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2014-04-16

决策咨询 2014年4期
关键词:美丽农民生态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事实上,要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热潮。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美丽乡村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统领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局的新提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美丽乡村,不是口号,更不是“涂脂抹粉”、“穿衣戴帽”。从先行先试的浙江、海南、天津等地的实践来看,美丽乡村的“美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二是指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特色鲜明、社会和谐。建设美丽乡村,要实现五个层面的“美”,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由此可见,美丽乡村之“美”,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建设美丽乡村是集农村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于一身的庞大社会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关乎千万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工程。

美丽乡村建设,绝不仅仅只是为了给村庄一个美丽的外表,关键在于提升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推动城乡一体发展。

(一)美丽乡村建设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我国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节约利用,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节能减排和降耗治污的绿色城镇建设。

(二)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目标任务,其中蕴含着生产集约高效、生活低碳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等生态文明要素。只有加快建设美好乡村,把生态文明建设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产业导向、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融入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等各方面,才能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

(三)美丽乡村建设是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美丽乡村建设是对农村环境和设施进行整治建设,把农村人口向城镇转换,优化城乡人口布局,坚持城乡生态环境统一规划、共同防治,促进城乡绿色家园建设、共享生态文明成果。要努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资源共享的长效发展机制,不断提升环境和村庄整治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与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总体目标相比较,农村的各项事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缺口大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抓手、主载体,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经济好的地区基础设施会健全一些,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基础设施落后,需要投入的资金和物力要多一些。而在村一级,多数村没有或很少有集体经济来源。为了建设美丽乡村,一般都是依赖银行信贷资金、社会和私人集资以及项目的先期财政拨付。这种先借钱建设,后拿到财政补助再偿还的现象在大部分农村已经普遍存在。

(二)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要建设美丽乡村,最终的受益者是农民。建设怎样的美丽乡村,怎样建设美丽乡村,都应该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建议,不能忽略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如果不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引导他们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再好的政府规划,再多的政策扶持,再大的资金投入,也难发挥长久有效的作用。

(三)农民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因素有很多,关键的一点就是农民整体素质偏低。部分农民小富即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一些农民陋俗不改,图省事,乱倒垃圾,破坏生态环境;部分农民不讲文明用语,满口污言秽语。乡村生态面貌的改善与农民整体素质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全面型高素质农民进行直接管理与建设。必须把生态、文明、可持续的理念渗透到农民生产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四)乡村经济发展缺乏持续动力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提高农村人居生态环境,还要拓宽农民就业和创业的空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态与经济同赢。但无论是从依托资源的禀赋条件来看,还是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比较落后。农副产品加工主要以初级产品、半成品为主,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带动能力严重不足。

三、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的要素。因此,需要全方面、多角度,因地制宜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一)以科学规划为先导,统等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要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为准则,坚持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规划建设中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建设规划设计不到位、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不符合,不得建设,杜绝“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把美丽乡村发展规划与当地乡村建设规划、休闲旅游规划等体系融合,将美丽乡村、企业、景点等优势资源串点成线、连网成片,扩大规模,发挥集聚效应,形成发展品牌。在规划建设中要注重建管并举。美丽乡村建设,一半靠建设,一半靠管理和维护。因此,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硬件设施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环境的管理与维护。

(二)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美丽乡村建设要以农村社区化为导向,通过行政村整合,在空间上重新规划,优化功能布局。要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努力推动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信息网络等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进一步向农村延伸覆盖,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升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文明程度,净化乡村风气,促进社会和谐。同时,积极探索推广农村社区的物业化管理,通过环境整治与维护,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从根本上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三)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础,培育良好生态品质

与城镇相比,乡村的优势在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尊重这种自然之美,充分彰显田园风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因此,在逐步渗入现代文明元素的同时,要通过生态修复、改良和保护等措施,全面营造农村“天蓝、水清、树绿、地净”的优美环境,充分彰显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体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为此,在发展农村经济时,要通过对化肥、农药的减量和生产生活垃圾、污水等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利用,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集“现代文明、田园风光、乡村风情”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经济,精心打造都市人向往的魅力乡村。

(四)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突出差异性和多元化

乡村之美固然在于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但是如果千村一面,则也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要善于挖掘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挖掘利用当地的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使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绵延的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还可以从产业发展、景观改造等方面入手,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

(五)以政府引导为保证,凝聚美丽乡村共建合力

一要大力宣传美好乡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二要创新体制机制,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引导好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美好乡村的开发建设;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包装、策划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吸引力强的建设项目;四要整合要素资源,形成一盘棋,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五要完善工作落实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六)以农村经济发展为支撑,增强持久发展动力

美丽乡村以农村经济发展为生命线。没有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就不可能持久发展下去。建设美丽乡村要立足现有资源,坚持环境优势与人文特色相结合,保留传统农业,开发特色产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要围绕以经营乡村为目标,以产业转型为途径,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一批有较强区域特色、有竞争优势的专业特色村和特色产业。同时,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上,鼓励乡镇、乡村投资建立绿色产业基地,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来投资,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转型,实现互惠互利,达到共赢。

(七)以调动积极性为动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群众受益。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依靠力量,一定要注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聪明才智。要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意志,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要为群众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群众享受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发展条件,最终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镇域经济发展。要培养农民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转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高农民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要十分重视农民文化知识、公民素质及创业创新等方面的教育,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农民综合素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相匹配。

(八)以建管并举为举措,维护乡村优美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涉及农村整体环境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综合性变革的革命。因此,一方面要立足于改变村容村貌,通过规划引导和环境整治,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塘净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使村庄布局更加合理、村容村貌更加优美。另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诸如农民的习惯、观念、利益以及建设资金、村域整合等诸多问题,为此,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农民树立自觉维护乡村良好生态与环境的习惯。还要建立起一系列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的长效管理机制,彻底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让村容村貌凸现魅力,让农民群众享受现代文明。

[1]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5-22.

[2]汪彩琼.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2(8):1204-1207.

[3]王旭烽,任重.美丽乡村建设的深生态内涵——以安吉报福镇为范例[J].浙江学刊,2013(1):220-224.

[4]王素斋.基于农村生态文明视角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3(15):66-67.

[5]解成友,张金明.城乡一体化与美丽乡村的善治之路[J].学理论,2013(32):75-76.

[6]孙慧明.迈向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J].求实,2013(9):40-43.

猜你喜欢

美丽农民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生态