备的健康技能。学习和掌握健康常识和技能的目的是让更多警察留住生命。如果面对突发疾病警察一无所知或束手无策,就会贻误宝贵的救助时间。要改变这种尴尬局面,就要让每个警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些用于自救或救人的基本常识和技能:1.会测量体温(口腔、肛门、腋下测量)。在正常情况下多采用腋下测量,即将体温表放于腋下处加紧,等10分钟后取出查看读数,腋下测量体温正常值为36.5℃。2.会测量脉搏(颈动脉、桡动脉测量)。在正常情况下多采用桡动脉测量,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放在腕部桡动脉处,压力适宜,秒表计时10秒,将所得脉率乘以6,即为每分钟的心律。3.会测量血压(上肢测量)。在正常情况下可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坐位或站立均可,将袖带缠绕上臂1厘米~2厘米处按下开始按钮,血压计停止便显示出测量结果。4.会人工呼吸(针对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在正常情况下采用的方法有口对口呼吸、压胸人工呼吸。其中,压胸法的要点为:按压部位为胸骨中线下段,两乳之间;救助者两臂伸直、双手重叠,下压略停顿,上抬时放松,有节奏地按压而不中断,按压频率为每分钟80次~100次。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能看得懂各种物品的说明书,识别各种常见的危险标识,会拨打120、119、122急救电话。2007年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身心健康保护工作的意见》,在警力配置、轮班休息、年度体健、健康管理、医疗保障、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在保护警察健康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视为关怀和维护警察身心健康的长远之路,把增强健康素质、科学健身锻炼作为促进和改善警察身心健康的原动力。
三、锻炼方式恰当,健身日趋生活化
健身锻炼不仅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还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事实表明,健身的目的是使人体健康。锻炼是一门科学,体现的是运动锻炼的行动力。换言之,健身锻炼就是要增强人体活动的能力、保持健康的能力和抵御疾病的能力。讲求科学锻炼,对警察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丰富警察体育文化生活,对发展警察体能和推进警察练兵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养成健身锻炼的习惯,就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就会收到锻炼的成效。
(一)健身锻炼要靠正确引导
科学健身是指运用合理的运动手段进行有效的身体练习。警察该如何进行日常锻炼呢?(1)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兴趣、环境条件,“量体裁衣”地制订锻炼计划,以达到增进健康或维护健康为目的;(2)区别纯竞技体育,按照健康锻炼的方式、原则,来安排“运动剂量”和“运动类型”,以达到安全、有效的运动健身的目的。目前,在我国试行的健康锻炼标准是“每周锻炼3天,每次30分钟,中等以上强度”。通常,健身锻炼的时间可安排在早晨、傍晚及周末。若是健康者为了增进健康而锻炼,建议每周锻炼至少5天,每天锻炼时间至少30分钟(不包括准备活动、放松活动),每次锻炼用中等强度。可采用测量脉搏的方法来了解运动的强度,一般运动结束时的脉搏为170-年龄,如果运动后计算出来的数值高于5次以上则表示强度大了,低于这个数值则说明强度偏小。若是非健康者为了康复身体而锻炼,建议每周锻炼3天~5天为宜,每次锻炼30分钟为好(不包括准备活动、放松活动),运动强度主要以主观感觉来调控运动的强度,即感到“有点儿喘,但还能说话”为运动强度适宜。运动时喘得厉害,不能说话为运动强度过大,反之则运动强度偏小。当运动中发生身体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就健身活动而言,运动强度一定要控制在心率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运动方式一定要控制在有氧代谢的范围内。锻炼形式上可采用隔天锻炼,也可以坚持天天锻炼。只要科学地掌控好运动“锻炼剂量”,都可以从运动中获得收益。但是,笔者坚决反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极力倡导“持之以恒、不间断”的精神,使正确的健康观念和健身锻炼真正融入生活和工作中去。
(二)健身活动要趋于大众化
大众健身是为了达到锻炼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推进“体育为人人,健康为人人”的发展是健身锻炼的目标。1995年,我国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1.大众健身首先要根据各类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强身健体和人体生理的教育;2.由于参加体育活动的年龄结构、男女性别、身体状况、心理需求、兴趣爱好、时间安排、工作环境等各不相同,需要在人民大众强身健体时,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运动方式;3.要举办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这些活动要体现出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艺术性,还要符合因地制宜、勤俭节约、重在参与的原则,使大众体育活动充满身心的愉悦。为了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又提出了全民健身的基本要求:1.大众健身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增进人民健康,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我们对大众健身活动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指导,使之沿着健康的轨道阔步前进;2.大众健身活动的传播与普及主要是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就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看一个国家体育水平的高低,仅看竞技体育是不够的,更要看大众的身体健康与活力。以上提法充分说明,大众化健身与全民健身一脉相承,以健身达到健康的目的,能满足人们各种锻炼的愿望和需求。
目前,我国大众喜欢的健身活动项目依次为散步、跑步、骑车、游泳、球类、使用健身器材和健身路径、太极拳、健身操(舞)和养生气功等。分析大众喜欢这些项目的原因有以下共同点:一是这些项目花钱相对较少,场地器材简单,易于开展活动,人人都能享受到便利的健身设施。二是有的项目不用自备或昂贵的器材就可动起来,如健身路径、健身步道、健身自行车道、健身广场、健身公园、健身场馆及沿河景观带的设施都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兴建的,远离闹市区,远离机动车道,在家门口就能锻炼。这些简单、实用、安全的场地设施深受大众健身者的欢迎,对推动警察健身活动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健身活动要呈现多样性
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来健身,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爱好来决定。一般来说,不同年龄段的健身者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锻炼方法,如有氧运动对增进人体的血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有利;力量练习对增进肌肉的质量和体积,使肌肉有力并有弹性;柔韧练习对伸展人体关节、肌肉、韧带有利。简言之,合理运动促进健康,盲目运动危害健康。
1.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运动过程中吸入的氧气能满足人体运动的需求,是决定人体机能健康的因素之一。这种运动通常调动全身肌肉,持续时间较长(约20分钟以上),不中断,节奏较平稳,运动强度中等。诸如日常生活中的步行、骑车、上下楼梯、搬运重物、陪孩子玩耍等,健身锻炼中的快走、慢跑、游泳、打太极拳、跳有氧操(舞)等,都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能锻炼心、肺的功能,使心血管系统能更有效、快速地把氧传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有氧运动的方式以每周3天~5天进行锻炼为宜。运动强度可控制在心率可承受的范围内,持续运动10分钟~30分钟。体弱者、康复者最好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适度的运动。
2.力量锻炼。力量是指肌肉或肌肉群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是决定人体肌肉健康的因素之一。力量锻炼能增进心肺、肌肉、骨骼和功能性的健康,减少非传染性疾病、抑郁症和认知功能下降等风险。力量练习的方法有徒手的,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用辅助器械的,如握力器、弹力带、举哑铃、吊单杠、撑双杠等。力量锻炼的法则是选择负重锻炼“握、提、举、托”时,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应不感到疼痛;练习部位要涉及颈、胸、背、腰、腹、髋、上肢、下肢的主要肌群;持一种重物进行练习时以重复最多的次数来确定力量练习的强度。力量练习应养成用力时呼气的习惯;完成动作时,肢体要充分伸展,快起慢放;逐步增加物重的重量,先练大肌肉,再练小肌肉;体弱的人应有专业人员保护。
3.柔韧锻炼。柔韧是指人体关节的最大运动幅度,是决定人体关节健康的因素之一。如日常生活中、运动锻炼中,若要把关节活动到最大限度,就会有被拉伸的感觉。柔韧练习具有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放松肌肉、消除肌肉疲劳、预防肌肉损伤等功用。常用的有两种形式的拉伸:(1)静力拉伸;(2)动力拉伸。其中,静力拉伸比较适合大众健身活动。静力拉伸是指通过缓慢地用力,将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拉伸至更大幅度。其练习方法是,拉伸动作应持续缓慢,牵拉不要引起剧烈的疼痛感;被牵拉的部位每次可持续15秒钟~30秒钟,重复2次~3次,间隔休息1分钟~2分钟;柔韧练习每周可间隔练习,也可天天练习。无论哪一种柔韧练习,只要方法正确便可避免软组织损伤,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获得最佳锻炼成效。
运动是把“双刃剑”,有规律的运动能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收益,而无规律的运动或不适合自己的锻炼会损害健康。讲求锻炼科学性、健身大众化和多样性不仅能让我们以正确的方式健身,获得健康的身体,还能满足人们各种锻炼得愿望和需求,拥有健康的人生。
四、结语
“生命与健康”两者必须兼得,“健身与练兵”两者必须兼顾,这是现代公安教育训练的新思路。“健身”能激发警察身体的活力,是警察练兵的基础,是一种日常的行为,具有“健康”特征,主要以满足警察人生的愿望为目标;“练兵”能提高警察的战斗力,应有健康体魄做支撑,是一种实战的演练,具有“职业”特色,主要以满足警察生涯的需要为目标。因此,“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日趋生活化的理念,理应成为现代警察健康生活方式追求的目标。无论是对处于健康、亚健康还是已患病的警察,都应给予关注和关爱。倡导健康理念和大众健身方式,提供必要的科普知识和健康指导,是切实保护警察身心健康的有效路径。健康的身体不仅仅是警察个人和职业的需要,也是家庭和社会的需求。警察健康需要正确引导而非误导,素养要靠培养而非强制,健身要科学指导而非盲目。现代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警察的工作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倡导警察健康教育与健身锻炼是对警察健康的总动员,是一种社会责任,是加强公安教育与警察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和长远大计。
[1]董新光.全面健身大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李相如.全面健身研究新视点[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3]复旦大学医学院《家庭医学全书》编委会.家庭医学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
[4]王海源.警察健康状况与健身锻炼现状的分析研究[J].公安学刊,2009,(5).
[5]管庆丽.基层警察体育锻炼方式的调查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3).
[6]李中,宿春礼,姚冬脂.自己是最好的医生[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
[7]张洋.每年441名民警因公牺牲劳累过度猝死是主要原因[N].人民日报,2013-04-03.
[8]扬慧峰.首都警察配发“健康指南”[EB/OL].光明网,201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